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装卸工艺,跳跃如运动员般敏捷;盲操装卸臂,配合似亲兄弟般默契;急救消防,手法专业堪比消防员;泄漏处置,眼神如鹰眼般锐利……8月17日至18日,来自12个省(区、市)20组赛队的40名选手,齐聚山东青岛,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流体装卸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比拼技能、展现风采。
本届竞赛由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四部委共同主办,为国家一类大赛,原定于去年10月下旬举办,因疫情影响延期举行。虽历经波折,但成果丰硕。大赛组委会和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港口企业精心组织,层层选拔优秀选手和裁判员,保证了竞赛规范开展、公平公正进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港口工人的技能实力与职业风采。
此次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了流体装卸工队伍建设,提升了职业知名度和社会形象,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人才支撑。
连续4届大赛促港口安全生产
“第一次参加国家一类大赛,我感到既激动又紧张。”“我是第三次参赛,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技能水平提高很快。”在去往竞赛场地的大巴车上,选手们兴奋地聊着参赛感受。
由于油运行业工艺复杂、业务繁多、岗位分散的特殊性,流体装卸工必须具备极强的安全责任感和极高的业务熟练度。为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获得感、荣誉感,2018年,四部委首次将这个工种纳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项目。
记者了解到,流体装卸工这一职业技能竞赛已经连续举办4届,在2020年举办部级行业竞赛的基础上,流体装卸工被纳入第十三届国家一类大赛。
本届竞赛自筹备以来,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在比赛倒计时第3天之际,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等到竞赛现场指导大赛筹备工作,向熟悉竞赛场地的选手了解备赛情况,鼓励他们奋勇拼搏,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
“在港口领域42万多名从业人员中,流体装卸工是港口流体装卸的一线操作员,守卫着港口流体装卸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是港口高质量高效率作业的关键岗位。”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部职业资格中心副主任、纪委书记李好明在启动仪式上说,举办流体装卸工职业技能大赛,是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港口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行动,对于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促进港口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连续举办大赛,既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准和练兵热情,也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自觉做到遵章守纪。”本届大赛总裁判长宋杭曾多次执裁,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熟面孔。在他看来,经过几届大赛的历练和比拼,选手们的安全意识、技术技能水平普遍明显提升。
“对于年轻的参赛选手来讲,通过大赛能够得到历练和成长,学习行业标准,与行业高手对决,是个人技能成长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赛仲裁副主任、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竺士杰说,从业人员要立足岗位、精益求精、勇于创新,通过双手实现好创意,成就更多好工艺。
各参赛裁判和选手对于赛场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深有体会。“90后”裁判员孙星来自广东茂名港集团,2018年,他作为参赛选手参加了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比赛结束后,他将赛场上学到的经验带回岗位,积极向同事传授经验技巧,带动同事共同进步。在2020年和今年的比赛中,他从参赛选手变身裁判员,从比拼技能到公平公正执裁,实现了技能提高、思想升华,体现了职业技能大赛的传承和激励作用。
几名代表队领队告诉记者,今年参赛选手的练习时间更长,训练更刻苦,竞争更激烈,能力水平更高,为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体现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双人赛更考验团队默契技能水平
“往右移,快速,动作大一点!”一名选手目光炯炯地盯着装卸臂,清晰、大声地向队友下达指令。另一名选手背对装卸臂站立,全神贯注、屏住呼吸,听从操作指令操控手中的遥控器。在一人指挥、一人盲操的默契配合下,装卸臂上的探测杆越过障碍物,穿过设置的靶环,两人完成了高低位法兰对接、穿越靶环等考核环节。
记者了解到,此次竞赛技能操作内容分为流体装卸工艺操作、装卸臂操作、急救与消防操作和泄漏现场应急处置4个项目,分别考核选手在流体生产工艺操作、设备操作、消防应急和泄漏应急处置4个方面的操作能力。与往年不同的是,所有技能操作竞赛均为双人赛,由一人“单兵竞技”设置为两人“团队作战”。
装卸臂操作项目是此次大赛极具观赏性的赛项,相较于一人操作,双人赛的设置更接近工况实际,强调精准对位和准确通过靶环,考察难度也更大。
“从比赛来看,所有选手都能完成整个竞赛过程,但得高分难度较大,部分选手操作过程中出现碰撞且用时过长,导致扣分较多。”大赛总顾问、仲裁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孔祥瑞告诉记者,由于盲操的选手站在指定区域内,无法看到装卸臂,只能根据队友的指令,使用遥控器操控装卸臂,更考验两人团队的默契度和技能水平,这也是此次大赛的创新点之一。
“出现意外情况必须保持冷静,在比赛中如此,实际工作中更要调整心态,才能安全稳定地输送运转油品。”此次竞赛第二名、日照港油品码头有限公司的钱庆钊对保持良好心态深有体会。他和队友孙兵在急救与消防赛项中,因时间紧张没做好分水器的准备工作,影响了比赛节奏,这一赛项仅得了77.3分。他俩没有相互抱怨,而是互相鼓励,及时调整心态,克服紧张情绪,在接下来的流体装卸工艺操作赛项中拿到了满分。
流体装卸工艺操作场地内设置的管道像放大的棋盘,6个罐、40多个阀门,两名选手需要根据抽签任务,敏捷地在“巨大的棋盘”上跳跃,打开相应的阀门,无关的阀门不能动。宋杭告诉记者,流体装卸工艺操作赛项体现了选手全系统、全流程思维,每一个阀门、每一个泵,都考核选手工艺流程操作的完整性、系统性,不能有一个阀门开错,前后次序也不能错,要做精准的检查和操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选手熟悉场地和设备,最大程度发挥水平、赛出佳绩,大赛组委会协调每个参赛队,按统一规定时间熟悉场地;在场地设置环形通道,避免选手比赛时相撞;加强劳动保护,要求每名选手必须穿工装,戴手套、护目镜、头盔。在裁判员王凤菊看来,尽管大赛因疫情原因推迟举行,但筹备周到,组织得越来越好,有助于选手更好地发挥技能水平。
赛项设置更考核选手综合实力
“大赛项目都是从流体装卸工日常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典型环节,考核内容更贴近实际工况,技能操作项目更优化,更考核选手的综合能力。”这是各参赛队的共识。
记者了解到,在4个技能操作项目中,流体装卸工艺操作是流体装卸工的主要作业内容,选手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现场检查确认,对阀门错误状态进行现场纠错,熟练掌握法兰对接技巧以及离心泵的启动步骤。在实际工况中,如果改错一个阀门,就可能导致流程不通,造成事故,因此选手对工艺的掌握程度和基本功的扎实性尤为重要。
输油臂是油品装卸的核心生产设备,选手通过一人指挥、一人操作装卸臂,完成定点对位、穿越靶环等规定动作,检验选手对装卸臂检查、操作要点的掌握以及操作设备的精准度和熟练度。比赛中设置有高位靶、低位靶,还有障碍物,考验选手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
