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道局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侧记
积跬步,致千里。
经过一次次思想解放,一项项创新推动前行,到2019年这个重要节点,长江航道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
日前,记者深入长江一线深切地感受到,满怀对未来美好生活新航道的向往,秉承“一切为了畅通”的核心价值观,长江航道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推动长江航道公共服务进入现代化高品质发展新征程。
“数字魔方” 撬动2600公里长江干线
12月17日上午9时,武汉青山石化5号码头。大副罗超轻轻操舵,驾驶着油轮从码头调头驶离,不时看一眼船载设备上的长江电子航道图。这张图已成为他行船时的“眼睛”,尤其是在大雾、大雨等天气,和转弯、会让时。
在长江航道局最基层航道站点,通过这张图,一线航道人员可以便捷地监管现场,而航标船的工作轨迹又成为“数据源”。
在基层航道处的航道运行指挥中心,通过全辖区航道航标要素信息的电子巡查,实行统一调度、督促落实,数字航道成为提高工作效率、质量的利器。
在长江航道局数字航道主中心,“数字航道”是长江全线航道维护数据汇总、管理分析、区域协调、任务下达、辅助决策的“大脑”,改变了过去航道管理数据只能层层上报、汇总,而任务指令也只能层层下达、分解的状况。
负责“数字航道”开发建设、运行维护的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还在不断升级这个“数字魔方”,不断集成嵌入管理、服务等多维度数字模块……
采访中记者发现,长江“数字航道”自9月底正式全面联通后,长江干线2687.8公里航道的航标、航道水情、航道尺度等信息全面互联互通,“运行状态可知、维护工作可控”,开启了全新的长江航道“活力之源”。
“长江航道要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充分提供基础性、先导性功能,就必须主动作为、主动创新,将‘数字航道’打造成为激发长江航道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长江航道局局长付绪银表示。
他表示,当今世界,数字技术并非尖端科技,但要将这一现代技术运用于长江航道这一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都十分传统的行业,却无异于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化技术革命。经过多年的建设,长江航道搭建起了“一主六分七中心、一图一站三平台”复杂而庞大的智慧工程,以今年全线联通为重要标志,“数字航道”已经在长江航道内外掀起了一场信息化技术革命的浪潮。
对内来说,不仅推动了长江航道由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长江航道管理活动“远程看、坐着管、走着用”,而且,依托“数字航道”这根全链条,航道生产和对外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联通了很多深层次问题,倒逼全流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对外来说,面向航行船舶、港航企业、社会公众等,实现了长江航道信息资源数字化,进一步给用户提供更加及时、便捷、高效的长江航道公共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数字航道”的支撑下,长江航道人自主研发的长江电子航道图已贯穿长江航道全线,并通过长江航道图App、长江航道在线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让用户享受便捷服务。
其中,长江航道图App在2017年上线运行后,用户已超过6万人,成为“手掌上的航道”,为用户提供“指尖上的服务”,成为船行长江时的“水上高德”。
更为难得的是,依托长江电子航道图的个性化服务,很多港航企业和单位经过二次开发,应用到航行参考、船舶监控、水上安全、港口物流等领域,取得良好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数字航道”每年可实现长江干线全线航标数据更新不少于10万条,电子航道图数据更新1500幅左右,水位数据年交换传输与更新不少于40万条次,为沿江地方政府、港航单位、航运企业、营运船舶、社会公众提供了及时、顺畅、便捷的航道信息服务。
■观察
怎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长江航道人一直在思考、实践。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品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他们用“数字航道”发出一场“数字革命”,切实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管理与服务“干支联动”
“前方有丁坝,请注意安全行驶!”当记者乘坐的航标船行至汉江天门段时,湖北省天门市汉江航道管理段负责人杜海波手机上的航道图App语音提示道。
在App上,航标船是一个蓝圆点,随着船舶航行而同步移动,附近的大桥、港口、浮标、船舶等信息与现实一一对应,“真实+虚拟”的航标与助航标志结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船舶电子导航。而且,航道、航标情况,水下地形、碍航物分布情况,一点屏幕便知。
