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通川区在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同时,坚定“品质金通惠万家”目标,高品质推进“金通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乡村客运“升级版”,助力民生大改善、产业大发展、旅游大提升。自启动“金通工程”以来,全区乡村客运累计开行9.3万班(次),预约服务432班(次),累计运送旅客46.3万人次,营运里程138.42万公里。
突出全域性“三大层级”构筑金通体系
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具有特色的乡村客运高质量发展体系和实现路径,做到“金通工程”真通实达。
构筑特色化区域体系。结合通川地理条件,将营运区域分为南北“两大片区”,设置碑庙、江陵、双龙、蒲家、磐石“五大中心”,实行一车多线,乡村客运车辆“任性”到镇进村,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构筑人性化站场体系。“2310”站场布局全域覆盖,即:“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即西客站、北客站)坐拥西外、北外两大人口密集区,“三大公交首末站”(即徐家坝首末站、莲花湖首末站、火车站首末站)纵横联动,“十大乡村客运综合服务站”(即磐石、双龙、青宁、金石、碑庙、北山、江陵、檬双、新村、梓桐)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的站场体系实现南北片区无缝衔接。
构筑完备化运输体系。城市公交590辆,城乡公交13辆,农村班线车100辆,定制班线车143辆,乡村片区客运36辆。五大类营运车辆遍布全区,城市公交循环畅达、城乡公交便利快达、农村班线定点通达、定制班线预约直达,乡村片区客运便捷迅达。
突出统一性“三大标准”彰显金通品质
从标准要求、服务细节、考核精准上严格把关,乡村客运更具颜值、更有素质、更显品质。
统一颜值标准。投入资金335万元,统一228个建制村招呼站规格尺寸、公示内容,统一36台乡村片区客运车辆LOGO标识,统一从业人员工牌、工装,统一纳入“四川省乡村客运服务监管平台”,实现乡村客运“四统一”。
统一规范标准。以品质为核心,着力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突出公益属性,实行低票价优惠政策,采取“起步价+超出价”的收费方式,村民日常出行低于原有成本,接受度高、满意度高。严格落实驾车“十不准”“十大”文明规范用语,驾驶员的职业化意识和从业责任感得到极大增加。全区乡村客运车辆全部安装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实行全程监管。重点场镇、重点时段开展非法营运整治,净化道路运输秩序。
统一考核标准。研究制定《通川区建制村通客车暨乡村客运服务管理办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把车容车貌、设施设备、规范经营、安全生产制度执行等作为考核重点,考核结果纳入营运企业的质量信誉考评,并把群众满意度、通车覆盖率与财政奖补挂钩,从制度上督促营运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突出灵活性 “三大方式”赋能金通实力
按照“一站多能、多站合一、一网多用、综合利用”的新理念,采取“政府扶持监管,企业实体运行”的运营模式,增加乡村客运灵活性、实载率和满意度。
定运行区域,不定运行线路。确定南北两大片区、“碑庙、江陵、双龙、蒲家、磐石”五大中心,以片区为经营区域、中心为营运支点,在经营片区内根据老百姓出行区域,自由设定线路。
定运行时段,不定运行班次。在经营时段内根据老百姓出行时间,自由确定发车时间与班次,保障经营者实利与老百姓便利。
定运行模式,不定运行方式。确定运行模式为“公司化经营,统一调度管理”。聚焦群众赶集、学生出行、病人就医等需求,其运行方式可自由切换。
突出便民性“四网融合”畅享金通红利
全力融合“四张网”,助力乡村振兴,方便群众出行,让“金通工程”成为推动发展的载体、群众致富的“帮手”。
打造便捷出行“客运”网。坚持“大规划”“小优化”联动。坚持城乡建设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公交体系,优化城市公交网络,城区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13条,环凤凰山6个乡镇完成城市化公交改造,具备条件的区域实现城市公交全覆盖。
坚持“大投入”“小调整”并举。投入8200余万元,新增公交车91辆、乡村片区客运车36辆、定制班线36辆;每年投入城市公交老年人补贴446余万元,实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城市公交全免票;调整经营主体,投入240万元回收车辆21台,实现城乡公交国有化经营管理。
坚持“常态化”“个性化”互补。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终点,常态化开行城市到乡镇客运班线、乡镇到村组乡村片区客运。设置“个性化”客运服务,乡村片区客运企业与北部乡镇学校签订接送学生合作协议,按照“三定”(定时间、定路线、定接送点)要求,提供“保姆式”客运服务,接送乡村学生上学、放学,打造安全便捷的“家门—校门”学生车。乡村片区客运将配置的9座车辆设置为7座,车辆尾部留存可放置背篓、肥料等空间,方便群众带件带货。
打造便捷温暖“邮快”网。整合客运站场和农村客运车辆,利用乡村客运全覆盖直通达和车辆底部或尾部留存空间的优势,与邮政等快递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开展城区到乡镇、乡镇到村的搭附小件快运服务,促进交邮融合发展,增加客运行业“造血”功能。依托邮政分拨中心、川东北快递分拨中心,利用客运站场建立“金通工程·乡村物流中转站”,开辟快运专用站台,实行带件带货。目前,开通“班线快递”线路7条,建成乡镇快递网点36个、农村电商服务网点68个,实现带件带货10万余件,零散货物“半日达”“乡镇快递送上门、对外邮寄不出村”已成为现实。
