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尽显徽风古韵诗画黄山之美

2025-11-20 10:51:54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曹晖 -标准+

秋冬之交,在黄山脚下的群峰间、新安江畔的田垄上,一条条农村公路蜿蜒其间,串联起古村、云海、竹海与茶园,“车驰画境中,人醉山水间”成为黄山和美乡村的鲜活注脚。

随着《农村公路条例》落地施行,安徽省黄山市正以“四好农村路”提升行动为抓手,深耕“农村公路+文旅+产业”融合沃土,绘就一幅路兴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

交通末梢已成旅游前沿

“昔日深山藏秀色,如今路通客盈门!”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祖源古村民宿经营者的感叹,道出了乡村蝶变的密码。曾经,这里山路崎岖陡峭,纵有流泉飞瀑、千年红豆杉与百亩梯田,也只能“藏在深闺无人识”。

转机始于路的改变。当地交通运输部门下大力气投入物力财力,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昔日难行的山路变成了坦途。随着交通瓶颈被打破,古村美景引来四方宾客。如今的祖源村,民宿林立、游客如织,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眼下,交通赋能仍在升级。针对进村道路狭窄、会车难的问题,当地实施祖源双车道项目,将原有4.5米宽的老路拓宽至6米。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打通古村的发展脉络,让徽风古韵与乡村旅游在更便捷的通行环境加持下,持续释放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在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的高山腹地,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正持续延展。作为歙县生态旅游提升重点工程,璜田乡蜈蚣岭至九步庄道路工程全长10.6公里,总投资4000万元,将于今年年内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三村路网相连、旅游资源双向流通,游客可沿公路直达梯田之巅,感受徽州山村的独特魅力。

“十四五”以来,黄山市累计投入16.7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491公里,其中旅游路、产业路157公里。目前,黄山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678公里,优良中等路率稳定在90%以上,已实现3A级及以上景区、省级传统村落、重点产业基地100%通硬化路,昔日的交通末梢已成为交旅融合的前沿阵地。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黄山市以“路长制”为抓手,激活农村公路管养“末梢动力”。“十四五”以来,黄山市累计聘用乡村道路专管员763名,各级路长、乡村道路专管员巡查总里程超80万公里,建成路况应急协同巡检系统平台,通过智能化管理节约巡检成本。

祁门县的溶奇路养护工程印证了黄山市养护理念的创新效能。该项目于今年6月开工,预计12月初全面完工,将通过专业治理手段,消除沿线多个长期存在的滑坡、落石等地质隐患点,在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的同时,让游客一路安畅。

古道新景赋能特色产业

在黄山市黄山区,全长2.3公里的曹大路如金色绸带,串联起1.3万余亩雷竹笋基地,清晨采摘的鲜笋1小时内便可直达城市商超,运输成本降低40%,带动新华乡雷竹笋年产值攀升至8000万元,近千名村民通过务工、分红实现“家门口增收”,每年举办的雷笋节更是吸引了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

而休宁县108公里的“徽州天路”则串联了徽州大峡谷、白际生态旅游区等景点,带动沿线5个村落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30余家农家乐供不应求,形成“云海观景、古道登山、民俗体验”的多元业态。其核心路段源白路更是凭借960余处弯道、千米海拔落差的独特风光,成为长三角自驾胜地。

近年来,为实现“一路美”到“全域美”“交通线”到“致富线”的嬗变,黄山市在农村公路沿线增设休憩设施、优化景观绿化,并以“四好农村路”为纽带,将星罗棋布的景区景点、特色民宿串联成线,精心织密旅游交通“毛细血管”,持续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黄山公路部门不断探索“公路+”融合路径,将高山茶园、古村秘境等特色资源串珠成链,同时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特色产业基地,累计建成产业路5条、资源路12条、旅游路7条,大幅改善歙县狮石村等11个村落的交通条件,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路通山海阔,徽韵迎客来。如今,在黄山市,每一条农村公路都是一道风景线、一条致富路,千年徽州在交旅融合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