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在改革开放中创新进取高质量发展

向国际一流现代化强港扬帆

2018-12-24 15:23:03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特约记者 薛力强 -标准+

九河下梢,渤海之滨,世界大港,挺立潮头。作为我国港口管理体制破冰的先行者,天津港因改革而立,因开放而兴,从河埠走向海洋,从“浅水小港”蜕变为“国际大港”,闯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成为中国港口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祖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巨变。

改革开放40年间,天津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蹄疾步稳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昔日盐碱荒滩上建成中国最大、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开创了世界港口发展史上的奇迹。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

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勇为港口改革先锋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港历经战火洗劫,码头设施破坏殆尽、航道严重淤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恢复性建设,天津新港于1952年10月17日开港。开港初期,没有大型机械和先进工具,天津港人硬是用滚木撬棍、人拉肩扛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当年74万吨吞吐量的骄人成绩。

惟改革者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与日俱增,港口货运量迅速增长。为解决当时全国性压港压船压货严重的问题,天津港在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集装箱专用码头和第一个达到当时国际最先进标准的自动化散粮专用码头之后,提出了由国家下放至地方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设想,并由天津市政府研究报送至国务院。1984年5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天津港在国内沿海港口率先实行了“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体制改革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政政策,从此掀开了新中国港口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从那时起,天津港鼓起改革开放的风帆,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与荷兰渣华集团合资兴建我国第一家商业保税仓库;创建我国北方第一个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与挪威吉与宝码头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国内首家中外合营码头公司;“津港储运”成为全国港口第一个上市企业;开通我国第一个港口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实现了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天津港解放思想,着力攻克在淤泥质滩涂上建设深水大港的世界性难题,建成了10万吨级深水航道,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完成老码头提升改造,吸引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在天津港首航。自1993年起,天津港货物吞吐量每年以千万吨级递增,到2001年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

惟创新者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天津港积极抢抓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动港口建设和发展,使港口能级不断提升,港口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此期间,天津港务局整体转制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港集团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内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的10平方公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开工建设,并实现了整体封关运作;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南疆专业化矿石码头等一批高等级深水泊位也陆续投入运营。全港年吞吐量在2001年突破亿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每三年一个亿吨台阶的高速增长,到2012年货物吞吐量达到4.77亿吨,创造了“天津港速度”。

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后,天津港集团公司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建设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聚力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做好港口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全面从严治党这“三篇文章”,加快推动天津港迈向国际一流现代化强港。

——下好津冀港口协同发展“一盘棋”。主动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想禁锢,以资本为纽带,与河北港口集团合作组建了投资运营平台公司,成立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和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开通了天津港到曹妃甸的集装箱航线,形成了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为两翼的干支联动海上运输新格局;着力打造雄安新区出海口,加快推进“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建设,不断放大京冀地区“2+8”无水港物流网络的辐射带动效应。

——当好“一带一路”建设港口排头兵。充分发挥海陆双向交汇“黄金支点”的优势,一手抓集装箱班轮航线开发,一手抓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建设,120余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构建了以天津港为中心的“环渤海、海侧、全球”三层级海向网络体系;开通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3条陆桥运输通道和30多条海铁联运班列,进一步织密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要节点的现代物流网络,实现了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春潮拍岸千帆进,逐浪前行海天阔。改革开放40年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由1131万吨增加到5亿多吨;其中,集装箱由0.7万标准箱增加到1507万标准箱,双双进入世界港口排名前十。

2008年7月24日,首架空客A320大部件在天津港接卸。

自我革新破茧重生 将改革进行到底

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40年来,天津港在发展中也经历过曲折和艰难。面对每一次考验,天津港人勇于自我革新,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强力推进改革,倒逼自身转型升级和发展模式重塑,奋楫争先,轻装疾进。

2016年以来,天津港发展迎来了一个战略转折机遇。过往被高速增长掩盖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面临增速换挡焦虑、结构调整阵痛、负重爬坡过坎“三大困境”。

着力打好资源整合“升级战”。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和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的领导下,天津港集团公司按照“先管理统一、再资产统一”的原则,加快推进“一港八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港口一体化新模式,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增强天津港整体综合竞争力。抓住新一轮国企改革“窗口期”,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通过激活资本市场功能,稳步推进港口装卸板块、物流板块、地产工程建设板块和其他板块的整合重组,切实提升企业资产结构、布局和质量,有效破解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协同不够等突出问题。

