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路 再现新荣光——写在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济南小许家枢纽以东段通车之际

2019-08-07 10:11:45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王俊峰 驻山东首席记者 王赓 实习记者 翟永威 特约记者 谷艳 -标准+

改扩建后的济青高速公路。

创新应用“反开挖路段”僚机侧向喂料施工工艺。

旋转式防撞护栏。

路肩铣刨料回收利用。

边通车、边施工。

赤泥生态环境试验。

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让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济南小许家枢纽以东段提前5个月通车。

沥青路面整幅摊铺。

改扩建后的济青高速公路将大大提升通行能力。

济青高速公路新貌。

本网讯“山东的路、广东的桥”曾经叫响全国。7月26日,济(南)青(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济南小许家枢纽以东段通车,成为山东第一条由四车道拓宽为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山东第一路”济青高速公路的通行速度与道路容量得以大幅提升。据测算,改扩建后的济青高速公路将满足沿线城市未来10至20年内机动车增长带来的出行需求,“黄金通道”将继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由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高速)历经4年完成的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正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以科技创新、绿色节能为引领,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持续推进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责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公众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企业增加效益,为员工带来福祉,是我们的使命和坚守。”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庆忠表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山东高速人鼓足信心、铆足干劲,大力发展主责主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山东的路”再现往日荣光。

“工业化制造”理念成就品质工程

全长约309.2公里,途经济南、滨州、淄博、潍坊、青岛5市,串起24个县(市、区)、62个乡(镇)、458个建制村,工程线长、面广……

作为我国一次性改扩建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和我国首个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需要克服施工协调范围广、安全风险大、节能环保任务重、通行压力大、智慧高速建设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

正如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兼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吕思忠所言:“从规划、投资、建设与运营的任何一个角度看,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都堪称一项高难度工程。”

高难度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坚持,更需要视挑战为机遇的智慧和创新。

据了解,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审批涉及6个中央部委、8个省直厅局、沿线5市24县(市)区,6部委审批只用了58天。项目办超前谋划、精准发力,创新采用“包市”模式,高效快速梳理征地拆迁等项目前期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开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采用形象进度控制和投资进度验证双控管理,为项目按时保质交工通车创造良好开端。

在具体承建中,山东高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工程建设环节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建设工序上大胆采用“工业化制造”理念,在科研成果转化上运用项目化推进方法,最大程度满足了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这个高难度工程的质量、环保与智慧要求。

征地拆迁高效有序,路地和谐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面对建设初期征地拆迁的问题,山东高速专门成立了征地项目办,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沟通配合,共同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清点队伍,提前向沿线老百姓宣传征迁政策、建设意义,解释补偿政策法规和标准。

山东高速严格按照各地市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执行清点,做好过程影像跟踪,坚决杜绝多点、漏点、抢栽、抢种情况的发生,既维护了沿线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公司利益。

征地迁拆中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征地拆迁历时3个月零20天,顺利完成全线征地放线、地上附着物清点工作,为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创造了条件。

开局良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为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山东高速在工程质量管控上采取“工业化制造”理念,即现代工业生产中标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满足了工程质量高、工期短和边修路、边通车的安全需要,也更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过项目化、平台化推动人才形成合力。通过平台化管理,山东高速让绿色技术从实验到应用,实现了汇聚各方“智力”,为工程建设提供人才技术保障;通过项目制管理,山东高速制定了科技示范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科研项目月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科研项目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投入科研费用约4500万元,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边通车、边施工” 新老路面无缝拼接

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97.96亿元,本次通车里程为291公里,全线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山东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对其自身运营、区域路网的交通会带来较大影响,甚至有可能会采取断交施工,以保障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有别于普通高速公路改扩建,改扩建前的济青高速公路承担了山东省近15%的高速公路通行量,依赖其便捷通达性而催生、发展、壮大的企业、产业不在少数,很难想象济青高速公路一旦断交施工将会对其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面对困难和挑战,山东高速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攻坚克难,做到始终保持双向四车道通行下施工,真正实现了“边通车、边施工”。

如何解决“边通车、边施工”中新老路无缝对接的技术难题?

