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坚守海岛的绿衣天使
——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珠海市分公司
外伶仃岛邮政所投递员谢坚

2016-03-31 11:42:44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 -标准+

  入选理由:外伶仃岛本地人口仅900人,外地流动人口却有3000多人。这些人经常出海到东沙、西沙、南沙等群岛作业,一去就是10天、半个月。在一段时间内,邮政几乎成了渔民与外地联系的唯一方式。邮政投递员谢坚1988年进入这个海岛上的邮政所工作,28年如一日,视艰辛为平凡,视孤寂为平常,坚持为海岛党政军民提供优质邮政服务。该岛离大陆30多海里,开始岛上没通电,蔬菜必须由大陆运过来,恶劣天气经常断供,为了充饥,他一度靠在海边捡螺吃以度过危机。寄达海岛的邮件很多无详细地址,不完全统计,28年来,谢坚妥投疑难邮件3万多封,救活“死信”3000多封。因为先后收寄过数千件退伍军人的包裹,他也因此被送了一个亲切的称谓——“编外海岛士兵”。

  来到外伶仃岛的第一天,得知老员工赖伯第二天就要退休离岛,对邮政业务一窍不通的谢坚顿感惶恐不安,他说:“能留下教会我业务再走吗?”

  “这一天我等8年了。”赖伯离岛的态度坚决。岛上半个月才通一次船,错过后就要再等半个月,于是谢坚含泪送别赖伯离岛。谢坚原打算了解岛上情况后再返回部队拿行装,没想到会这样,赖伯留给他的只有半桶淡水和一个铺着破凉席的木板床。

  谢坚,一名普通邮政投递员,28年前,他从部队退伍后,进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珠海市外伶仃岛邮政所。从此,他便与邮政结下了不解之缘。

  28年坚守海岛

  广东沿海分布有759个海岛,长期以来,这些海岛孤悬海外,交通不便,通信落后,物资短缺,到岛上工作被很多人视为畏途。珠海外伶仃岛就是这些众多岛屿之一,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

  谢坚刚到岛上时,点的是煤油灯,蔬菜、生活用水受天气影响,经常断供。为了充饥,他一度靠在海边捡螺吃。

  28年来,他视岛为家,视艰辛为平凡,视孤寂为平常,坚持为海岛党政军民提供优质的邮政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非凡业绩,荣获了一系列荣誉。2015年“五一”前夕,他更是被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中国梦·劳动美”十大最美职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

  坚定信念 边干边学

  走进谢坚的住所。书柜里,除摆放有关邮政业务书籍外,大部分都是关于劳模的书籍,如《时代楷模》、《中国邮政的脊梁》、《风采》等。翻开这些书,每本书都有不少页面留有深深的油墨手印。

  初来乍到,谢坚对邮政业务一窍不通。靠着在部队干通信的经历,他找来各种相关业务书籍,边干边学,很快成为办理从营业到投递所有邮政业务(除邮政储蓄)的行家里手。

  “在海岛做一名称职的投递员需要一种精神和信念,需要学习劳模精神,激励自己。”谢坚说,虽然岛上环境艰苦,但是自从上岛第一天起,自己就立志要做一名称职的营业投递员。他以劳模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2015年,谢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面对诱惑 拒腐不变

  改革开放后,这个与香港仅有几海里的小岛,一下子热闹起来,每天靠岸的船只有数百条,不少走私船也混迹其中。因谢坚经常到渔船上送信,被不少走私分子盯上。他们承诺,只要谢坚帮助他们通过邮政渠道发送走私物品,就可以得到丰厚回报。谢坚严词拒绝:“你们错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见利忘义!”

  后来,随着政府加大海岛投入,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很多人来海岛经商。不少来投资的老板也想拉在海岛拥有很高威望的谢坚入股投资,承诺每月给他分红。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邮政员工,海岛居民对我的信任是对中国邮政这个品牌的信任,我不会拿这个做交易!”

  把邮政绿视为一种力量

  谢坚曾是一名军人,无论是当兵还是当营业投递员,他都一直对绿色制服感到自豪。当营业投递员20多年来,他很少穿便服,经常穿着邮政制服。他说:“邮政制服对单位而言是形象,对我自己而言是一种力量。”

  谢坚刚到外伶仃岛邮政所时,洗澡基本上靠天下雨,只要一下大雨,他就拿着肥皂往后院围墙内跑。海岛下雨说停就停,有时肥皂刚抹在身上,雨就不下了。

  夏天房间酷热难耐,蚊虫叮咬,难以入眠。有渔民向他支招:“晚上喝点酒,蚊虫咬就不知道了!”这招真灵验,但换来的结果是皮肤被咬到过敏溃烂。

  海岛上很多部门都采取轮休制,一般工作人员在海岛工作不超过3年时间就会轮换一次。2008年,一位曾在岛上工作过的领导从珠海市回岛慰问,却发现谢坚还在背着邮包投信送报。他握着谢坚的手感动地说:“老谢啊,这么多年,我以为你轮换到市区工作了,没想到你还在这里。你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3000多封“死信”被救活

  外伶仃岛本地人口仅900人,外地流动人口却有3000多人。很多人居所不定,出海到东沙、西沙、南沙等群岛捕鱼,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谢坚说:“当初岛上通信不发达,邮政几乎成了渔民与外地联系的唯一方式。”

  一次,从广东台山发来一封电报,内容只有四个字“妻子顺产”。经过多方寻找,谢坚终于在船上找到收件人梁金庆。梁金庆收阅后,激动得紧紧抱着谢坚大哭。原来他妻子有心脏病,怀孕时医生曾说,生小孩会很危险。收到喜讯,他很激动。

  见多了这样的场景,谢坚愈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更加坚信了工作的信念。

  寄达海岛的邮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很多邮件无详细地址。为掌握渔民信息,平时一有空,他就会登上渔船,与渔民聊天,掌握在海岛停留船只的各种信息。很多渔民收到电报或邮件都感到惊讶:“你不认识我,怎么找到我的?”

  据不完全统计,28年来,谢坚妥投疑难邮件3万多封,救活“死信”3000多封。

  驻岛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谢坚牢牢坚守于此,像一条钮带连接着军地两头。多年来,外伶仃岛邮政所收寄的退伍军人包裹有3150件,谢坚成了名副其实的“编外”海岛士兵。

  外伶仃岛与其他邮政所有一点不同,就是这里365天“全天候”营业。这不是单位的要求,而是谢坚根据船员工作的特殊性质专门设置的。

  2003年的一个冬夜,一艘暂停外伶仃岛的香港渔船的船员半夜敲门,说有一个包裹急着寄回家,老板只给1个小时停留时间,没办法才来敲门。谢坚没有丝毫责怪,热情地收寄了这个包裹。第二天,他便在邮政所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留了自己的电话,特别标明“全天候开展邮政服务”。就这样,这个“全天候”服务群众的邮政所一直持续至今。

编辑:张艺言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