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智慧物流与城市配送》
★开发院校:同济大学
《智慧物流与城市配送》作为同济大学城市交通交叉学科核心选修课之一,精准锚定智慧物流行业对“技术+管理+政策”复合型人才的核心需求,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构建跨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城市地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多维度知识体系。
课程以“基本概念—实际问题—政策实践”为递进逻辑,既涵盖城市物流空间组织、价值链构建等基础理论,又深度融入AI数据处理、新能源物流、低空配送、拥堵治理等前沿议题,让学生全面把握智慧物流的技术内核与行业实践逻辑。在教学方法上,课程创新采用线下教授研讨、线上自主学习、实验实操落地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线下通过课程讲授、课堂辩论、作业汇报聚焦真实问题,线上搭建数字化资源库,提供多学科文献与行业案例,同步设计物流车辆北斗轨迹数据处理、停留点识别、出行链分析等实验模块。让学生在“数据—模型—方案”的闭环训练中,掌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物流工程问题的核心能力。
产教融合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亮点。同济大学与中远海运集团深度合作,构建“企业全程参与、真题真做落地”的协同育人机制。企业不仅参与课程模块设计,将智慧物流运营中的真实工程问题转化为教学案例,更提供真实物流数据与场景支持,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供应链优化、物流设施布局等实际业务。同时,课程设计兼顾国家需求、国际视野和行业洞见,将动态路径优化算法、物流需求预测模型等最新全球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实现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确保课程内容始终紧跟行业技术迭代步伐。
课程开设以来,通过“课堂参与+作业报告+期末考核”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检验学生理论掌握度与实践应用能力。学生产出的物流数据分析报告、政策优化方案多次为企业提供参考。毕业生以扎实的技术素养与行业认知,广泛就职于政府规划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中远海运、顺丰科技、安能物流、中芯国际等物流、科技与制造业领域的知名企业。
课程不仅成为同济大学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标杆载体,更以其创新的建设模式,为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融合领域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持续为智慧物流行业发展注入同济力量。
编辑:李铭涵
责编:李铭涵
审核: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