专题> 交通强国 品牌力量专题> 图片新闻>

福建高速三明公司“竹路先锋”:打造高质量理论文化“服务链”

2022-05-07 23:17:39 来源:福建高速三明公司 作者:特约记者王海清 -标准+

近日,围绕“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生活、服务国防建设”,深化“海丝高速˙竹路先锋”品牌建设,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福建高速三明公司“竹路先锋”宣讲团创新模式、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通过建立结对共建机制,组建由专家教授、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和职工群众4个层次立体式理论文化服务小分队赴基层开展“送教育、送法律、送文化、送技能”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基层发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固定+流动”文化走村镇 

地处闽西宁化水茜镇的沿口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面对沿口村地处偏远山区,文化设施设备陈旧等情况,福建高速三明公司积极与水茜镇沿口村建立结对共建机制,选取群众认可度高、基础条件好的试点项目以文化自信、文化传承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建成木偶戏展厅、文化宣传栏、文化广场等文化实践站。同时,派出“竹路先锋”宣讲团为村民进行流动宣讲,从田间地头到文化广场,围绕“小板凳”讲清“大道理”。

“实现理论文化下基层,亟待打通‘最后一公里’”。省派驻村干部的第六批党员干部、沿口村第一书记郑必锐,也是福建高速三明公司职工,到任一年后,对乡村文化事业建设颇有心得。他说道:“乡村理论学习一直是一个‘短腿’。今年来,通过与福建高速三明公司建立结对共建机制,宣讲队定期宣讲辅导,让普通村民更加了解党的知识,了解政策法律,建立起‘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乡村理论文化学习阵地。在传承弘扬当地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广场、文化实践站和宣讲团的宣讲,成为沿口村“说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综合性宣传平台,“现在有了这些平台,能听到学到不少文化知识。改变了以往坐下打牌、闲下喝酒的局面,只要一有宣讲演出,大家都愿意去听。”村民赖新旺说。

“专家+草根” 队伍传帮带 

“《民法》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是怎样的呢?”讲台上,福建高速三明公司副总法律顾问彭彰雄用生动活泼的例子为一线干部职工讲解法律知识。被聘为“竹路先锋”普法宣讲员的彭彰雄,已经多次深入一线收费所站,为职工进行普法宣讲,拉近《民法典》与职工的距离,引导大家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典。

据悉,福建高速三明公司“竹路先锋”宣讲团组建了一只“专家+草根”的传习队伍,他们由外聘律师、讲师教授、法律顾问等组成的专家宣讲员,由党史宣讲轻骑兵、支部书记等组成的专业宣讲团,由收费、执法、养护等青年干部职工组成的草根宣讲团。

“只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党的理论才容易深入人心。”同样作为宣讲员的唐端与其他宣讲员们一起,将理论宣讲、知识讲座、技能培训、道德模范宣讲、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得到基层职工的一致好评。

“理论+疏导” 传播接地气 

“最近精神状态如何?回到家后言行上有什么异常的表现吗?”“孩子持续有情绪低落、悲观、兴趣减退等症状,这些都是抑郁症表现,家长应引高重视,要与其多沟通,了解其想法需求……”对于服务对象提出和反馈的各类心理问题,“竹路先锋”宣讲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林文秀都耐心细致地进行答询。

今年来,福建高速三明公司采取“1+N”课程设置,推出菜单式学习课程,编排特色鲜明的宣讲活动套餐。“1”是每堂课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N”为多种多样的具体内容,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与职工成长相结合,与职工需要相结合,让理论宣讲的内容接地气。

法律咨询、心理辅导、政策讲解等服务式宣讲;快板、朗诵、三句半等展演式宣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趣味式宣讲,视频、展板等形象化宣讲,贴民意入民心。“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理论在基层接了地气。”


编辑:熊婷婷

审核: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