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549线桑然路无名山隧道建设侧记
11月,位于四川西南边陲的甘孜州乡城县,美丽的格桑花依然迎风盛开。
境内蜿蜒的硕曲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如一根丝线把坐落在沿河两岸的白色村寨连在一起,显得静谧而端庄,不禁引人无限遐想。
在这片平均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上,曾活跃着一群朴实无华的筑路人,他们来自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直属国企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支能打胜仗、敢打硬仗的交通“铁军”,他们翻山越岭,终日忍受着狂风日晒,霜打雨淋,经过4年6个月不懈奋战,终于实现无名山隧道建成通车,计划2021年12月底实现项目交工验收。
在与恶劣大自然的斗争、较量中,他们锻造了不畏艰苦、坚定乐观的奉献精神。你看!那穿梭在崇山峻岭间的隧道,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兴蜀筑路人不平凡的建设历程。
高寒缺氧不缺精神
“冷!出奇地冷!”笔者乘坐的车刚一驶进无名山隧道,就感觉呼吸困难,阵阵寒意袭上心来,不由得裹紧了外套,尽管之前对无名山隧道的高海拔有所耳闻,但是“全副武装”之下,还是忍不住打了数个寒颤。
“这里冬季气温可达到零下20几度,混凝土凝固无法浇筑,生活用水结冰无法使用,尽管戴了手套,手指也常常被冻伤。为确保施工、生活用水,我们在洞口附近打了30米深的水井,还从30公里外的乡城县郊区拉水来用。”兴蜀公司桑然路管段工程师李洪介绍。难以想象,在这样的建设环境下开展工作需要怎样的坚韧和毅力。
4年建设期间,无名山隧道共2个标段按正常作业模式仅需200名作业人员,由于建设中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面临极大威胁,人员更替十分频繁,实际参建总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兴蜀公司指挥部始终坚守在项目建设现场,无一人选择退缩和懈怠。
李洪回忆:“无名山隧道于2017年1月1日开工,进场的第一批工人普遍感觉到恶心、呕吐、头痛、耳鸣等高原反应,70%无法从事正常作业。隧道内施工还容易引起严重缺氧,人员进入洞口后三小时必须出来吸一次氧气,才能继续维持施工作业,这为施工带来极大不便。为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我们在洞口设置吸氧室、移动制氧车,为每一名作业人员及时供氧。”
“由于工人吃住都在洞口,我们在洞口驻地专门设置了地暖、电暖、电炉子等冬季保温设施,尽一切办法方便工人施工作业。”
惟有勇者敢攀登
艰难开凿,寸步难移。无名山隧道最高海拔4396米,全长4409米,是桑然路全线最长、地质最复杂的隧道,也是制约桑然路建成通车的关键要塞。
无名山隧道进出口穿越多处断层破碎带,围岩遇水即软化,用手轻轻就能捏碎,隧道掘进就好比在“豆腐”里打洞。建设者们除了要努力克服隧道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等困难,还要战胜隧道围岩地质条件差的严峻挑战,掌子面泥质板岩、碳质千枚岩、煤矸石交错布置,甚至一天几变化,上演川剧“变脸”。工程建设4年间,隧道施工不断遇上“拦路虎”,迄今累计出现掌子面坍塌70余次、突泥涌砂20余次、大规模涌水10次、大范围支护变形10余次,为施工正常推进带来极大的挑战。
2019年10月30日下午,施工单位项目部经理在掌子作业面值班,右洞掌子面突发大规模涌水坍塌现象,水从掌子面多个岩缝喷涌而出,短短30分钟即淹没了整个工作面。
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状况,项目部经理马上让作业人员暂时撤离,随即增加抽水机进行抽水。抽水机由常备的16台,增加到20台,再增加到30台,24小时不间断抽水,每天抽水合计约30000立方。
从那天起,掌子面及侧壁的裂隙水不断涌出,顶上则股状喷水不断,作业面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帘洞”,每天抽水量高达20000立方,建设期间累计投入抽水费用4000余万元。建设者在里面作业,各种未知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除此以外,还有塌方。“当时还在作业,发觉水流增大,并有异常声响,掌子面也开始不断往下掉石头,于是我们马上安排撤离。”项目安全总监回忆起那次塌方仍心有余悸:“刚把人拉下作业区,整个掌子面顶上就发生了塌方,一下子塌了十几米。一名作业人员身体有一半被淹没在泥浆里,差一点就没命了。”
一次次险情,让隧道施工雪上加霜。“回忆起以前施工的日子,刚刚解决完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在一段时间里,施工根本没有进展,一看到现场就发愁。”项目部经理忍不住感叹道。
兴蜀公司桑然路指挥部谢春江作为项目指挥长,有着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从汶马路到东海路,从理亚路到亚赤路,在高原边区一干就是10多年,这已是他第5次参建雪域公路。而年近五旬的他,在工地现场依然指挥若定,神采奕奕。
为了堵住涌水突泥缺口,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谢春江带领参建单位连续几天日夜驻守施工现场,累了就倒在车上睡。李洪坚持现场指挥,冒着生命危险,在齐靴高的泥浆里驻足整整10多个小时,直到现场难题破解。
面对隧道复杂地质构造与岩体极其富水的情况,兴蜀公司总经理潘华组织桑然路指挥部、交通运输部专家、省公路设计院公司专业人员到现场踏勘,观察岩变节理和走向,并组织召开隧道专项处治方案研讨会等专题会议达30余次。
在听取有关专家、部门给出的意见建议后,桑然路指挥部重新调整施工组织计划,不断改进初支施工方案,结合实际综合推进施工节点,建立了质量安全体系与施工强度相匹配的安全措施,最终决定采用钢管支撑的“大管棚”处治方案。建设期间,隧道已安全平稳渡过200余次不良地质塌方和各类突泥涌水地质灾害,未发生一起安全伤亡事故。
一千多个日夜精雕细琢,4409米掘进中的披荆斩棘,建设者们终于啃下无名山隧道这块硬骨头。兴蜀公司用实际行动展现交通人的拼搏精神,书写着新时代雪域高原的崭新篇章。
2021年7月10日,四川第一、全国第二高海拔的无名山高原特长隧道全面建成通车,解决了无名山大型运输车辆运力受限、冬季难以通行的难题,打破了乡城县出行难的瓶颈,乡城县人民多年的期盼终于如愿。行车穿越无名山由原来的1.5小时缩短至20分钟,行程节约近1小时,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从亚赤路到桑然路,时谢春江来乡城已有8年,早已晒黑的脸上泛起了“高原红”。回顾过往,他说,筑路工作虽然艰苦,却是最光荣、最无悔的选择,“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是一想到当地群众的殷切期盼,苦也就不苦了,当我再一次走上这条自己亲自参与修建的康庄大道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