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精气神 扬帆逐一流

——上海海事局文化建设纪实

2018-12-25 10:38:56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金校宇 特约记者 潘洁沣 -标准+

“凉凉夜色为你守护平安,化作航灯映亮波光。遥想妻儿盼归的模样,心中愧疚念念回响……”一首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的海事版《凉凉》诠释出海事工作者背后的压力、责任、风险和担当,也引起无数海事人的共鸣。“用我们的‘凉凉’换大家的‘暖暖’,我为自己的职业而自豪。”

无论是改编流行影视的视频制作,还是源自身边故事的情景剧比赛、有呼必有应的青年座谈、前沿高端的国际交流活动、薪火相传的师徒传帮带、以先进典型带动团队进步的创新工作室……上海海事局以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健康向上的海事文化生活,汇聚起海事人建设交通强国的不竭动力。

近日,在2018年度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活动中,上海海事局荣获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同时洋山港海事局获评文化建设卓越单位,浦东海事局获评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海巡01”轮“巡护四海”获评优秀文化品牌,吴淞海事局“明镜”、浦东海事局“浦海清莲”、洋山港海事局“小岛屿大党建”和黄浦海事局分获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专项品牌。

强统筹接地气 文化品牌百花齐放

“回想1999年,每天上班时都能看到草坪上一块‘急事难事突发事,找外高桥海事’的牌子,正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话语,传达着海事人为船员服务的热忱,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身上的责任。”浦东海事局局长朱国金说。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都彰显出上海海事的文化底蕴。

时光飞逝,不变的是上海海事人始终传承“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核心精神。经过几十年的文化积淀,上海海事局正式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海事强局,争当全国海事系统排头兵”的顶层规划,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向上强统筹,向下接地气。说起海事系统的网红公众号,一定少不了“上海海事发布”。紧跟时事热点,聚焦行政相对人和海事职工关心的话题,“上海海事发布”每周至少产生两篇阅读量过千的推送,众多原创文章被行业媒体广泛转载,并获评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十佳原创微信号”。

那么,网红公众号是如何炼成的呢?

人人参与、群策群力,文化建设才能长“脚”,才能走进每一位读者的心里。“为了提升作品质量,保持公众号的创新性、专业性,我们在团队创立之时就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团队中既有朝气、热情的青年海事人,也有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和指点方向的各级领导。”从“轮岗制”到“认领制”的运营模式变化,实现了“让合适的人写合适的事”,既保护了大家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公众号内容的可读性。

在借助新媒体渠道传播海事正能量的同时,上海海事局也十分注重文化品牌建设。目前,以浦东海事局“浦海扬帆”、洋山港海事局“山海蓝焰”、崇明海事局“明文化”等为代表的基层文化品牌,呈现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之势。每个品牌又涵盖党建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政文化、家园文化等各方面的子品牌,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以人为本凝心聚力 党建为媒合作共赢

乘坐海巡艇,记者来到崇明海事局横沙海巡执法大队“大本营”——一艘小小的趸船。当天5—6级的大风,掀起1米高的浪花。靠岸时,仍然止不住晃动的海巡艇,有节奏地撞击着趸船的边缘。只有抓住两船靠近的机会奋力一跃,才能成功转移。

与上海的摩登都市生活不同,执法人员每天5点多起床,然后驾驶海巡艇航行大约70海里,最少耗时8小时左右。“虽然工作比较偏远,但是很有大家庭的感觉。”执法人员宋刚说。

这与上海海事着力营造的家园氛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趸船不算宽阔的走廊里,一幅幅由执法队员独立创作的摄影作品整齐地挂在墙上,顺着走廊前行,映入眼帘的则是以标志性海事蓝为基色的文化展板。“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希望通过职工小家、文化墙、文体活动等形式,努力营造舒适、整洁的生活工作环境,尽力减少队员们由于远离城市所产生的孤独感。”崇明海事局纪委书记雷宏军说。

作为第一家进驻洋山深水港区的口岸单位,洋山港海事局起初连办公楼都没有,他们就在海巡艇上办公。随着洋山港区的开发,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每次往返市区仍需要四五个小时,因此目前职工们仍集体居住在岛上的生活基地。

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洋山港海事局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家门,亲子活动,管弦乐队等为载体,在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同时,增强海事人的幸福感、归属感、荣誉感。

在政务中心、在基层站点、在执法一线……总能看到海事人的忙碌身影和盈盈笑脸。他们那阳光向上的精气神,深深地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在汇聚内生力量的同时,上海海事以党建为媒,广泛联系政府机构、港航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朋友圈越来越大。

洋山深水港区地处沪、浙交接处,通航环境复杂。为了加强各单位合作,2011年4月,洋山海事牵头创建“小岛屿大党建”平台,逐步构建起“问题共议、难题共商、资源共享、目标共赢”的党建联建机制。经多年的不断实践与积累,“小岛屿大党建”平台已有33个基层党组织参与其中。

“通过搭建‘小岛屿大党建’平台,我们找到了跨单位合作的新路子。”洋山港海事局政委张炎骄傲地说。

“文化+业务”融合发展 守护水域平安清畅

怀虚以涵育,凝明以洞照。上海海事局始终坚持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以文化认同带动自觉的价值实践,润物于无声。

扎根海事监管一线的浦东海事局危防中心主任陈维被亲切地称为海事系统的“女福尔摩斯”,2005年,她攻克了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谎报瞒报监管这一业内难题,成为中国船载外贸货物集装箱开箱查验第一人。

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人人创新、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2010年陈维海事危防监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在“四个多一点”精神的影响和带动下,工作室先后查获“1600桶剧毒易燃危险物‘敌敌畏乳油’假冒普通货物案”“303立方米烟花爆竹假冒日用品案”“12万支气体打火机假冒普通货物案”等779起涉及1235标箱危险货物的谎报瞒报案件,有力推动行业自律。

“之前就听说过陈维的事迹,加入工作室后感受更深了。”浦东海事局危防中心秦怡雯说,每年工作室成员平均有机会参与2至3个课题任务,加上现场监管实践,个人业务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日常工作一丝不苟,关键时刻更是责无旁贷。借助榜样的力量,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已经根植于上海海事人的文化基因之中。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海事局顺利完成历时184天的水上交通管控和应急指挥工作,保障了11.5万班次世博会客渡船、游览船的航行安全,以及2500多万国内外游客的水上安全,实现了世博核心水域零碰撞、零污染、零伤亡的平稳表现。

今年10月9日13时,在洋山VTS远程监控和海事巡逻艇及拖轮护航下,载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吨位”最大展品——“金牛座”龙门铣的“中远西班牙”轮安全靠妥洋山港区。洋山港海事局精心组织引航站、拖轮公司和港口部门制定保障方案,指定VTS值班台实施重点监控,指派巡逻艇进行现场护航。在船舶靠港后,牵头联合海关、边检等单位第一时间实施联合登临检查,仅用时25分钟就完成检查,各单位当即现场签发通关手续,创造了上海口岸单位联合登临检查“新速度”。

在“卓越”文化的引领下,上海海事人用坚守的精神、负责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兑现了守护水域平安清畅的承诺。

编辑:郭琪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