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空中旅客急救体系
据国际民航组织不完全统计,空中紧急医学事件的发生率为每百万旅客22.6例,其中死亡率为每百万旅客0.1至0.8例,每100万次飞行中就有大约210次因空中医学事件而紧急备降或返航。
“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快速发展,旅客运输量不断攀升,空中紧急医学事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董事长刘绍勇在接受中国交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加快完善空中旅客急救体系,提升民航服务质量。
“目前航空公司普遍采用机上广播征集医务人员提供自愿救治的方式,并视情况选择返航或备降;机场医疗急救部门对患病的旅客采取急救措施并转运至医院。”刘绍勇告诉记者,当前老年旅客乘机占比不断增加,旅客对自身健康是否适合搭乘飞机认识不足,网络购票使得航空公司无法全面了解旅客真实健康状况,机上医务和急救人员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航班返航或备降成本较高,这些情况使得完善空中旅客急救体系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刘绍勇建议从六个方面加快完善此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媒体、公益组织、航空公司、机场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多管齐下,提高全民健康乘机意识。二是加强对机组人员的培训,特别是针对常见疾病的识别、医疗器械的使用、救助措施的实施等,提升航空公司机上急救处置能力。三是扩大空中医疗志愿者队伍,推广“空中医疗志愿者”行动,充分利用卫星电话、空中Wi-Fi,开展机上远程医疗。四是推广登机前医疗咨询,减少空中紧急医学事件。五是提升机场急救处置能力,加强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的衔接。六是在征得旅客同意的基础上,建立“常旅客医疗信息”系统,为旅客提供全流程安全服务。
编辑:吴倩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