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生机转化钧 天工人巧日争新

——改革开放引领云南交通运输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

2018-11-23 10:42:40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赵学康 -标准+

11月5日9时许,随着一抹红绸飘然落地,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加挂云南省地方民航发展局、云南省地方铁路发展局牌子,云南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由此步入新征程。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交通运输又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云南交通人用双手书写了跨越发展的壮丽史诗,开启了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的新篇章。

高速公路“能通全通”

金秋时节,云岭大地风轻云淡,公路建设迎来施工“黄金期”。在高原腹地,在高山深谷,65条、总里程612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为了实现2020年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奋勇拼搏。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40年来,云南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一次次加速建设,一次次跨越发展。

1996年10月,云南第一条高速公路——昆明至嵩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云南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迈入高速时代。“九五”期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云南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公路建设步伐。2002年11月,云南出台《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2013年,云南再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启高速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2015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继续开展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大会战。2017年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打一场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125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万公里。

一条条高速公路穿越横断山、哀牢山、乌蒙山、高黎贡山,跨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成为云岭大地一道道壮美的风景,成为见证祖国边陲发展和富民兴边的历史丰碑。

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条穿越热带雨林的高速公路,在整体设计上引入了“宁桥勿填、宁隧勿挖”的理念,真正做到“保护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普宣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比国外最高桥梁——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吉焦峡谷大桥(管道桥)高出近100米,成为世界第一高桥。水麻高速公路沿线沟壑纵横,不良地质情况随处可见,老店子1号、2号隧道采用螺旋展线升坡,成为螺旋式隧道,在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尚属首例。保腾高速公路龙江大桥全长2470米,桥面离江面280米,是云南省首座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也是亚洲山区最大跨径的钢箱梁悬索桥。

40年来,云南一、二级公路和农村公路、运输场站、港口码头等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年底,云南省公路通车里程24.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22公里、一级公路1354公里、二级公路1.19万公里、农村公路19.58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4294公里。全省129个县中125个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4077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

运输服务持续转型升级

打开“昆明长途汽车票务”微信公众号,点击查票购票,李先生顺利买到了昆明前往瑞丽的汽车票。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机购票、网上购票等便捷方式正让云南百姓出行更加省心、更加舒心。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交通运输服务不断发展进步、转型升级,城乡群众由“出行难”“乘车难”向“走得了”“走得好”“走得舒适”转变。

1983年在原交通部“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开放政策的号召下,云南省推动道路货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化发展,道路货运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社会各界、大量个体私营货运业户迅速发展壮大。此后出现的夜班车、白夜班车及卧铺车,更是改变了客车一律“昼行夜宿”的常规,极大提高了长途客运出行效率。1997年,云南省交通厅提出“依靠高等级公路,发展高快客运”。

“十五”至“十二五”期间,云南省道路客运进入快速发展期。跨省运输方面,2003年11月,广东、贵州、云南等九省市的交通运输部门协议组成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联合体,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区域交通旅游运输的发展。省内运输方面,“十五”末,以昆明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快速客运已覆盖到其他15个州(市)。到2017年年底,云南省道路客运线路班次为6557条,其中跨省351条,跨地市1113条,全省年客运量3.86亿人次,年旅客周转量208.27亿人公里。

201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客运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道路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源配置改革和监管制度改革,提升道路客运发展质量、服务效能和综合治理能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更舒适的出行服务。

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

彩云之南,有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与交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共进。无论是云南建设旅游大省,还是云南旅游转型升级,都折射出云南交通时代变迁。一条条横亘在云岭大地的康庄大道,既是脱贫路、致富路,也是产业路、旅游路。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这是许多人走完思小高速公路后的感觉。这条穿越茫茫林海的通道,的确是美到窒息的观景走廊。而行走大(理)丽(江)高速公路,则能让你感受苍山、洱海、温泉、雪山等众多美景,是名副其实的旅游黄金线。那些穿越峡谷、花海、湖滨、密林、江河湖泊的二级公路、农村公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路。经过整治提升,宽敞、干净、整洁、舒心的云南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仅是匆匆过客停靠休息的驿站,也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途中一景。

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起步后,云南公路建设“八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九五”期间继续提速发展。“十五”期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90.75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的2.07倍。“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042.26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的2.58倍。“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云南省打响了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坚战,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全面推进。

目前,云南正积极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连接全省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的旅游公路和环线建设,开通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打通景区之间连接公路和旅游环线。到2020年,通往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连接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公路及以上水平。

“最美交通”引领高质量发展

“建设‘最美交通’是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具体行动,是建设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云南交通运输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的有力支撑。”8月30日,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举行的推进云南“最美交通”建设专题研讨会上,党组书记、厅长王云山要求全行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勇于担当、敢于作为,齐心协力建设“最美交通”,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当好先行。

从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视角来看,云南“最美交通”建设已经具备坚实基础;从建设“美丽中国”的视角来看,需要“最美交通”建设有所作为;从“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视角来看,云南建设“最美交通”可以具备示范引领作用。

云南建设“最美交通”坚持生态优先,让生态成为“最美交通”的最大责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保护贯穿于项目建设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管理养护全过程。坚持绿色发展,让绿色成为“最美交通”的鲜明底色。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提出,要以怒江美丽公路建设为样板,建成一批“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的绿色公路示范工程。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为旅游路、产业路、小康路。要以“交通更顺畅”为目标,树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意识,努力维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真正让“一江清水出云南”。要坚持服务至上,让服务成为“最美交通”的价值追求,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