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集装箱发展四十年
她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第一批拥有集装箱码头的港口,却在随后的20多年里一直无法改变支线喂给港的角色;从一片滩涂到深水泊位,她用“南沙速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借助自贸区、“单一窗口”等政策,她乘势而行;她是粤港澳大湾区上的一颗明珠——广州港。
2017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这在港口行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目前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数的港口能够实现。
从先行者到追赶者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我国集装箱事业逐渐起步,广州港黄埔集装箱码头应运而生,成为全国最早的集装箱码头之一。
然而,从1983年黄埔集装箱码头公司投产到2004年南沙一期工程投产的20多年时间里,广州没有建设新的专业集装箱码头,仅在原来黄埔老港和新沙散杂货码头基础上改造了几个集装箱码头,根本无法满足外贸班轮的挂靠作业需求。2004年以前,广州港外贸集装箱运输在珠三角一直扮演着喂给香港、深圳的支线港角色。在集装箱发展过程中,广州港一度从先行者变成了追赶者。
“从沿海港口的先行者到被周边的港口不断超越,大家都很着急,心里也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广州港的集装箱事业发展起来。这么多年来,我都是以这个信念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始终与同事们一同创业、一同奋斗、一同攻坚克难,那些艰苦创业的日子至今还历历在目。” 谈起广州港集装箱的发展历程,广州港集团董事长蔡锦龙说。
三个南沙港速度业界领先
追赶,意味着要付出更多。
21世纪初,作为广州市“南拓”战略的龙头项目——南沙港区建设吹响了号角,广州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12月25日,广州港的拓荒者打破了南沙龙穴岛的宁静,开始了艰辛的建港历程。2004年9月28日,南沙港区一期4个深水泊位建成投产,速度全国空前,被誉为“南沙建港速度”。
回忆起当年,蔡锦龙感触很深,在南沙龙穴岛建港,岛上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上岛的交通工具只能是靠快艇,每天都要在风浪里颠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构筑起广州港人的海港梦。当时,广州港人喊出了“就算脱几层皮,掉几斤肉,也要抢时间建成南沙港区”的口号,那一股创业的激情和拼劲,现在想起还觉得热血沸腾。
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开发建设,在业界创造了“三个南沙港速度”。
一是南沙港区的建港速度。从2001年开始,广州港人仅用了2年9个月的时间,就在一片滩涂中,建成了南沙一期工程的4个10万吨级现代化集装箱深水泊位。近十年来,广州港集团大力推进南沙深水港区建设,陆续建成南沙港区一期、二期、三期集装箱码头以及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沙仔岛汽车码头、小虎石化码头、港发石化码头、建滔石化码头等码头工程,在南沙港的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目前,广州港集团在南沙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0个,其中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16个;新增通过能力超过2.5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600万标箱,改变了广州港缺乏大型集装箱、粮食、汽车滚装和油品专业深水泊位的历史,实现了由河口港向海港的跨越式发展。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新型港区在珠江出海口西岸崛起。
二是南沙港区的发展速度。自南沙港区一期工程投产以来,南沙港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15%以上,目前已成为广州港的主力港区和主要增长点。随着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等世界前20位航运巨头的战略性进驻,南沙港区集装箱班轮航线数、航线密度不断提高。目前,南沙港区已经开通集装箱航线117条,其中国际班轮航线85条、内贸航线32条;开通集装箱驳船快线“穿梭巴士”支线60条,以南沙港区为依托,在云、贵、湘、川等泛珠地区建成33个无水港或办事处。
蔡锦龙回忆说,南沙起步经营,要在激烈的珠三角外贸集装箱竞争环境下开展市场营销,可谓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广州港人用“只争朝夕”的南沙建港精神鼓舞自己,敢闯硬拼,南沙一期实现了良好的开局,也为南沙港区集装箱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南沙港区的作业效率。南沙港区各集装箱作业公司通过推广立体装卸、直装直卸、双拖卡作业,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等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桥时、船时效率不断提升。随着每小时超过300自然箱的船时效率和58.7自然箱的桥时效率等新纪录的诞生,南沙港区集装箱效率受到了认同。美的集团、奥马电器、海信科龙、华南轮胎、新宝电器、格兰仕、宜华家具等国内著名企业均选择南沙作为出口港。“好货走南沙”也成为非洲客商的良好口碑。
推动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2009年、2010年、2013年,广州市政府先后出台加快广州港发展和支持广州港集团发展的意见;2015年,更是作出举全市之力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战略部署,颁布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从一片滩涂上起步,向海而兴、港城互动,南沙港区带动了临港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通用、日本丰田、日本JFE、三菱重工、中船集团、东菱集团、东方电气等中外大型企业纷纷落户,现已初步形成了北部以汽车为主的黄阁综合工业组团、中部以通讯网络为主的高新技术组团、南部以钢铁石化为主的万顷沙临港工业组团和以物流造船为主的龙穴岛产业组团,汽车、造船、粮食、石化等八大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自南沙自贸区挂牌以来,航运物流企业增长迅速,累计达4357家。中远海运散运全球总部已落户南沙,形成龙头集聚效应,带动中远航运风电总部、中远海运集运华南总部等15家航运总部落户。得益于国家新区和自贸区政策叠加的优势,依托港口的南沙国际海事服务产业聚集区正逐步形成,带动国际船舶登记、船舶检验、船舶管理、海员培训及外派服务等产业集聚。
近年来,各口岸单位深化“三互”通关机制改革,加快“单一窗口”建设,大力改善通关条件,出台一系列优化口岸环境政策,全力以赴推动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大力推进和广州港人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广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35万标箱,其中南沙港区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5万标箱,位居世界单一港区前列。
编辑:郭琪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