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交通好故事(四):智慧地铁 畅达未来

2024-11-22 09:42:2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邸希晓、臧佳伟 -标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讲好交通故事,传播交通好声音,树立交通好形象,巩固活动成果,近日《中国交通报》特开设“交通强国好故事”专栏,用此宣传本次获得重要奖项的故事事迹,展示宣讲人员风采、分享故事创作背景。最后集结成专题,利用中国交通报融媒体广泛传播,并印刷成册,送至重大活动上现场宣传。以期共同为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凝神聚力。

所属单位: 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获奖作品:《智慧地铁 畅达未来》

所获荣誉:年度最佳交通故事

故事背景:

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建设为背景,讲述了在轨道交通领域信号系统核心技术被国外少数企业长期垄断的境况下,青岛地铁人如何通过创新,最终实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从无到有”再到“技术领跑”的转变,生动再现青岛地铁不怕困难、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创新精神。这条全新的地铁线路以其独特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充分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刻应用,为智慧地铁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宣讲团队:

青岛地铁“畅达幸福”宣讲团由劳模工匠、创新骨干、青年代表等成员组成,是一支围绕党的理论、交通社会责任、数智地铁、创新攻坚、品牌形象、劳模工匠等内容传播交通好故事、树立交通好形象的优质团队。宣讲团作为“畅达幸福”品牌的传播使者,依托中国交通报社媒体平台,传播品牌文化、讲述品牌故事,擦亮“畅达幸福”亮丽名片,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地铁力量。


精彩回顾:

畅通青岛动脉 服务美好出行

青岛地铁是全国地铁行业中最先开展规划和建设智慧城轨的单位之一。一直以来,青岛地铁秉承“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理念,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谋划实施“1635”发展战略,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锚定绿色、智能方向,加快科技创新。在“畅达幸福”主品牌引领下,青岛地铁在提高市民出行品质的同时,推动轨道交通行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青岛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城市繁荣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让市民出行更幸福。

今年4月,#来青岛地铁体验一场时空穿梭#这一话题成为网络热点,全开放的驾驶室、“无人化”智慧客服、对特殊乘客“秒级”响应……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给乘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这离不开走在国际前沿的核心技术——TACS。

TACS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车—车通信、车辆信号深度融合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作为新一代列车控制模式,列车拥有“千里眼”和“最强大脑”,实现全自主行车,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更好用、更有效率更为灵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联互通、更易线路延伸和旧线改造,被业界誉为“最聪明”的地铁列车,这项技术创新揭开了中国城轨列车运行控制领域的崭新一页。

今年9月,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组织下,青岛地铁在第15届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期间举办TACS全球发布仪式,借此国际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卓越成就与未来趋势。青岛地铁扬帆出海,首秀德国柏林展,标志着青岛地铁从服务本土到拥抱世界的蜕变,是青岛地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市场化改革,加速国际化布局的战略举措。

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后,成为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补齐了西海岸新区南北向交通短板,进一步织密青岛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至此,青岛地铁运营线路增至8条,运营车站增至169座。8线交织,串联7区1市,高效衔接胶州湾东岸、西岸和北岸。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将为便民出行、交通疏堵、流量导入持续赋能,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开通运营6个月,6号线一期累计客运量超过830万人次。在智慧车站方面,一键开关站、智慧巡站执行成功率达100%,节省开关站等岗位作业用时约780小时,违禁品检出率达99.98%;快速感知特殊乘客需求,实现秒级响应辅助运营人员,为1382人次轮椅乘客提供帮助;在智慧运维方面,车辆智慧运维故障报警准确率达100%,供电智慧运维报警准确率约98.6%,变电所巡视效率提升至95%,机电智慧运维辅助开展故障处置,技术分析效率提升约40%,故障率较其他线路开通初期下降约11%……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青岛地铁助力人民群众美好出行的最好注解。

创建示范工程 书写绿色答卷

绿色化、智能化正成为引领轨道交通发展的“新风向”,建设绿色、智慧、安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地铁积极服务“双碳”目标,在业内率先发布了《青岛地铁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和《青岛地铁绿色城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到2028年实现节电30%、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40%的目标。今年8月,由青岛地铁承办的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绿色线网创建示范工程评审会暨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这意味着青岛地铁“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绿色线网创建示范工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成为行业内率先开展绿色线网创建的企业。

走进6号线一期,21座车站中,有6座车站是装配式车站。装配式车站施工被形象地比喻成“搭积木”,车站构件在预制厂内生产后,运送至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按顺序拼装成型。装配式建筑因为生产效率高、构件精准、绿色环保的特点,成为现代化建筑业的未来趋势。大胆启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是6号线一期实现提质增效、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较传统现浇结构车站相比,每个装配式车站施工人员由150人减少至30人左右,缩短工期4至6个月,碳排放量减少约20%。

