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乡村客运停车点看到,这里停靠着一辆辆黄色车牌、统一标志、大小不等的乡村客运车,车主们面带喜悦的笑容,正准备开往遂宁沿线的梓潼村、新桥镇、南垭村等各镇村,方便村民们进城、到镇赶集办事。
“如今,我们赶场、进城不再有“三难”了,出门就是水泥路、沥青路,崭新的四川乡村客运车还开进了我们村、开到了我们家门口,抬脚就上车,真是太好了,太方便了”。在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翰林村与朝阳村交界处的招呼站,一位60多岁的王大爷激动地说。据乡村客运车主张师傅介绍,在桂(花)会(龙)路的桂花至南垭路段,每天滚动发班就有四趟车经过这段路,基本上能满足沿线几个村村民的出行。
在船山区新桥镇通往新华乡平坦整洁的沥青路上,笔者看到一辆小黄色的乡村客运车正朝着新桥镇开去。经招手停下了解,客运车主叫刘志东。他热情地介绍说:我每天从新华乡到遂宁火车站要跑两趟车,逢场天增加两趟到新桥镇,满足赶场的村民出行。
助推两个变化助力服务乡村振兴
据了解,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把金通工程纳入交通运输领域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紧盯建设美丽乡村、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的乡村客运目标,辖区内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设置招呼牌189个、招呼站9个,完成了130辆大中小型运营车车身改漆,实现了驾驶员工装、工牌、帽子统一,乡村客运做到了全天候响应、全区域覆盖。
据介绍,该区一是基础设施提升变化大。农村客运通车后,旧貌换新颜,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过去是“晴天出门满身灰,雨天外出路泥泞”,如今是“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二是群众生活感受变化大。乡村运输“通”“畅”“优”的实现,使群众生活出行越来越方便,群众“行有所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抓住三个环节构建规范服务体系
在构建规范服务体系上,一是标准高,全区统一了乡村客运标识、招呼站(牌)公示内容、车辆外观和从业人员标识,制定了完善乡村客运运行的安全监管体系。二是执法严,运管所和交通运输执法大队联合常态化检查,借助乡村客运统一标识,有效精准打击非法营运,严处“三超一疲劳”违法行为。三是管理实,明确乡村客运的公益属性,保障三级财政投入,同时集聚招呼站(牌)和车身广告招商功能,反哺乡村客运发展。
抓住四个关键打造优质高效服务
在乡村客运的营运上,一是满足“有没有”,分类构建班线为主、公交补充、预约响应兜底的乡村客运基本框架,拓展赶场车、学生接送车、就医出行车、乡村定制客运、农民工返乡返岗、务农支农专车等个性化需求。二是立足“好不好”,具备条件的线路实行公交化,实现便宜出行; 提升预约响应效率,实现便捷出行;维护保养车容车貌内饰,实现舒适出行。三是融合“交邮旅”,打破“四定管理”,推行乡村客运片区化运行、循环运行;服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积极拓展“运游一体”服务;发挥道路运输网络通达优势,开展客车搭附小件快运业务,促进运邮结合、电商物流融合发展。 四是聚焦“专业化”,通过政府采购,聘请规模化企业运行,通过政策引导,整合市场主体,创新安全监管,推进“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确保辖区内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