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山新高度
访第二届运输服务榜样品牌代表、“时代楷模”其美多吉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自“寻找运输服务风范人物榜样品牌”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先进典型不断,榜样模范辈出。本报开设《风范引领榜样力量》专栏,持续跟踪报道活动推选的风范人物和榜样品牌,继续挖掘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路上,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和代表。
开篇回访第二届运输服务榜样品牌“康定—德格邮路车队”和车队代表其美多吉。以“运输服务榜样品牌”为开端,其美多吉本人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康定—德格邮路”也于2019年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本期,让我们跟随其美多吉和他的邮车,倾听雪线邮路上的故事,见证多年来沿途风景的变化。
坚守——“金刚”无惧风雪
“汽车已发动,排挡已挂好,我就要出发,您不要悄悄地流泪,您不要把儿牵挂。当我从雀儿山平安归来,再来看望我亲爱的妈妈……”身材魁梧嗓音浑厚的其美多吉和许多康巴汉子一样,喜欢唱歌。在冰峰高耸入云的雀儿山,歌声陪伴他和邮车行驶在“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至德格县的邮路上,一跑就是33年,累计行程达140多万公里,往返近7000次。
“作为一名从雪线邮路这个英雄团体历练出来的先进邮车驾驶员代表和一名共产党员,更觉得自己责无旁贷,想和同事们一起为保障防疫物资运输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这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请战书》来自其美多吉。
2020年除夕,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后,其美多吉连夜赶回四川成都。“许多同事都前往武汉支援,我怎么坐得住啊!”其美多吉拨通中国邮政集团四川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我必须去一线。”2月14日13时,其美多吉和同事肖文远满载防疫物资从成都出发,前往湖北武汉。“当时的武汉,路上很安静,车辆都忙碌而有序。”其美多吉回忆,“我一点都不害怕。”
的确,其美多吉可是经历过生死和风雪的“金刚”。
“多吉在藏语里是金刚的意思。我的头骨里还有一块钛合金,名副其实了。”其美多吉打趣地说。2012年一次运输任务中,其美多吉突遇12名歹徒,为保护邮车包裹,他身中17刀,肋骨断了4根,颅骨粉碎性骨折,从此有了这块钛合金。“冬天冷的时候,就像头顶着冰块。晚上睡觉要把衣服裹在头上。”其美多吉却说,“相比受伤后的康复治疗和不能开车带来内心的痛苦,这都不算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我连藏袍都不能自己系,同事和爱人都劝我开不了车没关系。我很着急,想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其美多吉说,尽管偶尔有放弃的念头,但每当想起村民们期待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他愈发认识到驾驶雪线邮车是一份责任,更是人生价值所在。
外力牵引,将不正常的粘连和挛缩破坏、分离、重新愈合、恢复原状。每一次治疗,其美多吉都痛得大汗淋漓。“要活得像一个康巴汉子,要重返邮车!”其美多吉告诉自己。直到一天,其美多吉顺利拎起两桶水,他的爱人曲西在一旁喜极而泣。“在康复治疗的一年多里,其美多吉常常到停车场,看一看摸一摸邮车。”其美多吉的同事说,“回到邮局第一天,我们向他献上哈达,他转头就把哈达挂在邮车上。”
其美多吉回来了!他重新驰骋在雪线邮路,继续穿越雀儿山。
见证——天堑变通途
“跑了30多年邮路,回想起来就像一部时代发展的电影。”其美多吉感慨,“以前车辆驶过土路、碎石路,漫天尘土飞扬,还随时可能爆胎,更不用说遇上恶劣天气。”
2017年9月,历时5年建设、全长7公里的雀儿山隧道通车,邮车翻山时间从两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通车前一天,其美多吉开着邮车最后一次翻越雀儿山,去和道班的兄弟们道别。在雀儿山垭口,他们祭山神、撒龙达、挂经幡、献哈达,像迎接一个盛大的节日。“我们都哭了,由衷地高兴。”其美多吉说,“如今水泥路、沥青路通到村子口,村民们出行、就医、上学特别方便,邮车上包裹快递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其美多吉告诉记者,最早他开的是甘孜邮政分公司唯一一辆5吨货车,每天包裹只占据车厢的一角。现在甘孜邮政分公司最小的货车是8吨的,每天就要发车2至3辆,有时甚至要加开12吨货车,都装得满满当当。“从前,邮车运进来的东西多,运出去的东西少。这几年,德格印经院的精美藏经、南派藏医的藏药、高原上的土特产都通过邮车走出藏区乡村。过阵子就是松茸和虫草上市的季节,那时候邮寄包裹还会更多。”
虽然工作量不断增大,但百姓的信任和需要,让甘孜邮政分公司的驾驶员们干劲更足。“我和同事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藏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腰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多。”其美多吉感叹。
党的十九大闭幕20天后,其美多吉郑重递交了反复修改20余次的入党申请书:“我想成为党组织的一员,为人民服务。”2018年9月30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传承——故事还在继续
2020年10月,雀儿山下海拔4300米的新老317国道交界处竖立下“其美多吉雪线邮路”路碑。这是交通运输部首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邮路。
在其美多吉眼里,雪线邮路精神是“两路”精神的延续。他经常告诉雪线邮路的新一代驾驶员:“路碑提醒着我们邮路要跑好、邮件要送好,路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也一定要帮。这是雪线邮路一代代的传统,千万不能丢。”
“有一次我和其美大哥在雀儿山遇到30多辆自驾游的车,由于雪天路滑,他们不敢下坡,都堵在那儿。”其美多吉的同事切热说,“将近200米的坡路,其美大哥走上坡把车一辆辆开下来,由于海拔高,运动量大,其美大哥走得气喘吁吁,满嘴血腥。”其美多吉却丝毫不在意,还拿起路边的石子现场教学,告诉游客遇到这样的路段如何避免车辆打滑,车辆应该控制在什么速度,方向应该怎么把握。“我们看了好心疼,也深受感动。”切热说。
其美多吉的儿子扎西泽翁无疑是受他影响最深的人。“12岁那年我跟着阿爸的邮车送邮件,路上遇到的村民和车子都会停下来和我们打招呼。那时候我就知道,阿爸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此后,扎西泽翁立下志向,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2013年,扎西泽翁加入邮政队伍,与父亲成为同事,共同承担雪线邮路的荣光与责任。
明年,其美多吉就要退休了。他说:“我真希望自己还能年轻一些,还能再多跑跑邮路。汽车已发动,排挡已挂好,我还要出发!”
编辑:蔡筱懿
审核:杨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