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6号),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继续召开小组会。委员们建议借鉴本市的“河长制”措施,推行分级“路长制”,进行更加精细的交通拥堵治理,加大力度推广错峰出行,把相对集中的出行需求进行碎片化处理。
政协委员安金明说,可以根据道路等级实行三级“路长制”,分析拥堵成因并督促解决:
安金明:把环线、干线、支线分成三级,大环线由市级领导、干线由区级领导、支线由街道负责人来充任路长制,研究堵点在哪、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解决,最后建议由谁来办,特别是有人来督导。
殷强委员建议,要改变生活习惯,分流商业和购物的出行人群,进一步实现错峰出行:
殷强:粮点和药店早开,其他的商业呢晚一些好。大家现在晚上10点钟、11点买东西符合大家的生活习惯,同时能够适度延长公交车和地铁的收车时间。如果实现这样一个错峰的话,上午商业系统的职工和买东西的人群晚一点离开家门,不用早晨和上班上学的人流挤在一起出行,通过交通的调节调整大家的生活习惯。
委员吴森堂表示,要更加注重改善次支路的拥堵情况,努力畅通微循环:
吴森堂:从微观着手,多部门之间协调,抓的要细,细到老百姓的身边。修大路可能老百姓不会经常感受到,但是身边的小路堵他是切身的痛。能划线的划线,禁止停放的那就应该禁止停放。设施、摄像头、标志标牌应该设置好。很小的一个改进,会使整个的微循环死结,一下就解开了。
在缓解交通拥堵的其他方面,政协委员还对路侧停车治理、降低小客车使用强度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 黄河)
编辑:蒋泽然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