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 向海而兴】福州港:从河口小港迈向国际深水大港

2018-11-19 15:23:49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廖丽华 特约记者 马可远 -标准+

40年前,福州港只是一个实际靠泊能力不足万吨的河口小港;40年后,福州港已发展成为年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的区域大港。近年来,随着福建港航集约提升工程建设的加快推进,福州港逐步向国际深水大港迈进,成为福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助力福州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

调整规划建设深水海港

福州港位于闽江入海口,江海交汇,入海扬波,是福建商港的源头。明朝郑和下西洋在此扬帆出海,更使福州港名扬海内外。然而,因历史原因,1978年的福州港实际靠泊能力不足万吨,全港年货物吞吐量仅为172万吨。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这座千年古港带来了勃勃生机。尤其是随着1984年5月福州市被列为进一步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福州港紧抓发展机遇,加快闽江口内港区建设。至1987年,福州港的货物吞吐量突破500万吨大关。不过,此时码头建设以散货码头为主,规模普遍偏小。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州港突破闽江航道的制约,开始探索向外海深水港区拓展的新战略,组织编制福州港总体布局规划及各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新调整各港区功能。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先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当年6月福州市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在沿海城市中最早发出“向海进军”的宣言,“海上福州”的蓝图徐徐展开。是年,松下港区的3万吨级元洪码头建成投产,1995年青州港区(现青州作业区)二期工程投产。

2000年,随着江阴港区起步工程动工建设,福州港从此由河口港走向深水海港,跨入了河口港和深水港共同发展的新时期。此后,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全面实施,福州港迎来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泊位码头向大型化、深水化方向发展。至2007年年底,以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为中心拓展的“南北两翼”成为福州港口经济最新、最重要的增长极。“十二五”以来,福州港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至2017年年底,已发展成为拥有包括56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在内的186个生产性泊位。

时下,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福州“向海”再出发,对接国家战略,以港口为核心,扎实推进港航集约提升工程,加快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松下港区等重点港区的连片开发建设,将福州港打造成为多式联运的国际枢纽港。

整合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港口航道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全面稳步推进。2000年12月,福州港实行政企分设,原福州港务管理局行政事业部分,组建福州市港务局,原企业部分则组建福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为港口企业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发展环境。

此后,福建省进一步推进港口一体化整合。2011年起,福州港、宁德港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将福州、宁德两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辖区内所有港区进行整合,组成新福州港,原福州市港口管理局和宁德港务局合并组建跨行政区划的福建省福州港口管理局,实现福州市、宁德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辖区内所有港区的统一管理。

整合后,新组建的省福州港口管理局按照“大港口”“大物流”“大通道”发展战略,从资源整合、连片开发、腹地拓展等方面着手,努力转变港口发展方式,推动福州港海峡西岸航运主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促进龙头港口企业通过联营、入股、兼并等方式对港口码头资源进行整合,大大提高福州港整体竞争力。

作为“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港全力打造江阴国际深水大港,大力拓展江阴港区远洋干线、加密海运支线网络,强力推动集装箱、进口整车、散杂货、海铁联运、临港特色物流园区五大业务板块间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构建“港—航—陆”综合服务体系。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江阴港区实现满载箱量达1.31万标箱的超大型干线班轮安全进出;罗源湾港区实现3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靠泊常态化。

40年来,福州港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现有集装箱航线75条,覆盖了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国家和地区,集装箱运输实现了从零到300万标箱的飞跃,预计2018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将达1.6亿吨,是1978年的93倍。

升级设备建设智慧低碳港

走进江阴港区码头作业区,大型集装箱桥吊正有条不紊地在既定轨道上运行,集卡运输穿梭井然,轮胎吊按部就班地完成取放作业。

然而,上世纪70年代,福州港的装卸机械大部分还只是应用在台江作业区的方舟、驳岸上,而且机型不统一、机械不配套,常常因为零配件缺乏,导致机修时间长,利用率低。尤其是随着马尾港两个万吨级及5000吨级泊位投产,各类机械不配套的情况十分明显,已无法满足运输作业需求。

此后,福州港不断引进集装箱叉车、拖车、底盘车、岸桥等港口机械设备,港口作业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货物装卸工艺不断改进,港口作业能力显著加强。2006年,福州港配备了当时福建省沿海港口最大的集装箱岸桥——起重量61吨、外伸距60米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岸桥。

在大力更新港口机械工艺的同时,上世纪90年代,福州港推行“科教兴港”战略,先后开发危险货物申报、船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批复及动态信息管理。2006年,福州市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开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整合、挖掘、利用福州港相关企业信息资源,推进福州口岸现代物流发展。擘画未来,福州港计划在5年内转型为全自动化智慧港口。

以守护碧海蓝天为己任,福州港从基础设施建设、装卸运输装备与工艺改造、港口信息化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2014年以来,先后完成29个重点支撑项目建设,完成节能量1404.7吨标准煤,替代燃料量556.2吨标准油,二氧化碳减排量5010.9吨。

目前,福州港正大力推广港口岸电建设与应用,争取年内完成江阴港区壁头作业区2至4号泊位、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级泊位等的岸电建设。同时继续推进港口LED绿色照明技术、起重机油改电与港口智能化运营系统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让绿色港口建设融入港口发展的各个方面。

编辑:郭琪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