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布局设计 红色文化点睛
全国十大优秀服务区设计案例
雅康高速泸定服务区设计解析
2023年10月,由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设计的雅康高速公路泸定服务区,以“四川泸定服务区山区红色文化设计案例”,凭借全国首创的“一体·双边·三区”的场区布局,和对红色文化合理应答的建筑造型,荣获中国公路学会授予的“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35周年优秀设计案例”十大优秀设计案例奖。
这座与众不同的服务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设计团队是如何创新思路和技术,突破困局,成功破局的呢?
重重困局
雅康高速公路地形条件极其复杂,项目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段内,海拔快速爬升,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形狭窄陡峻、沟壑纵横、起伏巨大,路线布设受限、拆迁安置困难。在“脚不沾地”的隧道群与大跨度大桥中,硬是“挤”出39亩地设置泸定服务区,而如此小面积的地块修建服务区异常困难。面积受限,地形奇特,承载量大,主线西侧场区28亩,勉强达到B类服务区设计条件,但主线东侧服务区仅11亩,若采用常规设计方法,在需要布设服务综合楼、加油站、停车场的情况下,场地布置非常拥挤且很难规划合理的交通流线,加上服务区原场区用地小、两侧场区相互独立,当时主线业已建设成型,无法修改合并为单边服务区,设计难度极大。同时,由于场地受限,服务区场区出入口距离极近,交通流线较普通服务区更加复杂。为满足主线加减速车道的长度,主线西侧服务区出入口之间间距仅为40米,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还需解决车辆在场区内的停车、发车、加油等一系列动态流线,尤其是大车流线,在常规设计方法的逻辑架构下,转弯半径严重受限,将产生多处交叉、强行转弯等不利的交通流线。
成功破局
为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并解决极度受限的用地问题,设计项目组数次现场踏勘,与业主方多次商讨并得到支持,终将平整后的二郎山隧道弃渣区作为服务区场坪。如此一来,原本两侧39亩的场区扩大为70亩,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场坪面积增加后服务区变为3个停车功能区,即A、B、C区(如图)。雅安至康定方向车辆停车区为A区、B区, A区停放超长车及大货车,并设置服务区出入口,B区停放小客车大客车,A、B区之间以主线桥下空间及道路连接;康定至雅安方向车辆停车区为C区,C区若要顺利地解决大车停车、发车、加油等一系列流线问题,则需要场地内有足够空间让大车实现转弯、掉头,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小综合服务楼的占地面积,尽可能多的把场地留给停车场。
若采用双边服务区分别修建综合服务楼的传统设计方法,在旅游旺季潮汐交通来临时,会造成人力资源及建筑空间的极大浪费,且建筑密度大,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经过反复研究推演,设计项目组发现,平整后的B区与对侧的服务区C区虽被匝道分割,但联系较紧密,且C区急需尽可能的减小建筑密度,而C区场坪比B区场坪标高高出8m左右。结合这一地形特点,参考单边服务区的建设模式,综合各方因素,项目组创造性地采用了将服务楼单体设置于两条不同高差不同方向的道路交汇处,采用一栋服务综合楼服务于不同标高的服务区场坪,形成立体双边服务,平面三区停车,即“一体双边三区”的服务模式。
具体布局为:综合服务楼设置在B区(红色显示区域),A、B区驾乘人员从建筑一层进入服务楼,C区通过跨匝道的人行天桥连接综合服务楼三层,从此处进入服务楼。如此一来,不仅满足了两侧不同场坪对服务综合楼的使用需求,并且在高山峡谷地带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与其他服务双向来车的单边服务区不同,泸定服务区双向来车均可以从自己的场区进入服务区综合楼。而建筑的立面造型,不刻意区分正立面和背立面,因此,无论去往哪个方向的乘客,都会从正门进入服务区,如果往来都在这里停靠,也会感觉自己分别走进了不一样的两栋服务楼,各就其位。建筑本身的起伏跌宕与地形相互契合,尊重自然的同时也融于自然。
场区受限,流线受阻,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低,停车位数量不足等种种困局,在合理有效的规划中迎刃而解,并成就了国内独具一格的立体服务区格局。
红色点睛
泸定是革命历史名城,泸定桥及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于服务区造型的设计与红色文化的相关性,设计上服务区外观造型定格为随风飘扬的旗帜,建筑采用多面红旗迎风飘扬的意向,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打造成雅康高速红色文化主题服务区。
同时,泸定服务区是进藏出川必经之地,车流量、人流量大,宣传教育受众面广,利用此优势,设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旅游、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广大司乘人员在服务区休憩之际,潜移默化受到法治熏陶和洗礼。设计上因地制宜、注重创新,在室外和室内打造了两大法治宣传区域。在室外停车场区域,根据车辆进入服务区的行进路线建设基地标识牌、温馨提示牌、法治宣传竖旗等;在旅客由停车场进入综合楼的必经之地,建有法治长廊、宣传牌等,宣传民法典知识。在室内设置法治宣传文化墙。已建成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蜀道集团“红色教育基地”。
该项目结合地形地貌精准设计,解决了复杂狭小地形下服务区的设计难题,实现了土地资源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该设计方法在国内同类型服务区中具有独创性、实用性、经济性。
泸定服务区对外服务3年以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新颖亮眼的外观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合理的场地布局使车辆在场区内通行流畅,在旅游旺季潮汐式交通来临之际,服务楼科学的功能布局可以整合原本供双边使用的卖场和卫生设施,缓解服务压力,为驾乘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其美观实用性受到广泛好评。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