在山东高速的攻关下,改良出的“变形金刚”摊铺机,一次横向摊铺20.26米,超过了港珠澳大桥创造的18.26米世界纪录。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采用的沥青路面全幅无缝成型技术,成功实现项目主线新老路面一次性无缝拼接,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山东高速成立11支科技突击队,创新采用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监控等科技手段,对每个路段都进行交通安全评估,指导混凝土护栏、移动钢护栏等交通安全标志设置,形成施工区安全性能综合评价体系,将安保管理系统化、科学化。

“在施工现场,有不少锥桶安装了物联网芯片,这样一来,现场的交通动态信息就能通过锥桶中的芯片实时传递到高德公司的物联网平台,山东高速再把这些路况信息推送给过往司乘人员,起到提醒作用。”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工程处技术副处长马晓刚介绍。

山东高速还与山东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及项目沿线各级政府联合管控、科学安排、统一指挥,顺利实现限速限行、2次上跨桥集中拆除、3次交通转序的保障工作。种种措施在车流密集的济青高速公路上构建起了人、车、路有序共存的和谐“生产线”。

党建就是生产力,党建就是凝聚力!

“‘边通车、边施工’,工程质量要保证,施工进度也不能落下,山东高速以党建引领和保障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一流工程、示范工程。”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赛志毅表示。同时,山东高速进一步发扬奋斗与工匠精神,先后组织开展“春季百日大干”“大干45天,成功实现交通转序”“技术比武”“精品工程”“质量月”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进度,在工期紧张、“边施工、边通车”的情况下,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交卷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5个月,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废旧资源再利用 打造绿色示范路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会产生大量废旧沥青、混凝土、钢材等工程废料,如果处理不当将产生大量污染。

作为我国第一个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和新旧动能转换省级重点项目,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创造了多项工程技术与科技应用领域的世界第一,引领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走上科技创新、绿色节能之路。

记者了解到,山东高速通过创新建设理念,一改过去“先破坏,后治理”的建设方式,通过应用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实现了绝大部分工程废旧料回收再利用,解决了项目沿线土地紧张、节能减排和环保压力大、弃料处置困难等种种难题,在交通建设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氧化铝产业中的赤泥从废弃物变成了路基材料,这可是大创新!”

“以前想当然地认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就是绿色交通了,现在回头看一看,想法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把60%的旧波形梁护栏再利用,节省了近万吨钢材。”

……

正如山东高速的建设者接受采访时所说,他们用行动和成果诠释了为什么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能够成为交通运输部首个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

山东是铝业大省,但长期以来电解铝的副产品——赤泥却始终无法得到资源化利用。赤泥不但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进行堆放,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山东高速首次将拜耳法赤泥应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中,为解决山东铝产业污染难题提供了路径,赤泥综合利用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应用于路基的跨越。“在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滨州段,我们用1.33万吨改性拜耳法赤泥,铺设了4.9公里长的路基,这可是头一回!”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甲荣告诉记者。

面对改扩建中大量废弃桥梁混凝土、数万吨沥青路面铣刨料、数百公里长的旧波形梁护栏钢材,山东高速也没有“一丢了之”,而是联合国内几十家科研机构,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实现废旧资源再利用。

山东高速还在改扩建项目中应用了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和废弃结构混凝土再生集料高值化利用技术。

“借助该技术,我们实现了废弃混凝土、旧沥青100%再利用,其中40%为高值化利用,能节约大量砂石、沥青等道路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弃碴占地,减少碳排放。”刘甲荣说,“那些曾经为济青高速公路‘服务’超过20年的建筑材料也能继续发挥作用。”

此外,改扩建工程全线的旧波形梁护栏也实现了60%高值化利用。据统计,全线一共使用这种再利用旧波形梁护栏642公里,节省钢材近万吨,大幅降低了护栏工程造价。

践行绿色交通理念要精打细算,为了保证安全还要舍得科技投入。

太阳能发光交通标志可降低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旋转式防撞护栏能有效减少因车辆撞击力度过大引发的侧翻、抗凝冰沥青路在雪天时守护车辆往来安全……

在通车的济青高速公路上,记者看到了各种新设施、新设备,虽然成本比普通材质要高一些,却为济青高速公路的运营积蓄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除了绿色科技创新方面的重大成就外,山东高速同样注重建设中的绿色生态环保。“今年4月,项目办在滨州邹平垭口段石方边坡喷撒的草种已经长出了新叶。预计到国庆节,这些绿草会长到40厘米左右。”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工程处处长杨伟刚对记者说。

岩石路堑边坡上生态防护技术的应用让边坡不再“光秃秃”,稳定的草灌型护坡植被整体覆盖率超过75%;在桥台锥坡防护中,山东高速以生态砖替代传统六棱块,同样有利于形成坡面稳定的多样性护坡植被,以最大限度恢复济青高速公路的生态景观……

