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扎红隧道:穿山越岭双向奔赴

2023-01-31 15:41:16 来源:四川交通 作者:​谭小权 徐鸿松 李文希 -标准+

黑水县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穿越风光峻秀的三奥雪山、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景观、全球同纬度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年纪最轻的达古冰川、八十里画廊之称的奶子沟彩林、色尔古藏寨等独特的藏式民居,还有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目前两个隧道的建设,让高亢奔放的黑水民歌、祈求平安祝福的卡斯达温舞、唐朝摩崖造像、明清石刻石碑、土司芦花官寨奔赴盛世……

扎红隧道 (3).jpg

以人为本助力乡村振兴

过去,从黑水县扎窝乡到红岩乡的唯一通道是一条40多公里的“烂路”,其路况差、路面狭窄,每逢6月到9月,滑坡、飞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而沿线连接知木林、晴朗、卡龙及扎窝4个乡镇14个贫困村,涉及贫困户824户2565人,为百姓出行、车辆通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发展旅游更是无从谈起。

“去县城我们一直靠走绕坝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扎窝、晴朗、知木林、卡龙一带的村民都期盼着这条路早日修通。”晴朗乡群众那木措说到。“由于交通不便,每逢雨季大货车进不来,农副产品运输基本都要靠人工转运。”

“扎红隧道工程项目”作为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项目,是黑水县通往松潘、卡龙沟景区最便捷公路,也是黑水县旅游黄金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与汶马、汶九高速和成兰铁路有效对接,成为国道347线与省道446线的关键枢纽,串联起达古冰川、奶子沟、三奥雪山、卡龙沟等著名旅游景点,成为推动黑水县旅游的重要支撑和解决民生助力精准扶贫的保障性基础设施。

为了改变黑水交通阻塞状况、打通经济社会发展命脉,阿坝州公路局作为业主单位,四川兴蜀公司作为代建单位,共同选派精锐骨干力量组建扎红隧道项目指挥部,承担省道446线黑水县扎窝至红岩隧道新建工程的建设管理任务,项目于2018年4月11日正式启动建设。

开工即是冲刺进场就是大干

“项目新建桥梁、隧道多,控制性工程主要有红岩隧道、扎窝隧道、黑水河大桥,全线桥隧比高达82.3%。项目采用新线绕避、桥隧相连等方式,避开潜在地质灾害点,将长达40公里左右的绕行毛尔盖大坝县道缩短为8.4公里,车辆通行时间由1个多小时缩短为15分钟。”项目部指挥长谢刚介绍道。

项目开工伊始,电力不通、便道为零,是摆在所有建设者面前的难题。为打通连接4个乡镇的扎窝隧道和红岩隧道,需要先行铺筑一条便道。“开工即是冲刺,进场就是大干”,项目指挥部从进场就抢抓毛尔盖水电站库区枯水期有利时间,带领隧道工区工人和管理人员风餐露宿,调拨多台大型挖掘机、装载机,冒雨挂设隧道洞口、修建施工便道,多点开花、争分夺秒,所有参建人员早上5点半出发,中午在工地食用干粮,直到天黑才回驻地,而抵达最远的工点勘察需徒步近3小时,这样同心协力两个月“连轴转”,终于在崇山峻岭间筑出一条天路。

指挥部管段工程师为随时掌握隧道建设情况,定期对内部掌子面进行例行检查,在一次日常巡查中,管段工程师邱如君敏锐地观察到红岩隧道初支由于经受地质灾害已变形开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垮塌的风险,于是在第一时间组织20余名施工人员迅速撤离现场,4小时后隧道就发生了坍塌,避免了人员伤亡。

全力以赴确保安全可控

S446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折断山脉中,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加之扎窝隧道、红岩隧道围岩为碳质板岩、千枚岩、砂岩,岩体破碎,地下水丰富,极易发生塌方、变形。

“自开工建设以来,隧道围岩裂隙比较发育,岩层极破碎、涌水量大,多次发生塌方、变形,围岩级别变更较多。隧道发生塌方75次,大变形换拱处理48次。”指挥长谢刚说到。“面临坍塌、突泥、涌水、围岩失稳、大变形等诸多施工难题,施工风险大,施工成本较高的现实,施工进度一度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围岩变化快的特点,管段工程师邱如君主动到施工现场观察岩变节理和走向,每天扑在隧道“掌子面”,经常灰头灰脸,随身携带的三件宝手电、卷尺、设计图纸从不离手。每天不分昼夜地往返于工地和办公室之间,把两隧道安全、质量管理搞得井井有条,隧道中线、收敛变形大小、拱架间距多少,锁脚锚杆是否坚固,无时不印在他的脑海里;终于结合两隧道实际,研究制定出“岩变我变施工变”的施工方案和双层拱架初期支护方案,有效解决了破碎围岩变形可能引发的坍塌难题,做到隧道施工安全可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黑水县一条条柏油公路雄伟壮观,一条条干线公路盘旋而上。如今,红岩隧道已于今年7月份贯通,扎窝隧道也于近日贯通。相信,这条红色革命之路、脱贫致富之路、融合发展之路和稳定安康之路,将使黑水交通事业再展宏图,为实现黑水跨越发展铺就坚实的腾飞之路。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