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应对我国公路养护管理面临的挑战,强化养护科学决策,实现养护资金的高效利用和公路资产的保值增值,一种基于绩效与评价的新型市场化管养模式——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模式应运而生。G15(沈海)高速公路温州大桥段及S10(温州绕城)北线一期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项目作为全国首个长周期养护项目,历时五年,完成了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开拓创新,公路养护模式探索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公路交通发展重心已从“大规模建设”全面转向“存量优化与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如何高效利用存量资产、保障路网长期可靠运行、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出行需求,已成为行业面临的核心课题。
针对公路传统养护模式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交通运输部在《“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和《“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中提出“探索周期性养护总承包模式”和“推广基于养护目标评价的总承包模式”的理念,旨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公路养护领域的中央企业,于2017年在全国首次提出“公路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模式”理念,经过三年的理论研究与方案论证,于2020年在浙江温州成功落地国内首个实践项目,开创了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先河。
研究探索,公路长周期养护模式的体系构建
公路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模式是对传统养护逻辑的根本性变革,构建了一种基于“养护产出与长期性能”的全新范式。其核心是以中长期规划为基础、科研创新为引领、绩效与质量控制为目标、动态设计为核心、预养护理念为主导、精细管理为保障,由综合养护总承包商为公路资产提供“检查评估-规划设计-施工管控-科研创新”的全过程、全要素综合服务。
该模式的本质是“绩效评价”,促使业主的角色从“技术决策者”转变为“绩效监督者”,聚焦于“要什么结果”而非“如何具体操作”。其核心体系可概括为“六化”:一是规划长远化,基于全周期路况预测制定科学养护规划,确保资金与资源精准配置;二是创新常态化,将前沿科研成果持续应用于养护全流程,以技术突破解决工程实际难题;三是绩效核心化,采用养护绩效合同,明确公路技术状况、结构安全等关键指标,以目标导向倒逼质量提升;四是设计动态化,打破“一次性设计”壁垒,依据实时检测数据优化调整方案,实现精准养护;五是预防主动化,前瞻性介入隐性病害治理,延缓公路性能衰变,显著降低长周期养护成本;六是管理精细化,建立标准化、全过程管理体系,实现从规划到运维的闭环精准管控。
该模式的体系构建,首次在业内形成了“全要素覆盖、全周期管控”的养护新逻辑,填补了我国公路长周期养护总承包领域的理论空白,为该模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果显著,以项目管养成效打造“温州模式”
项目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全面系统总结,取得的管养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经济效益方面,在各要素相同的体系下通过养护费用投入对比分析,较传统养护模式实现了养护费用节约,减少了因交通管控带来的通行费损失。技术质量方面,公路技术状况指标较传统养护模式明显提升,在实施周期内推动业主单位在全省路况检测排名中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社会效益方面,较传统养护模式路域环境显著改善,应急响应速度更加迅速,交通管控次数的减少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增强了公众出行安全感和满意度。管理效率方面,各环节管理链条更为清晰,参建各方的管理效率大幅提高,有效提升了管养路段的综合管控能力。科技创新方面,依托项目开展了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3项标准规范编制,获授权专利14项,获评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和1项省部级工法,形成“科研—标准—专利—应用”一体化创新链。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
温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精神,在全国先行先试首个公路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项目,以其取得的显著成效,打造了公路养护的“温州模式”,是“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的生动实践。
未来展望,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全国首个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项目已顺利完成,通过项目实践系统提炼出“绩效导向是核心、整合协同是关键、规划先行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支撑”的经验模型,编制了我国公路行业首部长周期养护质量评价相关的标准规范,为我国公路养护行业提供了一套经过验证的、可行的实践样本和规范支撑。
未来,随着国家公路养护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系列标准的出台,公路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模式有望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在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中得到广泛应用。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公路养护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将继续坚定专业化、智能化、特色化的养护业务发展方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 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