“我们段负责管理80公里汉江航道,自从用上汉江电子航道图后,结合航标遥控遥测系统,航道管理变得得心应手!”杜海波表示。
据了解,今年9月27日,汉江钟祥至汉口375公里的汉江电子航道图正式运行,与长江电子航道图无缝对接、同步运行。从此,不仅让汉江航道管理部门获得便利,来往于长江干线和江汉的船舶,可以连续、顺畅地获取丰富直观的航道助航信息。
“船舶是干支联动的,要求我们的航道服务也应干支联动。这种联动,不应只是基础设施的联动,还必须有信息的联动,‘数字航道’是一个绝好的桥梁。”付绪银坦诚地表示。
记者了解到,借助“数字航道”的“桥梁”作用,长江干流航道和汉江航道之间实现“数据互享、信息互通、服务互联”,并带动长江支流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有了电子航道图的基础作用,汉江航道的管理、服务正稳步迈上新台阶!”对此,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局长王阳红感触颇深。
据介绍,过去汉江航道管理部门与长江航道管理部门联系较多,但苦于无有效的信息化通道,干支航道服务的联动一直难以实现。今年9月在汉江300多公里航段首先开通电子航道图后,与长江干线同标准、同规范、同功能,为船民和公众提供的服务也就真正迈上新台阶。
而且,有了“一图”以后,把AIS整合进来,结合航标遥控遥测系统,航道管理更科学、高效。通过“一图”可以“纵览长江通汉江”,实现了船、企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了航运信息交互服务水平。
据了解,湖北省正稳步推广三峡库区香溪河、清江等支流的电子航道图,下一步还将在境内其他几条支流中推广。他们还计划以电子航道图为基础,开发相关管理平台、服务系统等,让服务更高效,管理更有力。
如今,长江电子航道图已经与汉江、赣江“干支联动”,更多的“干支联动”工作正稳步推进中。看到良好的效果,广东、广西、江西等省区的航道部门纷纷前去参观、取经。
■观察
长江是内河水运的“龙头”,但这个“龙头”不能停留在长、大、多等方面。可喜的是,在实现“自我联动”的基础上,长江航道积极与支流联动,让生产、服务模式在支流得以复制,并向全国内河辐射。长江航道在真正起到“龙头”作用。
擦亮行轮的“眼睛”
长江上游三峡段,江岸垂直如刀削斧砍。从巫山鳊鱼溪至奉节江巴石,全长62公里的三峡库区航道示范段,每2公里就有一座航标,统一着红白或黑白装,相互映衬,引导行轮安全航行……
长江中游,桥梁众多,码头密布,航标易被撞受损,新更换的以复合橡胶材料为主的新型标志船,可承受巨大拉力,还不会开裂变形,更有保障。
在长江下游航段,宽阔的江面上左黑右红一组组浮标交相呼应,直径3米的浮鼓上下浮沉,颜色鲜艳、稳定性佳,指引着江海直达大型船舶的航向。
记者在长江采访看到,江水自西向东,而两侧航标交相辉映,标示航道、助航导航,像行轮的眼睛,无声地引领着船舶安全前行。
“以前航标规范不统一,岸标布设位置也不起眼,对船舶的引航效果较差。经过3年专项行动,长江航标旧貌换新颜啦!”指着岸边规范统一的航标,长江航道局航标处副处长李峰感慨万千。
李峰所指的专项行动,就是长江航道局自2017年开始实施的“擦亮行轮的眼睛”航标专项行动,如今,专项行动已近尾声。
据了解,专项行动中,长江航道局上下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实施内容、责任单位、时间节点等,狠抓落实。
在制定或完善10项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统一航标外形尺寸、颜色、名称标识,规范了浮具编号、维护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等;按照“宜岸则岸,宜塔则塔”原则推进航标大型化,公用航标全面淘汰了6.7米浮具,部分杆形岸标改设为塔形岸标;围绕“船舶既要走得了,还要走得畅、走得好”原则,主动上门征求相关管理单位、航运企业和船员的意见建议,对60余处航标配布进行优化调整;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让航标更好地适应环境需求……
“航标的外形、颜色统一了,有的标变大了,配布也更加合理,让我们行船时更加有安全感了!”长江航道人的汗水和心血,被船东们看在眼里,明在心里,挂在嘴上。
3年来,长江航道船东满意度每年都有所提升,今年更是突破90分,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航道有界,服务无界。预计到“十三五”期末,长江干线将基本实现以“标志大型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反应快速化、定位高精度”为特征的航标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港航企业和沿江经济发展。
■观察
聚焦公共服务,刀刃向内,努力改变航标规范不统一、岸标布设不起眼、引航效果不佳等诸多不足;眼睛向外,从“盯着工作”转向“盯着行轮”,长江航道人的用心、用情,无疑温暖了行船人的心。
科学维护顺应自然
今年11月份以来,受上游来水及三峡调度的影响,长江中游水位达到116年历史记录以来最低值,多个重点浅点航道尺度持续紧张。
面对极枯的严峻形势,长江航道人却相比往年同期显得从容淡定。“两江一口”(枝江、九江、太平口)等重要浅点也未出现过去疏浚船舶日夜酣战保畅的局面,更未出现航行船舶在这里待航、断航、阻航等情况。
为什么在今年特殊时期,长江航道人还能平稳地确保维护水深?