2017年,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获批全国第一个立项的高速公路改扩建绿色科技示范工程,为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打造出一条以科技创新、绿色节能为引领的新路。山东高速也通过创新发展,掌握了一系列路桥建设核心技术,提高了我国公路建设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赋能助力“山东的路”全面升级

“当年修济青高速公路的时候,几乎所有设备和技术都要从国外进口,许多技术标准和参数也是来自国外。”1990年,济青高速公路动工时,吕思忠还是第六标段的一名建设者。时至今日,看着修路设备由进口变成国产,高速公路也越来越绿色智慧,吕思忠不禁感慨:“这是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如今,驱车行驶在宽阔的八车道济青高速公路上,一路畅行,视野开阔,两侧青翠的生态边坡更是令人赏心悦目。过往司乘人员不仅能够体会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温馨和便捷,“ETC无感支付”车道的启用,让汽车的通过时间只有1秒。相较传统现金交费车辆,速度至少提升8倍。

济青高速公路不仅实现了服务区同步运营,而且开通了全国首批“ETC无感支付”,支持协同信联支付、移动支付。山东高速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为“山东的路”赋予了智慧新内涵。

据悉,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增收费站7处,其中临淄东、淄博高新区、邹平东、章丘(刁镇)收费站,率先实现了“ETC无感支付”。同时,4处收费站安装智慧收费亭38套,是山东首批按照交通运输部《标准化ETC专用车道总体技术方案》进行建设的高速公路收费站。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山东高速运用新一代信息、数字技术,在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中推出智慧预警、动态导航、智能语音交互等一系列创新服务,让“智慧”成为这一科技、绿色工程的又一个示范标签,能多样化满足交通运输发展需求,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并加速我国数字交通产业化与交通产业数字化进程。

山东高速正在以创新智慧助力“山东的路”再次走到全国前列。

2018年8月,山东高速组织了全国公路改扩建技术交流暨济青高速公路绿色科技示范工程现场观摩会,吸引了近30个省份的500余名代表来现场观摩。山东高速在路桥运营产业板块上践行“行业领先+资本驱动”战略,加快向“智慧高速运营商、资本运营投资商、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高速“十三五”期承担的13条总里程1168公里、总投资1326亿元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目前已建成8条,全部提前通车。今年,将有4条共463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占山东全年高速公路计划通车里程的五分之三。尤其是历时4年再造新济青,不仅扩宽了路面,更赋予其绿色、科技、智能等新内涵,为再塑“山东的路”这一金字招牌吹响了冲锋号。

今年,山东高速还主动对接地市,跟踪2条共88公里高速公路项目,推动山东省综合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山东的路”全面升级。

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交通保障头号工程——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成通车,为提升交通护航新动能拉开了序幕。山东省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占比从16%提高到23%,等级标准有了大幅提升,通行能力全面增强,必将更有力地支撑保障现代化强省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

据统计,到今年年底,山东将有9条共771.5公里新建或“四改八”高速公路通车。届时,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447公里。到“十三五”末,山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7400公里,重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1780公里,占24%;到“十四五”末达到8200公里,其中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超3300公里,占40%以上;到2035年达到9000公里以上,其中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超5400公里,占60%以上。各综合交通通道内均包含2条以上贯通通道的高速公路,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间将形成3条贯通通道的高速公路。

“我们将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坚实交通保障。”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江成表示。

□项目名片

济(南)青(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青岛即墨区朱家官庄的新主线收费站,自东向西依次经过潍坊、淄博、滨州,经唐王枢纽互通立交与G35济广高速公路连接,终于济南零点立交。根据国家最新的“71118”高速公路网规划,济青高速公路为规划中的“横五”线,其中青岛至济南唐王枢纽段属于G20青银高速公路,唐王枢纽至零点立交调整为G35济广高速公路的起始路段,是山东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横二”线路。线路全长约309.2公里,其中,小许家枢纽以东段路线全长约291公里,小许家枢纽以西段路线全长约18公里。既有高速公路为双向四车道,改扩建后为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公里,采用“高速公路两侧拼宽为主、局部单侧或两侧分离加宽为辅、部分路段采用高架桥”的加宽方式,标准路基宽42米,全线新建或改扩建32处互通式立交、7处服务区、1处停车区、25处收费站。济青高速公路在改扩建期间,仍保持正常通行。

本版图片由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提供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