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为保障航道安全畅通,长江南京航道局组织基层处负责人、业务部门骨干共计32人齐聚航道运行指挥中心(值班室)开展“夜航”巡查。较往日开船夜航巡查不同,本次首启“视频监控+无人机+数字航道”的新模式对辖区重点水域航道航标开展高精度夜间检查,以科技力量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
在航道运行指挥中心(值班室),值班人员按照监控预设点位,运用数字航道系统对辖区内270余座航标开展夜间检查,通过对视频监控提前设定的预设位,快速锁定待检航标,结合数字航道的监测信息分析,高效判定航标的工作状态。传统人工巡检需依赖船舶或陆地巡查,耗时耗力,人工肉眼观察受限于距离、光线等因素,且工作人员面临碰撞、溺水、恶劣天气侵袭等安全隐患。相比之下,视频监控无需亲临现场,可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从根本上减少人员暴露在复杂水域中的概率。视频监控可通过画面放大、录像回放等功能留存证据,为隐患处置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目前,南京局自建航道视频监控38路,共享大数据局涉航视频监控242路。
来自该局大胜关处、南京处、栖霞处和指挥中心(值班室)工作人员熟练操控无人机升空,机身搭载的 4K 高清摄像头与红外热成像设备实时从多角度将江面船舶通航状态、航标的基础情况、应急响应现场等画面传回指挥中心。以往人工巡查需驾船往返,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视野盲区,无人机可灵活调整飞行高度与航线,实现 “立体式覆盖”,低空可近距离精准捕捉航标结构、缠绕漂浮物等细节,高空则能俯瞰整片水域的航标配布和船舶通航状态。
巡查的同时,该局还与长江南京水上应急救助基地联合开展了一场救援演练。模拟险情发生后,无人机精准定位、自航式救生圈快速到达现场,从险情发生到施救,水陆空联动的救援总用时不到6分钟,展示了在复杂水域环境下利用无人机开展大范围快速响应救援任务的可靠性和航道运行指挥体系的高效性。目前,南京航道局部署用于航道巡检的无人机库2座,机库无人机1架,共建共享海事无人机库7座,基层航道处6架单兵无人机。
此次创新巡检的成功实践,标志着长江南京航道局在推进智慧航道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从传统船艇巡查到“空水联动”的立体化监测,科技之翼正引领航道养护模式发生变化,让“深水航道”的运维管理焕发出新时代的效能与精准。下一步,该局将“视频监控+无人机” 模式常态化推广至日常航道维护,进一步提升监控覆盖面及提高无人机库点位,优化设备联动与数据整合流程,应用AI 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全面助力智慧航道建设。
编辑:殷子炫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