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发仁

2018-03-26 14:31:30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 -标准+

  入选理由:第一时间的“海上卫士”。不管严冬酷暑风大浪急,他始终秉持“第一时间确保海上航标正常工作”的誓言,39年默默守护着一座座航标,保障着海港安全,用双脚诠释着对海港的坚守,化作了一名普通航标工的担当,成为了航标人服务“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保障港口安全运营和水运经济发展的杰出代表。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燕尾港航标管理班班长熊发仁:

用40个春秋筑牢海上生命航线

  1978年,19岁的熊发仁来到了地处偏远、环境恶劣的小镇燕尾港从事航标工作,一待便是39年,他默默守护着一座座航标,保障着海港安全。他将船只和航道的安全刻进自己的人生,用双脚诠释着对海港的坚守,成为航标人服务“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保障港口安全运营和水运经济发展的杰出代表。

  几十项荣誉 见证航标人精神

  59岁的熊发仁, 1978年走进燕尾港军营,1983年退伍转入灌云航标管理站工作。40年来,他传承军人特质,始终牢记航标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宗旨,默默地守护着燕尾港周边海域的安全。先后获得了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海事系统“庆文式”标兵、省文明职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数十项。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灌云航标管理工作站被授予东海航保中心先进班组等称号20余项。2015年4月,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召开熊发仁同志先进事迹媒体采访见面会,收到了广泛赞誉。

  几十载拼搏 造就“海上守护神”

  几十年来,他为保障燕尾港及周边航运安全,即使遭遇生命危险,仍旧坚守,做好沿线118座航标的维护、保养、巡检和抢修工作。

  2013年初夏,有座航标出现故障,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个跳上灯标,由于风浪很大,他的头部磕在灯标的铁架上,当场昏迷不醒,幸亏同事们及时救援。

  2015年12月13日晚,一艘英国货轮和数百条渔船因大台风提前到燕尾港靠泊,但灌河口18号灯浮被风浪冲没了,失去灯浮船只就会遭遇撞礁、搁浅、翻船等危险。他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冒着小雨,迎着七八级大风,一直找到滨海县,在零下七八度的海滩上,他和同事们光着脚在稀泥中步行12余里,终于找到灯浮,为国家减少了十几万元损失。

  几十次抢险 舍小家为大家

  “每年都有几十次抢险,他都第一个冲在最前面。”他的同事老何介绍说。有一年夏天,第7号台风“海鸥”登陆燕尾港,又时逢大潮,大风刮断高压电线,政府发出最高级别预警,他全力组织当地群众转移。此间,身患腰病的妻子,还有年仅12岁的儿子居住在燕尾港职工宿舍,屋内电线打火,妻子多次催促他回家带她们离开,但他一直忙到救援结束,才回家把妻子儿子转移到安全地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至尽。

  “不管严冬酷暑还是风大浪急,航标工只要听到召唤,就像军人接到命令一样,第一时间保障航标正常工作,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和差错。”谈到工作,熊发仁意志坚定。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航保职责,主动做好服务,确保了一方水域平安。

编辑:焦昌盛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