急救与消防是流体装卸工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包括消防设施操作、不同场景灭火、人员急救等。港口企业会接触较多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实施现场人员救急、扑灭初起火灾至关重要。比赛现场设置了发生火灾、有人昏迷的紧急场景。2名选手协作搬运受伤假人,一人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另一人快速穿着消防战斗服,对接敷设消防水带,然后扑灭初起火灾。选手们展示了生产现场出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互救技能,以及快速对接消防水龙带、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器的消防技能。
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也属于应急方面的考核,是流体装卸工的必备技能。在生产过程中,管道有很多阀门、法兰,如果出现泄漏,该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堵漏?该赛项模拟管线发生溢油泄漏的工况,选手要迅速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切断油源阀门,对管线进行堵漏,对阀门密封填料进行更换。这对选手的判断能力以及双人协作配合应急处置的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
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一直是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传统。此次竞赛继续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标准化试题1500道,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视频或图片识错题,考试时由计算机随机生成标准化试卷,含金量很高。
做好赛事组织工作是大赛成功举行的重要保障。为保障大赛组织有序、流程规范、公平公正,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印发了技术方案和理论知识题库,举办了裁判员赛前培训。在竞赛中,采用电子裁判系统评分和人工打分相结合的方式,竞赛成绩实时公布,评判过程公开、透明,保证了比赛成绩准确、公正。
竞赛期间,还举行了“大国工匠面对面”工匠精神学习交流会,竺士杰勉励山东港口一线工匠代表和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要用极致的态度精益求精,坚持学习、专注、创新的脚步,不断在岗位上作出新的成绩与贡献。
“我们要把在竞赛中学到的技能、在交流会上的感悟带回工作岗位,跟同事们一起脚踏实地,把工作努力干好。”颁奖仪式后,竞赛第一名、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的王兆军和刘信杰告诉记者。
本届竞赛的帷幕已经落下。选手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努力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为港口发展贡献力量。正如大赛总顾问、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所寄语的,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发挥工匠情怀、传播工匠文化,激励广大劳动者练就过硬本领,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建功立业。
■记者手记
将“三种精神”融入作业日常
袁帅
8月的青岛,炎热非常。炙热的阳光照射在身上,一上午不戴防护脖套,就能被晒得通红。技能操作比拼时,选手们带着安全头盔,汗珠一颗颗往下掉,工装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
这样的天气是否影响技能水平发挥?一名选手告诉我,这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工作场景,港口码头到了夏季,油罐温度会更高,灌顶体感温度高达60摄氏度,比赛场上热多了,环境也艰苦多了。
夏季炎热暴晒,烤得浑身出油一般;冬季天寒地冻,冷风凛冽要把人吹透。无论好天气坏天气,流体装卸工都要坚守岗位,“以油为令”,提振精神,安全高效完成设备检查确认、工艺流程复核、精准检尺计量、作业盯靠值守等环节。这背后,是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亦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体现。
流体装卸工是港口高质量高效率作业的关键岗位,其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事关港口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匠心筑梦,一大批一线技术工人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日常作业的每个环节,力争成为一支有理想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人才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世界一流港口,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港口技能人才。这次竞赛评选出10个团体奖,20人荣获个人奖,在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中可谓凤毛麟角。要让更多技能人才出彩,自我驱动提升,强本领谋进步,还需要各企业提供适宜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拓展晋升通道,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让职工们深刻感受到劳动尊严,体会到“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意义。
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流体装卸工职业技能大赛光荣榜
团体奖
团体第一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团体第二名: 辽宁省交通运输厅
团体第三名: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团体第四名: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团体第五名: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团体第六名: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团体第七名: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团体第八名: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团体第九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团体第十名: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个人奖
第1名: 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 王兆军、刘信杰
第2名: 日照港油品码头有限公司 孙兵、钱庆钊
第3名: 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 赵建国、顾鹏
第4名: 南京港扬州石化仓储有限公司 刘鑫、黄国进
第5名: 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玉、冯建超
第6名: 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赵德儒
营口港仙人岛码头有限公司 杨建宇
第7名: 连云港新海湾码头有限公司 相武洋、姜欢
第8名: 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 谢耀辉、叶科峰
第9名: 东莞孚宝联兴仓储有限公司 刘翔山
东莞市百安石化仓储有限公司 程东林
第10名: 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 文艺、石磊
编辑:袁帅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