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遂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交通能级提升大会战,召开了全市交通能级提升大会战动员大会,签署了厅市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遂宁市交通能级提升三年大会战行动工作方案》,谋划重大项目34个、总投资815亿元,计划3年完成投资300亿元,全面掀起新一轮交通建设大热潮。
一、构建“三张网络”,持续提升通道能级
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在内联外畅中打通“主干动脉”,畅通“毛细血管”,打造链接融入国际、高效通达全国、便捷通勤成渝、联动畅通两翼的对外交通格局。
(一) 构建对外畅达的综合立体网
着眼遂潼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主动融入“6轴7廊8通道”主骨架,重点推进成南高速扩容、遂渝高速扩容、南遂潼高速、三大乐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全面建成绵遂高速龙凤互通,实现遂德高速正线全线贯通。目前,全市镇镇通高速覆盖率达90.7%,4A级旅游景区通高速实现全覆盖。预计2022年底建成“1环9射”高速网,各县(市、区)之间至少2条高速直达,实现遂宁主城区到周边9个市州高速通达。大力推进遂宁港大沙坝作业区、三星船闸等水运项目建设,打通遂宁至重庆的长江上游涪江支流水运航道,开通遂宁至重庆港客、货运水上穿梭巴士,加速形成“313”快客交通圈和“112”快货物流圈。
(二) 构建协同高效的市域干线网
着眼“一体两翼”都市区、“一核两片”城市发展空间及“1+3+6+20”城镇发展体系,重点实施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蜀中缤纷文化风情道建设,全面建成S413线附北至蓬溪县城段、S209线安白路,加快形成“快捷通达、环线连接、高效顺畅”的区域路网。加快实施黄连沱渡改桥、小河洲渡改桥、中环大道经开区凤台高架桥、市城区至老池通港大道、S306遂州大道北延线等项目建设,完成红江渡改桥、田家渡渡改桥等渡改桥建设任务,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96.4%,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50.6%,4环11射市域干线网加速成型。
(三) 构建广泛覆盖的农村基础网
着眼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2021年完成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道路144公里、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123.6公里,实现76.4%的乡镇三级及以上公路覆盖,30户及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63%。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4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遂宁被评为全省首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和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
二、完善“三个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以服务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出行为目标,高品质优化运输服务供给,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 完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出行城市,顺利通过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评审。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提升公共交通安全性、通达性和便捷性。今年以来,新增公交线路4条、优化公交线路10条。开展市城区共享单车运力市场调查,会同城管、公安等部门制定共享单车动态考核办法,规范共享单车运营管理。
(二) 完善乡村运输服务体系
全域实施“金通工程”,制定《遂宁市创建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市实施方案》,成功召开全市乡村运输“金通工程”现场会,积极创建“全省示范、全国影响”的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市。持续深化交邮交快合作,累计建成县级物流仓配中心4个,乡镇快递物流运营中心54个,“金通·邮快驿站”1041个,开通“班线快递”合作试点线路10余条。蓬溪县“交通运输+快递超市+网络平台”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运输服务取得率先突破,开行跨省城际公交线路2条、跨省农客线路1条,两地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三) 完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提升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着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物流配送中心,打造联动成渝的现代化综合物流枢纽。积极引进中国东盟城、威斯腾西部铁路园等重大项目落户遂宁,提升货运市场整体竞争力。鼓励发展“互联网+货运”,加快推进物联亿达“物联云仓”平台项目、威斯腾铁路物流园“途络”平台建设,初步构建起全市内通外拓的物流信息化平台。
三、强化“三种能力”,持续提升管理能级
以建设市级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为载体,坚持改革创新,实施科技赋能,努力构建交通运输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 强化行业治理能力
探索川渝毗邻地区执法协作模式,打破地区壁垒,构建遂潼交通运输执法“联络交流平台”“联合执法机制”“联动应急机制”。实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轮训执法人员261人次,荣获全省首届行政执法人员技能“大比武”活动初赛优胜奖。全面推行“路长制+警长制”,创新建立县级路长统筹引领、乡镇路长落实推进、公路警长执法查处、巡查路长常态监督、村级路长应急联动的“五长”工作机制。射洪酒粮环线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2人被评为全省最美护路员。
(二)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遂宁市交通运输数据管理中心,搭建全省第一个市县乡村四级开放共享的普通公路基础信息资源平台。推进科技治超,集成雪亮工程、金通工程检测数据,共享路况拥堵、客货流量、管养执法等跨部门数据,严厉打击超限运输,立案查处货车519件,超限率控制在2%以内。加快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
(三) 强化安全防控能力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扎实推进“冬安行动”,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强化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累计建成1900公里,国省道、县乡道实现“应设尽设”。强化保通保畅力量,建成4个公路机养中心、3个养护管理站、8支公路应急抢险队伍。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六不发航”、签单发航、救生衣行动等规定,2021年检查渡口码头688次、船舶987艘次,督促企业完成隐患整改56处。深入推进“两客一危”安全整治,“两客一危”车辆全部纳入四川市交通运输第三方检测平台,“两客一危”企业100%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
四、深化“三个机制”,持续提升组织能级
以着力破解制约交通能级提升瓶颈和难题为方向,着力加强部门协同、要素配置和“清廉交通”建设,为交通能级提升聚势聚力、破难攻坚。
(一) 深化协同推进机制。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市级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县(市、区)全力落实的遂宁市交通能级提升大会战指挥部,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整体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 深化要素供给机制
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将交通重大项目争取纳入省重点项目,获得土地指标支持,市自然资源局负责提前介入项目选址、用地预审、土地报征组卷工作,将全市重大交通项目全部纳入“三区三线”划定落图,保障项目用地。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将更多交通项目纳入中省相关规划盘子,项目业主积极对接央企和重点投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参与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本,采用PPP、BOT等模式进行工程项目建设。
(三) 深化阳光问效机制
制定《“清廉交通、一路为民”工作实施方案》,按照“1384”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清廉交通”建设,为交通能级提升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制定《全市重点交通项目推进“红黑榜”通报工作机制》,每季度对重点交通项目推进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通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交通能级提升项目纳入对县(市、区)、市直园区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全程跟踪进展,定期督导调度,确保落地落实。
下一步,遂宁市将深入贯彻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土机的斗志攻坚克难,以挖掘机的执着日夜奋战,以压路机的气势开拓进取,以交通能级提升带动城市能级提升,加快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为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当好开路先锋,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遂宁力量。
(本文为遂宁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