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达州赋予“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特殊定位。达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支持下,全面打响“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全市交通人领命而动、乘势而发,吹响奋战冲锋号,三路进军大会战,朝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宏伟目标勇毅前行!
第一路:巧攻会战机遇
省交通运输厅支持赋予会战底气。省交通运输厅对达州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予以高度肯定和强力支持。时任厅党组书记、厅长罗佳明率队亲临动员大会把关定向,彻底激发会战“兴奋点”和“战斗力”。副厅长张琪率专家团队亲临达州把脉问诊,帮助制定“作战图”和“进攻线”。为支援达州会战,省交通运输厅还将制定专项方案,在项目、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相信有省交通运输厅的帮助和关怀,达州三年大会战定能凯歌高奏、勇往直前!
领导重视激发会战勇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发展,市第五次党代会将建设“交通物流中心”和“加强交通基础建设”纳入“157”战略,市委书记邵革军多次在全市大会上鼓励交通,鞭策交通。书记、市长共同挂帅三年大会战领导小组,将三年大会战纳入绩效考核,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全过程动态监管,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区县决心积聚会战锐气。作为会战主战场,各县(市、区)迅速集结、开赴战场。宣汉、达川、大竹等7个县(市、区)相继召开县级动员(誓师)大会,细化方案,明确目标。各地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全市交通战将发扬不辱使命、作风革命、工作拼命的“三命精神”冲锋在前,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冲锋的会战局面。
第二路:主攻会战重点
紧盯目标明方向。通过三年大会战,将实现全市80%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到县城通二级公路,国道二级路以上比重达100%,省道二级路以上比重达65%、三级路以上比重达80%,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2个以上、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实现市域1小时覆盖、万达开1.5小时互通、成渝双核2小时畅达、国内主要经济节点城市3小时通达。
紧抓项目强支撑。充分考虑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和适度超前原则,梳理形成600亿滚动项目库,包含重点实施项目(包)44个,前期储备项目(包)55个。三年大会战期间确保完成投资450亿元,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自加压力、跳起摸高,冲刺完成投资500亿以上。
紧握关键求突破。聚焦铁公水空关键领域,全面出击、精准发力。铁路方面,全面融入“八纵八横”国家高速铁路网,力争营运及在建里程突破1000公里;航空方面,建成投运金垭机场,开通国内直达航线30条以上,规划建设运输机场1个和通用机场2个;高速方面,力争通车及在建里程突破1000公里,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二;快速通道方面,实施主城区到各县(市)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实现快速通道全覆盖。国省干线方面,加强万达开毗邻地区干线公路省际联通,实施10条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农村公路方面,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以上,全面畅通农村公路微循环;运输服务方面,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改造一批区域中心综合运输服务站,推动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高效转换;货运枢纽方面,开辟东向物流大通道,建设货运枢纽,构建“铁、公、机”集疏运体系。
第三路:强攻会战保障
攻“实”机制保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调度会战工作,扫清会战阻力。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成立“会战指挥部”,各地派员集中办公,实现信息第一时间共享、指令第一时间下达、任务第一时间落实。各县(市、区)对照建立“指挥部+工作专班”推进机制,推行重点项目领导挂包制,组建大会战“前线指挥部”,设立交运、发改、财政、自规等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确保大会战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干。
攻“活”资金保障。积极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投入、银行融资、股权运作等多种形式,依法依规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完成中省预算内资金36.5亿元、地方自筹75.5亿元、融资(银行贷款等)及其他338亿元。建立“市县共担”机制,市财政每年统筹投入不低于2亿元,县财政每年预算交通项目前期费用不少于2千万元。打破部门界限壁垒,整合乡村振兴涉农资金,用于大会战农村公路项目建设。
攻“成”用地保障。统筹衔接交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将国省干线项目建设用地全部纳入国土用地空间规划。认真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对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给予空间预控。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出台地方农村公路用地政策,推行以土地流转方式解决部分用地难题。积极探索开展土地利用改革试点,推动跨区域统筹用地指标,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本文为达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