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青川县:破解交通“瓶颈” 当好乡村振兴“先行官”

2022-08-01 16:58:44 来源:四川交通 作者:​供稿 供图/董凤兰 严小婷 焦运轩 -标准+

夏日的一天清晨,薄雾笼罩山头,金色的太阳透过云层,将光芒洒向大地。

在青川县风景如画的乐安寺乡向阳村仙雾茶海,一条崭新、宽阔的公路在茶海中蜿蜒而上,道路两旁停驻的摩托车、电动车说明了茶海的忙碌,向阳山顶也有不少游客看日出、观云海。

在青川人看来,有茶的地方就有好风景,而赏美景的首要条件便是交通,这一点,青川一直在努力,持续在发展!

近年来,青川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为目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川陕甘结合部重要交通节点,夯实了广元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西部支撑。

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000余公里,实现了全县群众出门有硬化路,60分钟内能上高速,一小时到市,两小时到成都,三小时到西安、重庆的目标。

这个典型的盆周山区如今被一条条华丽的“绸带”串联,将美景、人文、风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修建高品质农村公路

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

“我会穿过田野、穿过村庄,穿过开满鲜花的山岗……”这首《穿过生命散发芬芳》在青川交通人眼里更适宜的名字是《穿山越岭为你出行》。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质条件复杂。在这片32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辖12个镇8个乡178个行政村(社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这里,道路建设成本高,建设难度大,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并不容易。

青川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青川县农村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为引领,着力优化农村公路布局,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达标一条、见效一条”。

以“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路修”的决心,多渠道争取筹措资金。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筹措资金4.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共建成100余公里示范路,570公里通村民小组道路等,确保了10户以上居民小组通硬化路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便民桥建设。自2021年起,共建设农村便民桥18座,投入资金3367.8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过河难”问题。

为强化农村公路管理,该县严格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县、乡、村三级管养责任,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包交通主干道,乡镇干部包村、包农村公路,村(居)委员会干部包路段和村组负责村道的“3+X”责任体系,切实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牢固树立“交通+”理念

让农村公路成为真正的“致富路”

2022年3月,青川县被评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究其原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青川20个乡镇138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

有了这一便利条件,该县采用“公司化管理、片区化经营、预约式响应”的模式,整合兼并农村私营车辆132台、实现公司化营运船舶18艘,全面实现了100%建制村通客车。

不仅如此,该县还尝试将物流、快递向农村延伸,建成40条 “交邮融合”线路、1个县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20个乡(镇)级综合运输服务站、138个村级金通·邮快驿站。

曾经“山高摔死鸡”的地方已大路朝天,交通不再是制约发展的硬伤,更是成为该县促进乡村振兴的法宝。

观音乡青竹村的陈林翠对这一点感受颇深。去年10月,因为下雨,陈林翠不得不在泥泞的道路中将山羊赶下山售卖,彼时的她还身披蓑衣,脚踩稀泥。仅仅过去半年,再次拜访陈林翠,她已踏上宽阔整洁的硬化路面脸上笑开了花,直言再也不怕下雨,羊子在家门口就卖了,老板开车上门收购。

向阳村白龙茶叶公司销售经理孙光富也表示,茶园道路未改造前,交通特别不方便,雨季一来就存在断道、塌方的危险,对茶园经营产生很大影响。改造后的道路修的很宽、质量也好,对今后产业园发展、旅游业开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川县建成产业致富路325公里,联通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要用于发展茶园、种植蔬菜及食用菌,发展草本药材等,综合产值突破4.37亿元。

近年来,青川县秉承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强力推进文旅兴县战略,旅游业按下了快进键。特别是大唐家河旅游区的建设,让诸多人们迫不及待地见识唐家河、青溪古镇的美,而备受关注的广平高速预计今年9月即可通车,届时,唐家河旅游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青龙湖环湖公路、竹下路青川段、唐家河旅游公路等高品质的农村公路和旅游公路的建设使用,也能让人深刻体会“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

路通,一通百通;路顺,一顺百顺。接下来,青川县将继续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着力建设高质量农村公路,让幸福美丽的农村公路在青川“遍地开花”,让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成为担起乡村振兴的“金扁担”。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