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大凉山1号隧道 平导TBM与斜井顺利贯通

2022-03-03 14:16:50 来源:四川交通 作者:匡成刚 焦运轩 -标准+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TBM技术攻关创新团队与各参建单位开展技术攻关,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通过优化TBM施工参数与衬砌支护体系,成功通过了围岩松散掉块、软岩大变形、塌方、涌突水等不良地质段,实现了TBM的快速掘进。

大凉山1号隧道 平导TBM与斜井顺利贯通

2022年1月18日,大凉山1号隧道经过1年多的艰苦施工,历时1年半,迎来了大凉山1号隧道隧道平导TBM与斜井顺利贯通的时刻,也实现了平导TBM施工第一阶段的目标。

大凉山1号隧道全长15.3千米,是乐西高速的主要控制性工程,也是西南地区第一特长隧道。大凉山1号隧道进口端约8千米位于雷波县的嘛咪泽自然保护区内,同时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及向斜构造区内,采用常规钻爆法施工,施工安全风险高、工期不可控。为满足施工安全、快速救援及通风需要,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主洞钻爆法+平导TBM”的组合施工方案,填补了国内公路隧道利用TBM施工工艺辅助施工的空白。

大凉山1号隧道采用的TBM为国产首台再制造的大直径敞开式TBM,之前在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中独头掘进15.7千米,2020年2月底~4月5号从吉林引松项目运输到长沙,在长沙进行了再制造,前后耗时4个月。

2020年7月11日,国产首台大直径敞开式TBM再制造成功在湖南长沙下线,TBM设备浴火重生后,奔赴大凉山,命名为“月城凉山号”。

TBM集破岩、出渣、初期支护等功能于一体,具有掘进速度快、安全环保、施工质量高等特点。此次,“月城凉山号”结合大凉山1号隧道的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进行了个性化及适应性设计, TBM开挖直径为7.93米,整机长度176米,重量1400吨,总装机功率达5200千瓦。

2020年8月6日从长沙开始运输,从在湖南长沙开始起运,途径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多个省份,行程达1400余公里,TBM的各种部件排除千难万阻后终于全部顺利抵达乐西战场,其中“月城凉山号”的主驱动的运输历时27天。

2020年9月1日开始组装,9月30日完成现场组装工作,10月20日开始试掘进,11月24日正式掘进。

截至2021年8月4日,历时9个月,“月城凉山号”创造了全国公路独头掘进3000米最快纪录。

截至2021年9月23日,历时12个月,“月城凉山号”创造了全国公路独头掘进4000米最快纪录。

2021年10月1日,“月城凉山号”创造了独头日掘进45米的全国纪录,为“祖国母亲”献上了生日厚礼;

2021年8月11日—9月11日,“月城凉山号”创造了独头月掘进723.82米的全国纪录;

2021年11月12日,历时13个月,“月城凉山号”创造了全国公路独头掘进5000米最快纪录。

2021年1月18日,“月城凉山号”独头掘进6300米,终于迎来了大凉山1号隧道隧道平导TBM与斜井顺利贯通的时刻,也实现了平导TBM施工第一阶段的目标。

春节期间,“月城凉山号”将在斜井对电器、刀盘、主驱动等设备进行检修,为后续掘进奠定基础。

大凉山1号隧道平导穿越了玄武岩、集块岩、泥岩、砂岩等多套地层,建设过程中涌水突泥、大变形、塌方、瓦斯等地质灾害频繁,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

为保证“月城凉山号”TBM的安全快速掘进,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TBM技术攻关创新团队与各参建单位开展技术攻关,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通过优化TBM施工参数与衬砌支护体系,成功通过了围岩松散掉块、软岩大变形、塌方、涌突水等不良地质段,实现了TBM的快速掘进。

为了确保大凉山1号隧道平导TBM的顺利施工,隧道分院针对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密集带、软岩变形、涌突水、瓦斯等做了专项的设计措施,并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TBM制造改装单位多次深入交流,创造性的提出了全新的初期支护与超前加固设计方案。

大凉山1号隧道采用平导TBM+主洞钻爆法施工方案,是公司隧道专业一次重大的技术尝试,也是我国高速公路隧道行业TBM施工工法的首次尝试。

大凉山1号隧道提前2个多月实现了TBM施工的第一阶段目标,平导与斜井顺利贯通,新增了施工作业面、施工通风通道、施工排水通道,极大地降低了主洞施工风险,为辅助主洞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编辑:廖芊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