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柏油路,开车不怕堵。2021年12月,类似场景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前进镇红岩村成为了现实。“以前道路坑洼不平,雨天出门少不了一身泥;升级改造后,道路通行条件大幅提升,老人小孩出门再也不心焦了!”说起家门口新建成的前红路,红岩村村民赵琼仍激动不已。
名山区红岩村以发展茶产业为主,很长一段时间,因通村道路路况差,严重制约着当地发展。修路,关键是资金,但钱从何而来?“一味等、靠、要肯定不行,建路资金凑集方式是突破口。”名山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袁棋一语道出前红路建设推动的关键。
变
“闹心路”变畅顺路
从雅安市区出发,驱车东行20多公里便到了红岩村。眼下,不少村民正忙着杀年猪、备年货;新建成的前红路上,返乡者的身影也越发密集,道路两旁,连片的茶园长势喜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很难想象,过去红岩村通往前进镇的路,是村民口中的“闹心路”。道路坑洼不平,宽度只有3米,大车几乎很难进村。
“以前路不好,隔壁村杀过年猪都难得过去吃”“进城只能靠走路或骑摩托车,雨天出门少不了一身泥。”最让村民最揪心的是,因为道路通行条件差,商贩不愿上门收购,自家种的茶一直卖不上价。只有村民将采摘好的茶叶背出去到茶叶市场售卖,来回就要花上大半天时间。
赵琼算过账,以前平均每斤茶只能卖18元到20元。路修好后,采摘的新茶在茶地边就卖,至少要比之前价格每斤贵一到两元,她家4亩茶园每年能增收2000多元,整个村上的平均每户至少增收2千多元。
不只产业发展有盼头,道路提档升级后,村里越来越多在城里上班的年轻人愿意回村居住,“下班回家吃饭”、返乡创业等都成为了现实。
新
多措并举,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前红路全长12.3公里,在提升改造修前曾进行过多次修补,但路况差、路面窄、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修路,首先是要解决建路资金问题。”通过名山交通运输部门反复研究最终确定建路资金筹集方案:
整合交通、农业农村、一般债券等多方资金,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共建模式,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在建设过程中,以村集体经济、邀请募捐等形式筹措调地补偿费用。
同时,针对全线涵洞、排水及防护工程较薄弱,不满足车辆通行要求等问题,结合道路沿线相关产业规划,对道路进行设计优化。
据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类似方案目前在解决农村公路建路资金方面也属创新。
方案是有了,但如何邀请募捐又成了一大难题。
2019年底,红岩村党总支书记李天洁把建路方案告诉村民后,部分人有不同意见。
“路面要拓宽,不可避免要占用沿线的村民用地。占地后还没有补偿,很多人想不通。”李天洁说,从规划路线上看,全长12.3公里的前红路,红岩村就占了4公里,涉及全村三分之一近140户村民。
为争取村民支持,李天洁带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有时村民白天不在家,他就晚上上门做工作,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话说开了,道理讲透了,最终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腾地修路。
沿线几个村的党员干部率先带头,村民、企业等积极响应自愿捐款,先后共筹集修路款25万元,用于项目占地青苗补偿。
2021年12月中旬,提升改造后的前红路建成通车。路面从以前的3米拓宽到6.5米,水泥路换成了沥青路,崭新的道路标识标线、护栏齐备。沿线几个村的生产生活出行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快
优化路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按发展属性分类,前红路是名山区实施的首条乡村振兴产业道路,另有茅河至联江的直连道路目前也在加快建设。
同步实施的,还有蒙阳-新店-车岭乡村振兴产业道路,该项目全长19公里,分8个标段同时开工进行。项目建成后,将贯通名山车岭-新店-蒙阳三大片区,是名山乡村振兴产业路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21年以来,名山区已统筹建设农村公路项目14个,累计实施农村公路40.58公里。
名山区素有“仙茶故乡”的美誉。全区70%以上的耕地种植茶叶,90%以上农户种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源、中国茶都。
如何做大做强“茶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交通无疑是“先手棋”。
近年来,名山区牢牢把握茶业、茶园两个独特优势,始终紧紧围绕“茶为引擎、转化资源、吸附资本、撬动全局”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和“全价利用、跨界开发、深度融合、动能接续”的茶产业发展振兴思路,以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带建设为载体,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撬动乡村发展振兴。
目前,已累计建成约100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山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20.185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跃升至166.15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乡镇和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和客车,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综合服务能力达到4A级。“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在名山已经形成。
放眼未来,名山交通发展思路清晰:
围绕“五宜”名山发展目标,坚持“道路围绕产业规划,产业依托道路发展”的思路,着力在提升道路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方面,积极谋划、精准施力,全力推动名山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笔者手记:在接到去名山采访的任务前,我曾多次去过名山休闲观光,这里茶多、景美,尤其是蒙顶山,凭借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光,每年吸引全国各地往来打卡的游客如织。但没曾想,在名山随处可见的,成片成片的茶园和纵横交错的路网背后,竟有如此“别样美景”——路通业兴,美丽乡村展新颜。
这种美,不只流于外在,也来自百姓的言谈和一张张笑脸,以及乡村蒸蒸日上的浓浓生活气。
一路一桥改造优化,让村民家门口通客车。目标简明,但完成起来并不易,涉及到资金、规划、迁改等等,项项都是必须要攻克的“硬骨头”,需要县乡镇村协共同推动,也得益于群众的理解支持。
建路缺资金,就在筹集方式上想办法;群众不理解,就挨家挨户上门争取支持……
雅安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科科长张豪说,名山前红路只是雅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缩影。从夹金山顶到大渡河畔,一条条农村路正加速“生长”。目前,雅安已建成1742条,6622公里农村公路,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均已实现“双通”,乡村振兴发展步入“快车道”。
未来五年,雅安交通将绘怎样的发展新蓝图,让人期待。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