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猫垭镇红色美丽村庄道路起于苍溪县黄猫垭场镇经高台村,止于旺苍县九龙道班,全长20.898公里,主线全长约10.452公里,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设计时速30公里,串联起了烈士陵园、战地医院、弹痕松、红军街等红色景点及桃花岛、猕猴桃园、白肉枇杷园、苍溪梨园等大批农业产业园乡村生态景点。该路既形成了一条“交通+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道路,又快速衔接了广巴高速,打通县域东北部对外通道,巩固了广元四川“北大门”的区位优势。
道路建设遵照省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指示及省交通运输厅、厅公路局相关要求,秉承“安全舒适、绿色生态、智慧协同、融合发展”的理念,规模与质量并重,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建设要向进村入户倾斜”的重要指示要求,四川路桥川交公司勇挑国企担当,优质高效打造红色示范路。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道路现状资源,避免新增占地和大量拆迁,实现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力求线型与环境相协调,随形而曲,路景相宜,并同步配套建设了招呼站、广场、停车场等设施,道路盘活了红四方面军转战苍溪时留下的大量红色资源和大批农业产业园,是一条“红+绿”的新兴发展旅游路,为黄猫垭镇的产业发展和红色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告别老破窄
旧道蝶变有“面子”
黄猫垭镇至九龙道班的村道是黄猫垭区域村民前往赶集、置办生活用品的交通要道,尽管道路已破败不堪,年久失修,却是与外界沟通出行的唯一道路。旧道是典型的“老破窄”,70年代的机耕道硬化道路,平纵线形差,路基宽度仅4.5m,路面面板错台、裂缝及破损板病害较多,抗自然灾害能力极低,安全设施极度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区域公路网络的整体功能发挥及沿线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以前出行,灯不亮、地不平、道还窄,尤其是一到下雨季,路面积水不说,两旁的山体都随时可能滑坡,造成道路堵塞,存在着不少的危险。”当地村民感慨道。
自2021年12月起,乡村旧道“华丽转身”。黄猫垭镇红色美丽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全体建设者们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守一线、战高温、斗严寒,不负耕耘结硕果,奋战十一个月,克服困难、力抗重压,秉承红军精神和新时代路桥精神,使其顺利转型为“四川省首条红色乡村示范路”。
巧用新工艺
品质扎实有“里子”
道路平面控制和中桩放线测量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动用激光制导无人机、远红外线测量等多套设备与地面人工结合进行地形地貌测绘,地形图采用数字化成图技术。地质勘探采用机械钻探,探明地下地质情况。全路采用数字化地形图运用路线软件进行设计,使所选路线方案技术标准掌握适度、线形顺适、经济合理。改造过程中,根据路堑边坡高度,岩性特点,结合绿化设计边坡的坡比要求,采用SNS主动防护网与三维网喷播植草相结合,保证边坡的稳定;采用生态挡墙防护,美化路容景观,使之与周边环境充分协调,更加环保化、生态化,彰显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为了预防新旧路基结合部位拼接裂缝的产生,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新老路基衔接处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进行衔接,减少了道路挡墙的“生、冷、硬”,使其更贴合自然。在设计过程中,把耕植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充分予以利用。清表后集中堆放,后期用于边坡、弃土场等植被恢复、生态防护,以及还耕、还林、还草之用。
路通村庄美
绘就高台村新图景
道路的通车,有效实现了黄猫垭区域快速驶上恩广高速愿望,成为城乡联系的民生桥梁。黄猫垭高台村作为中组部确定的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中,充分发扬“最大程度保护、最大程度恢复、最小程度破坏和自然是最美的、适用是最好的、优质是最省的”的建设理念,围绕“红色黄猫垭,绿通新高台”宗旨,进一步激活黄猫垭各个红色历史遗址的红色细胞,串联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示范点,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生态发展”的红绿融合经典示范村。
碧天悠长,白云舒卷,道路在这层层叠翠的大山腰间,宛如一条黑色的丝绸,蜿蜒挥动。村庄依踞在道路两旁,夜晚的灯火成了丝绸上那一颗颗最明亮的珍珠。春季的高台村尤为五彩斑斓,黄色的菜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密密匝匝绽放在枝头,依托着得天独厚的自身资源,打造了“苍溪梨花节 醉美黄猫垭 ”“十里桃花红 锦绣黄猫垭”等一系列活动,道路通了、产业丰富了、游客多了、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为黄猫垭创建国家4A景区提供了强有力支柱。
路通百业兴
助力农商旅新融合
道路沿线的黄猫垭农业产业园内配套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是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和旅游规划,观光游览、技术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精品主题园区。园区水果品种多样,1500余亩的脆桃、1500亩的白肉枇杷、500亩的苍溪梨、600亩的另建种苗培育基地以及1300亩的猕猴桃、花椒、中药材种植园等。
交通的便利,物产的丰厚,开通“金通工程”品牌,推进客运、邮快、物流、商业、旅游“五张网络”融合发展,畅通城乡物流,使更多农特产品走的出去,有效带动黄猫垭片区与苍溪县城、南江县、旺苍县等地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外地游客引的进来,春可赏花,夏避酷暑,秋品硕果,冬玩白雪,四时均可悟红军精神,配套着特色农家乐、民宿,体验特色餐饮、感悟民俗文化。2023年桃花节期间,黄猫垭镇预计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创造黄猫垭经济发展佳绩。如今的黄猫垭成为了川东北最大桃花观赏基地和绿色生态果品生产基地,实现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优化转变。
路通薪火传
推动红色资源新宣传
红色村庄记载红色足迹,红色足迹蕴含红色历史,红色历史熔铸红色基因。黄猫垭镇高台村是著名的“黄猫垭战役”发生地,境内有无名烈士墓、战地医院、弹痕松等红色遗址?20?余处,现建有黄猫垭战役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大院等红色景点,红色资源丰富。
作为全省首条红色主题的乡村示范道路,项目从建设伊始就突出红军之魂,把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充分融入到建设过程中,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红色文化,同步推进着文化建设工作,在上挡墙、护面墙等位置装饰红色文化标语、图画,在陵园附近建造“从胜利走向胜利”浮雕等彰显红军革命场景,深情缅怀埋葬于此的英勇烈士。
道路的畅通,串联着一处处红色景点,讲述着一桩桩英雄故事,使纷至沓来的游客,既可赏景,一饱眼福;亦可学史,共勉情怀,是红色+旅游的道路,是感悟+赓续的魅力。同时,这是对革命老区发展振兴的一种探索,将为全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样板及经验,有利于实现建成川陕办区红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美丽村庄与乡村振兴示范区、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示范区三个目标。
如今的黄猫垭镇红色美丽村庄道路,联通了高速路网,激活了红色旅游发展,盘活了生态富民红利,夯实了产业发展底盘,实现了“点上有故事,路旁有风景,沿线有产业”,为当地发展旅游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支撑。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