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 交通日日新】长三角铁路通信40年“速变”

2018-10-22 17:32:56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特约记者 陆应果 通讯员 张卫斌 -标准+

列车风驰电掣,通信是相伴列车安全运行的信息高速公路。在繁忙的铁路运输中,倘若调度指挥的一条电路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几十甚至上百趟列车的运行,打乱旅客的行程。

改革开放40年来,铁路通信发展日新月异,“跑”出了新时代的幸福感。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当好排头兵,先后投入逾3.5亿元用于长三角通信建设。如今,长三角铁路通信从步进制交换机升级为程控交换机,从手摇电话升级为无绳电话,从架空明线变为光纤信号传输……担任京沪、沪宁等多条高铁与普速列车的调度通信、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等通信保障任务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通信段,织就了一张密如蛛网的长三角铁路通信网络。

技术手段紧跟时代变迁

传统的铁路通信主要是两大业务,一是铁路电报,包括预确报;二是铁路电话,包括调度指挥。主要保证铁路运输的通信联系、沟通情况、电话指挥,提供列车编组信息,以便沿线和编组站调车作业。

上世纪70年代,手摇式磁石电话机、音频电话机是铁路通信设备家族的重要成员。用户呼叫时,交换机总机的电路号牌随之掉落,话务员要将应答塞插入用户塞孔才能接通电话。通话完毕,用户摇动磁石发电机,直到电路回铃牌落下、话务员拆线,繁杂的通话步骤才得以结束。

“上世纪80年代,我在电报所。‘哒哒哒’收发电报声一刻不停,一天下来,眼睛里全是电报码,耳朵里全是‘嗡嗡’声!”担任过电报工区工长的程子教回忆说。

上世纪90年代初,铁路寻呼台成立。那时,BP机有一个洋气的名字——“拷机”。“当时能拥有一台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的摩托罗拉中文机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担任过寻呼台台长的杭州高铁车间党支部书记袁巍开心地说。

由于铁路系统的独特性,铁路通信始终有着内部专用线路,其搭载的技术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数字时代,铁路通信迎来了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以光纤取代架空明线,传输速率有了巨大提升。“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惊人,这样的带宽通道,只需一秒左右,便可将人类古今中外全部文字资料传送完毕。”上海铁路局技术科副科长浦志樑说。

光纤通信不仅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还实现了列控、调度通信等多项功能。铁路区间的工务、信号、供电等部门,均使用作业手持台进行通信,可与车站值班员、调度员及用户随时联系。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还可以呼叫司机,并进行通话。

“我们还将作业定位监控系统和上海局应急通信指挥中心微信平台接入上海铁路局应急通信系统,大大提升了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相比以前的应急通信系统,视频、图片传输效率提升了近10倍。”调度科科长姚桂兴说。

“瞬间迂回”保障通信质量

曾当了大半辈子电话转接员、如今已转岗的钱秀琴,刚参加铁路工作时在长途台,头戴耳机,前面一排线和插孔,常常忙得口干舌燥,客户却经常不满意。对此,她回忆道:“过去,电线杆上挂裸导线,通话质量差,易串音。遇打雷时,杂音大,严重时电话机能被烧毁。”

“那时打个长途电话可不像现在这样‘秒杀’。毫不夸张地说,有时打个跨局电话,遇上不顺畅得等几个小时。”历经几代铁路交换机的车站值班员陈国民谈及此事,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40年来,铁路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用“科技+创新”破解了基础建设薄弱的难题,有效提升了通信质量。长三角铁路通信广泛采用的数字程控交换机,通过计算机管理整个交换系统,不仅完全替代了人工电话转接,还实现了故障检测、诊断的自动化。

万一信息高速公路中断了,怎么办?过去明线路铁线条中断一根,载波室完成倒代迂回,至少15分钟以上。“现在这不成问题了,我们已建立了可以‘瞬间迂回’的信息高速公路,过程大概仅0.05秒。”上海通信段网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杨志勇胸有成竹地说。

目前,上海通信段近2万公里的通信光缆、电缆线路已覆盖至长三角境内,数千个机房和通信基站昼夜不停地安全高效运转,为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能维护实现高效运转

曾经,铁路通信维护工作相当艰苦。上海通信段退休人员陈新安戏称当年自己干的是“小炉匠的活”——拎着简易小铁炉,漫山遍野地寻找引火柴火,焊接完几个中断铁线条后,人也成了黑不溜秋的“卖炭翁”。

“现在,通信维护比我父亲那代先进太多了。以前通信明线断线,要绑扎、焊接、载波室测试判断,接一个断线条至少要2小时以上。现在光缆中断,用光纤熔接机大概2分钟就能接好,还能自动判断接续是否合格,省时省力。”。陈新安的儿子陈慧子承父业,从事铁路通信维护已8个年头,对通信维护工作变化有着切身体会。

负责通信维护的网管中心实行了远程实时监控,全方位掌握各通信系统、光电缆大通道、通信机房的安全运行状况,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实时数据。随着现场作业管理监控系统升级,GPS软硬件的配载,126辆“流动作业车”投入使用,长三角铁路通信实现了电子化实时动态管理。“我到达作业现场后,首先将3张现场位置照片传到调度指挥中心,再进入下一道作业程序。若任务逾期,系统电子表格就会自动显示红色提示。”陈慧介绍,一系列的智能化维护措施,有效提高了一线的工作效率。

此外,网管中心还有掌握应急处置技术的“网络医生”——它每天会根据告警信息与现场人员对接核查,全面分析影响行车安全的“病症”,以确定“病源”;再利用夜间“天窗”点实施诊疗方案,确保铁路运输“中枢神经”安全畅通。国庆节前,“网络医生”开具“处方”200多个,诊治“疑难杂症”16个,全部“药到病除”。

40年发展,沧桑巨变。铁路通信以“智能科技”为依托,研发的智能化监管系统,强化了动态监测、技术指导、远程监控及信息共享功能,有力提高了铁路通信维护工作的运转效率。

编辑:郭琪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