着力打好降费提效“攻坚战”。立足更好地为外贸进出口企业减负,促进港口腹地实体经济振兴,对标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口岸,率先将每一项服务收费主动“晒出来”。以率先降费,树立“阳光价格”促进口岸物流成本明码标价、公开透明;以搭建服务平台,打造“绿色通道”实现服务效率提升;以流程再造、优化环节,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把港口综合费用降到全国具有明显竞争力水平,力促天津港口岸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健康高效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与此同时,通过推行“阳光物流季”“阳光体验季”、布局“阳光物流”直营店(加盟店)和内陆无水港市场营销人员上门“一对一”服务等创新举措,加速政策传导,进一步释放降费红利,让客户真得实惠,切实感受到阳光物流“生态圈”的辐射带动效应。

着力打好智慧港口“提速战”。为补齐发展短板和解决历史欠账,天津港集团公司高起步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下好“智能化升级”先手棋。在全球首创性实现了1套系统对全部6家集装箱码头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管理,推动港口集装箱生产组织流程标准化、调度指挥智能化、资源利用合理化和客户服务便捷化。成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与中国重汽和天津主线科技联合发布了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实现了码头水平运输的“零排放”。加快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通过建成码头远程操控中心和自动化生产操作系统,打造国际首个在传统人工码头上通过智能技术改造实现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构建智慧型物流协同平台 ,推进港口数据资源整合与跨界数据资源融合,强化大数据在港口对外服务中的应用,畅通港口与物流链相关方的互动渠道,打造以天津港为组织中心的集装箱公水、铁水联运大物流系统,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着力打好安全环保“持久战”。天津港集团公司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发展理念,按照“四铁三严”的标准,依法依规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主管责任;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建立推行企业排查整改、重点隐患问题整改、追责问责和内部安全生产督察立案的隐患排查“四张清单”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算好绿色发展大账,大力推进大宗散货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于2017年4月底之前、提前3个月完成了天津市下达的全面提前完成停止天津港汽车运输煤炭和散货物流中心基本清空任务,受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和原环保部的高度肯定;持续抓好港区环境综合整治,引入先进环保装卸工艺,推动港口生产作业机械清洁化改造,提速船舶岸电建设,推动港区环境实现新提升,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应有贡献。

今年1至11月,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增速在北方主要港口中位居前列;陆桥运量、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和铁路煤炭运量稳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1.7%、38.6%和11%,迸发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繁忙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深化改革质效并重 新时代强港强企再出发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位。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天津港集团公司深刻认识到,港口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唯有高质量、创新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

着眼高质量发展。打破传统“规模与速度”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发展观念。在大力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和腹地远程物流基地布局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集装箱、滚装汽车和国际邮轮等重点业务,加快现代港航服务要素集聚,做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功能,加快推进津冀港口向全面协同、深度融合转变,发挥天津港支点支撑、平台开放、枢纽辐射功能作用,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备的国际航运枢纽,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

重塑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帅、需求为王,当取则取、当舍则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放大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政策叠加优势,统筹港口空间、航运枢纽、港航业态三大布局,构筑平安港口、绿色港口、智慧港口三大支柱,推动港产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天津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载体、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平台、国家中心港口、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重要载体的功能作用,有力促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发力做强做大市场主体地位。作为天津港的主要运营主体,变“坐商”为“行商”,加快产业结构、经营网络、体制机制三大转型,推动管理效能、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三大升级,加快打造“装卸依托、物流升级、多元协同、金融生态”的产业结构,拓展形成“立足天津、拓展两翼、深耕一带、布局一路”的经营网络,加快港口发展模式由单一仓储运输节点向全程供应链组织枢纽转变,推动港口发展动能由资源要素驱动为主向智慧转变,推动港口投资布局向跨区域进而国际化网络拓展,努力开创天津港全面向枢纽化、智能化、国际化升级的新局面。

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根基、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党建制度建设为依托、以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为保障,加快推动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一体净化、一体培育、一体建设,持续推动政治生态向善向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港口和企业竞进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天地宽,风正帆满图新志。不久的将来,一个国际枢纽型、绿色安全型、智慧创新型、产城协调型、开放共享型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强港,一定会屹立在世界东方;一个产业布局、经营网络、体制机制、质量效益、党的建设“五优”的国际一流港口投资运营商,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编辑:吴倩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