打造便捷高效“物流”网。依托复兴现代商贸、魏兴食品药品、双龙铁路仓储、磐石农产品、秦巴物流等五大物流园区,将其作为物流核心承载点,创新推进乡村节点共建共享,发展乡村共同配送,搭建了“电商物流+共同配送”的物流发展模式。区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项支持现有农村物流典型企业、农村电商典型企业、综合快递企业探索融合发展机制。通过合作经营、股份占比、收益占比等方式整合乡镇、建制村现有配送网点200余个,推行标准化管理,打造终端网点综合服务功能。开通农村物流班线,打通进村出村物流运输通道,达到外联内畅的目的,降低了配送成本,提升了配送时效,解决就业岗位1200个,带动2000余人就业。实现了山货进城、城货下乡,区村、乡村、村村双向多项便捷运输,加速农村物流“微循环”。
打造便捷舒适“旅游”网。投入10台新能源纯电动城乡公交车辆,开辟磐石镇蝴蝶谷4A农业度假旅游景点专线;蒲家镇蓝莓园景区实行城市公交一体化运行模式;将青宁镇、金石镇农村班线调整为旅游班线,营运线路延伸至青宁云门天寨、金石动物园景区,同步开通金石动物园景区定制客运,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服务,吸引了大量城区游客“近郊游”“乡村游”。助力成功打造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一李两莓”、中药材、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39个、省市级农文旅项目26个,一批藏在深闺中的乡村景点,因此而走进大众视线。截至目前,“近郊游”“乡村游”人数同比增长38%,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实现收入38亿元。
突出持续性“三大保障”夯实金通支撑
建立区级主抓、行业主推、企业主体的推进机制,注重统筹谋划、强化资金投入、加大基础建设,确保“金通工程”可持续发展。
全域统筹聚合力。坚持高位推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分管领导具体研究,建立专班统筹推进;印发《达州市通川区创建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工作方案》,将其纳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目标绩效考核,吹响了“集众智、筑同心、建样板”的攻坚号角。
坚持高效联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和协同推进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在解决“有没有”的基础上,重点攻坚“好不好”“可持续”两大难题,实现系统谋划,强力推进。
坚持高标促动。紧盯目标任务,全面对标要求,制定具体标准,确保有章可循;紧盯时间节点,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有序推进;紧盯动态考核,分点位建立督导工作组,深入全区乡村一线开展立体核查,确保责任落实。
全面保障添动力 建立营运补助机制
对乡村客运实行每年“上级专项补助+区本级补助”相结合的补助资金政策,建立精准补助机制,重点给予农村客运车辆保险费的70%补助、单车每座每天12元的营运补助、每家参营企业开展预约响应式服务及信息化建设每年定额补助5万元;一次性补助单车安装主动安全智能防控设备费2500元和定额补助单车每年流量费1800元。目前每年兑现补助资金250余万元。
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制定宣传方案,坚持点与面、定点宣传与巡回宣传、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维度进行宣传。自“金通工程”启动以来,投入45万元制作宣传视频1个、“金通工程”原创主题曲1首,设置大型广告牌6块,制作发放宣传单20000份,张贴宣传公示15000张,印制宣传扇、手提袋和年画各5000个。
建立设施投入机制。建立项目储备机制、财政预算机制,重点确保设施完善、道路畅通、防护安全。自“金通工程”启动以来,投入260万元完善招呼站86个、招呼牌208个;投入4773万元完成村道破损维修21万平方米,完成窄路加宽134公里。辖区交通配套设施保障得到进一步夯实。
全线升级增助力 提质国省干线
实施国道210线达州城区至宣汉段、达万高速磐石互通连接线等项目,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到10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75%,干线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提级农村路网。围绕全区旅游产业资源布局,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598公里,较2017年提升75.6%,实现“乡镇通油化路、建制村通硬化路、居民小组通硬化路、新村聚居点或易地扶贫搬迁点通硬化路、旅游景点通等级油化路、建制村通农村客运、县乡村组公路列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等7个100%,实现重点旅游产业节点等级公路全覆盖。
提档安防工程。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840公里,整治普通公路危(病)桥14座,增设安全警示标识1400余块,实现乡道及以上公路临水临崖高差3米以上路段安保工程100%覆盖。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加强。
一条条金色纽带环绕绿水人家,连着诗和远方;一辆辆黄色车辆串起南北山乡,系着致富奔康。如今,田间的四季送进城,电商的便捷门对门,“金通工程”让百姓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宽敞,让百姓的美好生活更美好。
达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达州市通川区委书记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