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40年 出行民生路】上海出租车“导航神器”变迁记

2018-10-12 17:16:09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张灵芝 特约记者 韩菁 -标准+

主人公:上海出租车调度

讲述人:原上海强生出租车调度中心主任高扬

如今,出租车驾驶员使用手机导航就能十分便捷地将乘客送达目的地。但40年前,他们如何准确无误地接送乘客?

“这是上海道路的‘老黄历’了。”工作了40年的原上海强生出租车调度中心主任高扬拿出调度室珍藏至今的14本“手记本”说。

这些厚薄不一的本子历经岁月沉淀,泛黄的纸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上海道路、地标的地理位置。这是无数调度员的“心血”,是调度室里的“传家宝”,它们承载着40年来上海出租车行业弥足珍贵的调度记忆。

“手动抄单、电话调派”时代

“跑”出14本“手记本”

谈及这些“手记本”的由来,还要从“跑马路”说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出租车调度室没有道路电子显示图,调度员必须通过实地“跑马路”,熟记上海市每条路上的门牌号码,这是一名合格的调度员必须经历的一关。

“当时,出租车乘客大多是从外地来出差的,约车时往往报不清上车地点,全靠调度员及时反应。有时候,调度员还需指导驾驶员从哪条路走。”高扬回忆,他做学徒时,常常与同事们利用业务“淡季”或双休日“跑马路”。两人一组,拿着纸笔,一个跑单面,一个跑双面,记下道路结构,每个地标在哪条路上,靠近哪幢建筑物、哪个交叉口,以及对应的门牌号码。每次一跑就是一整天。

“三伏天,我们从外滩一路走到虹桥机场,16公里路‘跑’下来,汗衫前胸后背都看得见‘白盐’。”高扬说,平时上班,他们还要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班组学习,并通过考试检验记忆效果。

后来,调度员们把“跑马路”得到的各类信息整合在一起,编写成14本“手记本”,便于日常工作翻阅、查询、反复记忆。此后,这些“传家宝”被代代相传。

翻开“手记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纸上整齐地排列着路名与对应的页数。“是不是像字典一样?”高扬笑道,“除了文字,这些‘手记本’中还有波浪、弧形等标识,它们代表了河流、桥梁等重要地标。”

14本“手记本”几乎涵盖了上世纪70年代上海所有的道路。“当年南市区老城厢里的大小街巷道路约有400多条,它们就像乌龟壳的纹路一样纵横交错。不过,‘手记本’中都记得清清楚楚。”高扬自豪地说。

那么是否有了“手记本”后,新学徒就无需“跑马路”了?高扬摇摇头,“在‘手动抄单、电话调派’的时代,‘跑马路’有助于调度员更直观地了解每一条主干道的走向规律、标志性建筑特征。‘手记本’只是用来巩固这些业务知识,以及日后查询的工具。”

找规律记路名

调度员成“活地图”

调度员们在常年“跑马路”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上海道路的“秘密”。

“上海的路名最大特点就是大多取自全国各行政区和名山大川,比如南京东路、四川北路、黄河路、华山路等,并发展出路名与全国版图对应的有趣现象。”上海强生出租车调度中心办公室主任刘雯一边翻阅“手记本”一边介绍,“浦东新区对应东部,道路多见山东地名,如崂山路、潍坊路;虹口、杨浦两区对应东北,多见内蒙古和东北三省地名;徐汇区对应西南,多广西地名,如桂林路、百色路、钦州路等等。”

此外,在上海,一般南北走向的道路是省的名称,如江苏路、福建路,而东西走向的路则是省以下的市、地区、县的名称,如南京路、延安路。当然也有特例,如广东路是横向的、成都路是纵向的。还有许多特别的路名,如张江地区有一些以中外科学家名字命名的道路,如李时珍路、牛顿路、蔡伦路,还有以食物命名的面筋弄、火腿弄、外咸瓜弄等。

刘雯说,发现路名的规律不仅为“跑马路”的工作增添了乐趣,还能帮助调度员记忆路名。如今,这些经历过“跑马路”训练的调度员们都成了“活地图”。

调度方式数字化

“随叫随到”承诺不变

据高扬介绍,上海出租车行业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提升调度技术。上世纪90年代后,公司先后6次对调度室进行了改造,调度方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乘客电话一进来,电脑屏幕能立即显示出乘客的地址在哪里,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度员们再也不用通过‘跑马路’来熟悉道路了。”

此后,“手记本”渐渐淡出了调度员们的视线,只有偶尔碰到电脑未覆盖的道路时,调度员们才会拿出“手记本”,让它“答疑解惑”。

2005年,上海强生出租启用了GPS,调度业务采用了卫星定位语音合成,计算机自动匹配取代了人工读报订单。这次升级是一次飞跃,提升了调派速度和准点率。

如今,上海强生出租已将原先单一的出租车调度室改造成了集车辆调度、道路实时车速与方位采集、管理与运用三位一体的出租车信息化服务平台。

高扬在欣喜之余也露出了怀念的神情,他望着桌上14本“手记本”说:“尽管我们工作中已经用不到这些本子了,但它们记载着这座城市发展变迁中不可替代的片段,也珍藏着我们调度员职业生涯中的诸多美好回忆,是我们对调度工作热爱与付出的印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进步,我们出租车行业电调工作者‘日夜服务,随叫随到’的承诺不会改变。”

编辑:吴世哲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