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流”谱写新时代交通海事新篇章

2019-10-15 16:58:57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曹德胜 -标准+

本网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交通运输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海事系统紧扣时代脉搏全面履职,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保护水域环境清洁,保障船员整体利益,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人民利益,开创了安全监管新局面,开拓了服务发展新境界,树立了大国海事新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体制日趋健全,法律法规框架体系逐步完善,海事装备技术正逐步迈向现代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国际海事地位稳步提升。交通海事人用青春和热血写下了壮丽诗篇。

使命召唤前行。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已成为新时代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总抓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这进一步为交通运输行业指明了努力方向,吹响了再出发的号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交通海事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水上主要行政执法力量、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主力军、全球海事治理体系的建设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三化”建设为统领,全面履行“三保一维护”职责,以“五个一流”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支让党中央放心、人民满意,服务交通、奉献社会的海事铁军,全力当好交通强国建设的排头兵、示范者。

提供一流海事服务。当前,海事的服务保障能力与国家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要全方位支撑交通强国建设,将从增强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入手,实现水上交通安全有序、便捷、高效,基本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水上交通事故;从强化船舶污染减排、夯实污染防治基础、引导船舶绿色发展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减少船舶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水域环境清洁;从建设高质量船员队伍、推动智能航运发展、提升水上交通效率、优化航运营商环境等方面入手,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从全面深化海事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海事法治水平、扩大社会参与等入手,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有效实施,让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充分彰显维护国家海上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作为。

实现一流航海保障。现代信息技术与水运行业的深度融合,智能航运、绿色航运已成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时代变革。要适应这种趋势,今后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装备等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发展多系统、多网络、互联互通的综合航海保障平台,提供层级递进的立体导助航服务、多元化的海事测绘产品、高效可靠的水上安全通信服务及海上空间信息服务。建成覆盖全面、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航海保障体系,科学规划航路、锚地,导助航设施先进可靠,深远海测绘实力显著增强,实现水上安全卫星通信全球组网,推动航海保障向立体化、智能化、全球化发展,让航海者享受优质的服务保障。

打造一流海事队伍。海事具有鲜明的队伍建设示范性。实现交通强国建设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牢记初心使命,铸牢铁一般忠诚。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引导海事队伍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勇挑重担,铸就铁一般担当。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督察巡查机制,确保队伍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执行有力,形成正风肃纪长效机制,铸成铁一般纪律。为此,将加强人才发展规划,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培育高水平人才梯队。提高班子整体效能和管理水平,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健全干部奖惩机制,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交通精神引领,培育海事特色文化,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建成一流设施装备。经过70年的发展,虽然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事设施装备体系基本建立,并逐步迈向现代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但海事设施体系的基础性,决定了要加快设施装备的全面升级,以全面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的需要。今后将通过优化岸基设施和装备布局,构建满足不同能力建设的海事机动装备体系,建造全球航行的海事巡航救助一体化船舶,建设无人机、直升机、固定翼机群等,打造岸基、海上、空中和空间一体化的设施装备体系。通过建设“陆海空天底”全面覆盖、动态感知、泛在互联的水上交通安全一体化防控体系,推进智慧海事建设,提升深远海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海事设施装备水平跃居国际前列。

形成一流国际影响。海事具有鲜明的管理活动国际性的特征属性。在交通强国战略中,将对标国际一流和世界前列目标,全面提升国际海事事务的制度性话语权。参与全球海事治理,持续加大国际海事公约制(修)订参与力度,成为国际海事标准制定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海事应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中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前沿国际规则制定方向。扩大国际合作格局,加强与其他国家海事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提升国际合作能力。建立高层定期对话机制,推动建立合作新平台,强化区域、双多边海事合作。完善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运行高效、内外协同的海事国际事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国际合作政产学研合作网络,强化国际化人才梯队培养与输出。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在新时代、新使命下,交通海事人将牢记初心和使命,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精准把握海事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方位坐标,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一往无前,努力实现海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交通强国建设当好先行、不懈奋斗!

寄语新时代

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 刘功臣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新的起点,海事事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上行政执法队伍,全国海事系统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交通强国建设框架内,以“三化”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海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绿色航运发展,完善数字海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干净担当的海事队伍。

新时代的中国海事,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统一领导,紧紧围绕“三保一维护”海事职责,以建设人民满意海事为目标,纲举目张,顺势而为,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经济执法系统和国际领先的海事管理机构。

全国劳动模范、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苏贵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权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和人民利益,是党和人民赋予海事部门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初心如磐,使命如山,需要我们树立宗旨意识,着力创新服务,建设人民满意海事。

在新时代,海事人要坚持以“三化”建设为统领,对标革命先辈和党员模范,怀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情怀,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守正创新,用初心和使命引领海事高质量发展。

忆往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青年一代的海事人胸怀远大理想,奋力谱写交通强国海事新篇章,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管委会主任 陈柯先

自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挂牌以来,海事部门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着力在提升服务水平、推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推出了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服务措施。

其中,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批全国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的“实施船舶安全检查智能选船机制”,以及得到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充分肯定的“推动形成国际绿泥石海运规则中国标准”,有效助推了营口片区航运业的发展建设,为凝聚起推动自贸区发展的合力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

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海事部门继续发挥监管服务优势,不断赋予创新制度生命力,持续推动海事创新举措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第一位LNG船船长 李军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航海经历的远洋LNG船船长,由衷地为祖国航海事业的迅猛发展感到无上荣光和自豪!

20多年里,我经历了中国船员队伍的发展壮大以及船员群体社会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海事部门通过“口袋工程”“幸福船员”等多种平台,让船员有了更体面的工作和生活。随着海洋强国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期待海事部门能够不断完善船员培养方式,进一步改善船员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了解船员、爱戴船员,逐步形成争当船员的文化氛围。

站在新起点,希望中国海事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海事组织船员业务规则、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我国实现船员大国向船员强国的转变。

【大事记】

●1949年,设立交通部航务总局。

●1973年,我国首次正式参加国际海事组织大会。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施行,其为我国第一部水上交通安全法律。

●1989年,我国首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1998年,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次年,正式启动水监体制改革。2005年,改革结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实现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监督管理。

●2013年,全面完成直属海事系统行政机构核编转制,整体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管理。

●2018年,原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转交通运输部,归部海事局管理。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版图片由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提供

编辑:王禹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