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大兴安岭林区层林尽染,森林、河流、植被……一步一景,宛如打翻了七彩调色盘。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重点国有林区。漠河至乌兰浩特市公路是唯一一条纵向贯通大兴安岭南北的“岭上大通道”,起点位于漠河市,终点止于乌兰浩特市,全长约1100公里,连通国家高速公路3条、普通国道5条、普通省道5条,是黑龙江和内蒙古国省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呼伦贝尔、兴安盟两个盟市7个旗(市)、22个乡镇(苏木),途经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15家单位,36个国有林场场部,辐射人口达100余万人。
近日,“岭上大通道”根(河)满(归)、乌(奴耳)塔(尔气)、察(尔森)浩(饶山)公路三段路面改造完工通车,在内蒙古与黑龙江之间又形成一条便捷通道,不但促进两地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完善林区公路路网布局结构、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而且进一步推动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提质增效。
物流更快出行更便捷
“看看,这些螃蟹多新鲜。”9月24日,金河镇街头卖水产品的徐飞一边手忙脚乱地称货、收钱,一边不停地将满地乱爬的螃蟹扔回盆里。他说,这些野生河蟹来自辽宁省盘锦市,不到两天就运到了金河镇。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的根河市金河镇,是全国纬度最高的边陲小镇之一,居民中林业人口占70%,林区主要特产是蘑菇、木耳,能吃到新鲜的野生大河蟹,多亏了根满段路面改造工程的建设。据根满建管办主任魏相荣介绍,过去严寒、冰雪、山洪、冻土等恶劣条件影响,这段公路路面损毁严重,严重影响了林区防火道路通畅和百姓的便捷出行,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此次路面改造工程通过对路基、路面性能进行恢复,对危桥进行改造维修,增加标线等附属设施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现在,新修的路面平平整整,还划出了上下道,现在去管护站值班的行车时间比原来少半小时。”牙克石市绰河源镇护林员刘星对此深有感触。
林下经济“火”起来
虽然过了最繁忙的“采秋”季节,在满归镇刘老成的院子里,依然存着不少的红豆,“这是给小孙子留着做蔓越莓干的,没舍得卖。”据了解,满归地区森林面积39.6万公顷,林业职工1.8万多人,停伐前以木材生产为主的职工占到70%。现在他们除了森林管护、防火防病虫害外,成为“采秋”的主力。
秋天林区男女老少都要上山采野果子、野蘑菇,满归镇每天收购的红豆30多吨、蓝莓50多吨,这些野果子被企业收走后制作饮料、酒或者药材,“之前都是客商定价,现在路修好了,客商多了,我们也选价给得最高的,我也通过直播,用快递发货,方便得很。”
同时,大兴安岭林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方向,围绕“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重推进了经济林、中草药、食用菌、森林牲畜和特种动物养殖、野生资源采集等林下经济产业。仅2019年林区林下经济实现产值3.1亿元,带动就业近1.4万人,人均增收1.5万元左右。道路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下游产业链的形成,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支撑,也让大兴安岭停止采伐后焕发了新生机。
旅游业迎来新机遇
自从家门口的公路开始改建,金河林业局有限公司金林林场管护员刘忠和妻子就忙着整修房子。每年冬季,“越冷越热情”的极致体验使“冷极村”登上林区旅游热搜榜。他将自家改成具有东北特色的民宿,热炕头、东北菜、雪中嬉闹等旅游项目,为他招揽了不少游客。每个冬天10多万元的可观收入,让他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以前道不好走,每年冬天都有那么多人来挑战‘极寒’,路修通了,今年来的人肯定会更多,咱再加上两间客房。”
蜿蜒激宕的绰尔河东岸,坐落着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巴彦塔拉嘎查南中北三个自然屯。过去,半农半牧的乡亲们过着“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人出不去”的日子。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一排排蓝底白墙的房子拔地而起,集客运、旅游集散、住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客运中心建成后,游客多了,农副产品也成了俏销货,“察(尔森)浩(饶山)公路修通后,串起了沿线呼伦贝尔和兴安盟的各个景点,咱的好日子还在后头。”村民楚古拉美美地说。
郁郁葱葱的森林,河谷地带悠闲散步的牛羊,山林间错落有致的木屋,清澈的湖面上远山和森林的倒影,随处可见觅食的野兔和松鼠,蓝天、碧水、净土,林海、绿色、鸟鸣,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旅游的壮丽画卷。古老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独具特色的林风民俗又给人不一样的人文体验。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共有旅游景区39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养生、体验基地18个,特色小镇3个。旅游业已成为林区经济转型、富民兴林的支柱产业。2021年,林区共接待游客20.2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56.14万元。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