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些互联网平台通过订购机票的情况分析,2019年春节,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增幅较大,去往大城市团圆成新风尚。
“反向春运”是一个新词汇,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近两年,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新选择。
“反向春运”现象之所以出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追根溯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向春运”背后其实有共同的驱动力量。一方面,出于返乡过年火车票“一票难求”、回家花销大等现实原因,在外拼搏的游子接亲人来自己工作的城市团聚,也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在外打工的人在城市买房定居,成为新市民,将身在农村或异地城市的父母接到居住地“反向过年”,也是顺理成章。
“吾心安处即故乡”。“反向春运”与客运大潮“背道而驰”,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过去团圆、尽孝体现在“常回家看看”,现在越来越多人则让父母多出来走走,追求舒适,强调体验。在“反向春运”逐渐成为一种需求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为之助力。一方面,政府和用人单位要营造欢迎外来工留下过年的亲情氛围,让来城里过年的老人好好地感受与乡下不同的年味,安排好春节期间的物质、文化生活,给予他们城市大家庭的温暖,以化解他们的思乡之苦;另一方面,提高铁路、公路等公共交通的运力,推出反向折扣票,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反向春运”当中来,既能提高客运上座率,又能减轻春运压力。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