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壤塘:云端上的大美公路

2023-11-06 16:28:47 来源:四川交通 作者: -标准+

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在阿坝州壤塘县,有一条路景融合的壮美公路,西起上杜柯,东入南木达,这条全长近40公里的上南天路(又名“尚蓝天路”)千回百转,穿越天上人间。这是川西一条绝美的移步换景的观景之路。

作为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项目之一,壤塘县的上南天路,最高处海拔高度约4200米,连通上杜柯乡和南木达镇,途经吾克基村、阿斯玛村、三郎村,形成了“壤塘县城—上杜柯乡—南木达镇”环线,助推了“交通+旅游”发展,直接惠及沿线居民出行和生产生活。

近年来,阿坝州壤塘县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路径。按照壮大“大交通”、服务“大民生”、推进“大发展”总体交通发展战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交通+N”融合发展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壤塘县道路通车里程达1028.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达744.7公里,等级公路比例达98.9%,高级铺装路面比例达92.4%,列养率达100%,公路桥梁达50座。

2020年,壤塘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2年上榜省首批“金通工程”样板县,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及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示范县。

《山路十八弯》罗让东周.jpg

以“建好”夯基 通发展之道

乘车畅行在瑟谷九弯的公路上,云雾在崇山峻岭间流淌,玉带般的农村公路在青山绿水间蜿蜒,标志标线清晰分明的道路干净整洁,依地势而点缀的微景观新颖别致,可谓是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

公路畅通了、环境变美了,来壤塘县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不久前,自驾到壤塘县游玩的游客王先生不由感慨:“我们从县城出发,一路途经棒托石刻公园到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区,沿途不仅体验了农村公路的宽畅通达,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情也让人心情愉悦。”

美好的出行体验,得益于壤塘县委、县政府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交通运输部门在建设之初就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

近年来,壤塘县依托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的有利契机,围绕“农牧立县、文旅兴县、能源富县”发展战略,累计投入资金29.7亿元,科学规划布局农村公路,依托国道317线、国道227线、省道453线等主干线路,完成交通项目144个,将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连线成网,着力打造“中南路”“上南路”等环线,逐步建成“二纵二横二环”多点网状支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路越走越顺畅,道路两旁的风光也越来越美,每次回村都有新变化!”谈起农村公路带来的变化,回乡探亲的耿让卓玛话语里透着难掩的自豪与幸福。

以“管护”为翼 通平安之道

一大早,养路工人卓尔单穿上橘色的马甲,拿起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清理边沟、清运垃圾、清扫路面……不一会儿就忙出了一身汗。皮肤黝黑的卓尔单看着有些憨厚,3年前干起了公路养护工作。卓尔单介绍,靠着这份工作每个月能收入5000元以上,这份收入让他原本贫困的生活步入了正轨。

“看着路干净了,心里也就舒服了!”卓尔单说道。

在壤塘,像卓尔单一样平凡朴素、认真负责的养路工人还有很多,他们穿梭于各条公路,随时维护发现的破损路段,清理边沟垃圾、检查路缘石……他们既是村里的护路员,又是保洁员,正是有了他们日复一日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壤塘县公路的安全畅通,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平安出行。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壤塘县制定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办法》,成立11个农村公路管理站,配备养护工人202人,将全县农村公路全部纳入养护范围,实现农村公路保养率达100%,切实做到了有路必养。同时,全县共明确各级“路长”118名,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格局。

“目前,壤塘县公路建设养护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基本构建完成内畅外通的路网布局。”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工管中心主任任永东如是说。

为加快推进农村交通信息化建设,壤塘县建立农村公路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手机APP、PC等终端,充分应用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加强对公路巡查、养护作业、路长制管理、农村客运车辆运行情况监督,推动了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得益于多措并举的管护措施,如今,壤塘县的乡村公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群众出行彻底实现了“大变样”。

以“运营”为本 通致富之道

近日,在南木达镇综合服务站,一件件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从邮车上卸下,邮递员饶程正熟练地将包裹分类,村民们有序等候着寄递服务。

“快递进村”的故事要从壤塘县交通发展说起。近年来,壤塘县抓牢帮扶机遇,以“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为契机,助推物流保通保畅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壤塘县各村寨内一条条公路崭新平坦,物流网店也从单一经营到多点覆盖,此举不仅能满足群众线上购物需求,更串起了农产品的销售路径。

公路弯弯似玉带,带得青山变金山。眼下,壤塘县把农村公路打造成富民强县的自然风景线、生态富民线、人文历史线,成为服务支撑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以中壤塘镇为例,曾经受交通因素制约,面临着产业单一、好货难销的窘境。如今,随着国道227线的全线贯通和壤巴拉文化旅游国家4A级景区的建成,中壤塘镇壤塘村率先搭上“致富快车”,成立了云端畜牧专业合作社、云端酒店等多个村集体经济,逐步创立了壤巴拉云端品牌。

路与路相互连通,景与景彼此映衬。邻近的尕多乡趁热打铁,打造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热不卡牧民定居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摄影打卡,同时激发了当地广大牧民群众发展餐饮、民宿、小商店的热情。

“交通方便了,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到这里旅游,我们村有很多人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开民宿、开餐馆。”提起家乡道路的变化,尕多乡瑟谷村村民索郎拉姆喜不自禁。

2023年1—6月,全省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01.5亿元、新改建里程8225.6公里。其中,建成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3768.8公里、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1427公里、30户及以上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1710.3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500公里、铁索桥改公路桥41座,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前,四川省已创建20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四好农村路”全国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国家级示范县个数位居全国第一,省级示范市创建首开中西部地区先河,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