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出行观天色 如今路通百业兴
绵竹月季大道土门段。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通村公路。
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湖公路。
过去几十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荆坪梯子村和古路盐河村受位置地形所限,道路一直泥泞不堪。如今,荆坪古路环线公路建成,平坦顺畅的路面、清晰的道路标识、坚固的安防工程,便利了公路沿线群众和来往车辆。
荆坪古路环线公路是四川公路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曾经的四川,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更阻碍了四川的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公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勇拼搏,积极推进普通公路建设、强化管养、提升服务。现在的四川,早已实现了沥青路、水泥路和钢筋混凝土永久性桥梁的普及,公路质量和通行能力显著提升,有力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
边远高寒山村的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初期,原来四川、西康两省只有简易公路8581公里,缺少桥涵。新中国成立以来,公路交通建设成为振兴经济的重要基础,“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的理念深入人心。
不到40年,四川公路飞速发展。1988年年底,四川公路里程达9.5万公里,全省实现县县通公路。截至2018年年底,四川省已有公路约33万公里,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近40倍,高速公路约7238公里,一级公路约4178公里,二级公路约1.6万公里,三级公路约1.46万公里,四级公路约26.3万公里,等外公路2万余公里,通车公路总里程跃升至全国第一。
70年的沧桑巨变,换来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真切感受。阿拉龙村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昔色乡,“高寒山高坡陡谷深”,全村平均海拔3800米,是个“边远高寒山村”。
“小时候去一次县城得先走9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到雅砻江边,然后乘溜索渡江,麻烦又危险。渡江后还要走路,第二天中午才能走到县城。每年还有一半时间大雪封山,根本走不出村子。”78岁的巴姆谈起家乡阿拉龙村的道路巨变,感慨万千。如今,路通了,阿拉龙村群众进城不再艰难,大部分村民购买了摩托车,有的还开上小汽车,路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昔日出行观天色的日子一去不返。
“有路必养”提升出行服务品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路等级低,大多数公路都是砂石路,有些地区还有泥巴路。那时的养路工具只有十字镐、锄头、铲子等,且只能通过人力养护。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不断加大投入,投入大量资金,对普通公路进行大规模改建。路面由过去的砂石路、泥巴路全部修建成水泥路、沥青路。公路变好了,养护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开展。
截至2018年年底,四川省共建成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67个,实现所有市(州)全覆盖;新建、改建、维修养护管理站169个,大力改善了一线养护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造普通公路服务设施120个、公共厕所76个,丰富了普通公路服务内涵,提升了公众出行服务品质。
目前,四川乡镇交通管理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管养体系基本健全,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全面实现了“有路必养”,公路管养能力迈上新台阶。
飞速发展的管养能力还体现在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四川省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已逐步向现代化迈进,在管理信息化上,建立了四川省公路养护综合分析平台,开发公路巡查、灾毁调查、项目督查等信息化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养护宏观管理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在决策科学化上,四川建立了养护工程三年滚动项目库,全面推广预防性养护工程,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统筹建立科学环保的养护决策机制,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广“四新技术”、实用技术。
在养护机械化上,四川养护工程全部实现机拌机铺,淘汰落后工艺,大力提高沥青就地再生、厂拌再生技术的普及程度,实现再生过程全部机械化,确保再生质量可靠稳定。
在工程规范化上,四川全方位、全流程把关,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开展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带动养护质量全面提升。
到2020年,四川将实现“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养护机械化、工程规范化”协调统一的普通公路现代养护管理体系构建目标。
重大工程打通交通大动脉
1979年,成都梁家巷至天回镇10公里路段改建为一级公路,实现了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1987年,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成灌公路竣工通车;1989年,全省第一条高等级商品路大件公路北段全线正式通车;1997年,钢筋混凝土拱桥世界之最的万县长江大桥建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3年,实施国内第一条环保示范路川九路,促进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全国交通环保示范工程;2017年,世界上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通车,进一步打通了川藏交通大动脉。
几十年来,一个个重大工程是四川公路人的军功章。
2018年,四川完成77座溜索改桥建设任务,全面结束“溜索时代”,成功创建6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28个省级示范县,示范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四川将全面实现“100%乡镇通沥青路、100%建制村通硬化路”。
如今的四川,32条国道、115条省道纵横交错,1135条县道、7066条乡道经编纬织,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连通了全省各个市、县、乡(镇)、村。
70年来一组组不断跳跃变化的数字,记录下四川交通建设者铺路架桥的奋斗历史。未来,四川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肩负使命、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干线公路网和广覆盖的“四好农村路”网,扎实推动公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图片由 四川记者站 提供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