6号线一期集青岛地铁十余年建设发展经验于一体,从建设到运营等各个环节,向着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地铁不懈努力。该线路创新践行绿色标准,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持续探索,应用复合储能系统等9项绿色技术和空调运行模式优化等7项绿色管理,实现年节电约1769.4万千瓦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万吨,为广大市民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提供技术保障。在横云山路站、抓马山车辆基地设置了光伏系统,供给车站场段生产运作使用。6号线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0.87兆瓦,年节电约93.1万千瓦时。搭载永磁牵引电机的列车,年节电约24.2万千瓦时,较传统异步电机节约能耗约13.8%。在华山站、九顶山站、山王河站、港头站装设飞轮储能装置,全线可达15兆瓦,年节电约467.2万千瓦时。

预计至2027年年底,青岛地铁通过既有线路智能化升级和线网三期线路全面开展智慧、绿色地铁建设,全线网可实现年节电约2亿千瓦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0.5万吨,年均节约成本8亿元。一系列绿色技术的使用,为青岛地铁线网三期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样本。当前是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力提速、纵深推进的新阶段,青岛地铁走在前、开新局,努力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担当作为。

打破技术垄断 建设智慧地铁

青岛地铁作为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主体单位,牵头联合多家单位,成立创新联合体,并依托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开启TACS研发。该项目于2016年荣获“行业示范工程”称号,并于2017年12月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升级为轨道交通装备重点领域“国家级示范工程”。

作为青岛地铁打造的首条智慧地铁示范线,6号线在建设、运营阶段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为打造6号线的“核心大脑”,6家TACS成员单位的核心技术人员开展了长达600余天的集中办公,编制了234个场景文件,开展了3轮场景验证,为TACS示范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在模拟开通阶段前,为加强6号线TACS系统行车能力,上百名司机三班两运转,顶着1分45秒这一最小行车间隔运行图的压力,坚守驾驶台,为6号线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推动6号线顺利进入模拟开通阶段。从联合研发,到6号线工程正式应用,青岛地铁先后完成了TACS系统设计、场景文件编制、评审、调试等工作,上万名青岛地铁人投身6号线一期的建设中。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青岛地铁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突破了一项项难关,创新了一项项新技术,向着高水平开通目标不断前行。

6号线一期全线采用全功能、全场景、全要素的智慧车站,通过运用AI视频分析、物联感知、人员定位、BIM数字孪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4大类、66个场景,实现精细化、主动式的场景化服务。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使用轮椅人士等特需乘客处置时间可缩短至2分钟,获得广大乘客的广泛好评。智慧车站的“智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在精准的主动服务方面,智慧车站对坐轮椅的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乘客,能够实现即时的精准识别,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提供精准服务;在更安全的事件处置方面,智慧车站能“秒级”识别乘客扶梯摔倒情况,第一时间远程停梯,通过手持终端和手环同步推送至距离最近的工作人员前往处理,避免乘客二次受伤,大幅度提升了突发事件的感知和响应效率;在更高效的生产运作方面,智慧车站实现了智慧巡站及一键远程开关站,整体的车站运作效率提升60%。

智慧运维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项目。青岛地铁通过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规划,将各局域网内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统一管理,进行数据共享,提升维护水平和效率。在数字化转型的蓝图中,云平台承担着“基础设施”的角色。基于依托云平台的实施落地,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建成业内首条应用车辆、供电、机电、工务、通号五大专业智慧运维的线路。智慧运维系统基于传感器、物联网、图像识别、BIM模型以及设备小模型算法等技术应用,在设备巡检、故障应急响应及处置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基于设备智能化巡视、设备状态感知、机器人检修、运维场景信息可视化、设备故障精准定位及预测等百余项全景运维需求,推动设施设备运维从“故障修”“计划修”向“状态修”“预测修”转变,构建五大运维专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智慧运维体系。

矢志自主创新 助推城市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目标,主要在于创新。青岛地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引领技术突破,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青岛地铁作为青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与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脉动同频共振。

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后,设备运行、生产运作整体平稳有序,客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新设备、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安全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设备管理的转型升级。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示范应用,实现了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运维全场景“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应用。6号线一期的建设和运营,对于青岛地铁而言具有突破性意义,它是青岛地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次生动实践。下一步,青岛地铁将全力推进TACS在地铁线网三期独立线路的全面应用,打造基于TACS的全自主运行、全数字感知、全智慧运维、车地一体、互联互通、灵活编组的智慧城轨系统,引领轨道交通行业迈向智能化新纪元。

地铁向下“扎根”,城市向上“生长”。青岛地铁正积极拥抱绿智时代,释放出澎湃的发展活力,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建设更加绿色、更加低碳、更加智能、更加幸福的青岛。

编辑:熊婷婷

审核: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