“这和长江航道局科技兴航、科学组织航道维护工作是分不开的。”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成涛表示,长江航道局组织加大了跟踪观测研究力度,开展了水情及重点河段航道条件预测,并及时提前组织力量进行疏浚保畅维护,取得切实效果。
据了解, 作为长江航道整治与维护的技术支撑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搭建专门团队,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跟踪分析,对一些枯水期易出现“梗阻”的重要河段如“两江一口”等建立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摸清规律,并积极开展中短期航道条件预测、预报,为长江航道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提前维护,可以用较小代价,大大减轻枯水期航道维护及通航压力,更减少以前‘不行了再挖’导致的停航、限航局面。”长江航道局疏浚养护处处长高凯春感慨地说。
在此基础上,各级航道部门精心组织,加强航道应急值守和处置工作,牢牢掌握了枯水期航道养护工作主动权。同时,实行航道疏浚维护市场化、推行工程项目化管理等,也让枯水期的航道维护工作更加从容。
记者了解到,今年枯水期来临之前,长江航道局在科学预判的基础上,提前安排了140余艘航道维护工作船舶、15支测绘队伍和25艘挖泥船投入航道维护工作,确保了全线13处一类重点水道和22处二类重点水道安全畅通。
长江中游著名的沙质“浅点”太平口水道,就是“以科研为基础,提前处置”的很好例子。
据了解,2012年以来,太平口水道航道形势迅速恶化,每年均需高强度疏浚维护,尤其是2018年最为严峻。为此,他们常驻现场,密切跟踪航道变化,并通过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揭示水沙运动与航道演变规律,持续动态编制针对性的疏浚方案,最终平稳度过2018—2019届枯水期。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引流塑槽”理念,作出了沿岸槽已具备开通条件的科学判断,并组织力量在今年5月6日、7月11日两次对水道疏浚施工,将航槽由河心槽改走沿岸槽,上段主航道由南槽改至北槽。
目前,太平口水道主航道已恢复到10年前格局,既保证了横跨水道的荆州长江大桥的安全,也有效提升了航行船舶安全。
不仅在太平口水道,经过提前部署,今年9月在水位很高、水面相对较宽时,长江航道局就对芦家河、枝江、江口、大埠街水道提前疏浚,确保了枯水期的畅通。
依托科技,准确预判、提前研究、科学疏浚,极枯期行舶也似闲庭信步,长江航道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观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研为基础,加强观测、分析、预判,由此“提前下药”“对症下药”就有了基础,航道维护疏浚也从“经验主义”转变为“科学理性”,一条更加安全、顺畅、绿色的航道就更加有了保障。
再掀“数字革命”
新时代必须有新作为。尤其是随着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必将对长江航道公共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十四五’期是长江航道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生死之战’的五年!”付绪银对记者表示。
他坦言,“十四五”期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长江航道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年的经验表明,“数字航道”工程使长江航道经历了一次思想、技术、行为、管理等多层面的革命。今后要进一步转型发展,已全线联通的“数字航道”自然是重要抓手。
当然,要彻底转型发展,内部管理还面临着诸多不适应,需要对航标船功能、站点等多方面进行重新建构,因此明年乃至今后几年,“全面深化改革”仍将是年度工作重点。
长江航道不是长江航道局的航道,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航道。为此,付绪银表示,长江航道局没有理由因为自身服务水平的低下而使长江航道通过效率低下,必须在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整个链条、全线数据的联通。
这更需要以“数字航道”建设为基础,建设高性能的数据交换体系,尽可能集成航道生产作业、船舶、航运等数据,搭建数据“高地”,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通过“数字航道”建设,全面建立“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的长江流域航道感知网,让长江航道无缝融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全面实现航道养护精细化、航道应急处置快速化、航道管理便捷化、航道服务智慧化,以便更好地为船舶用户和社会公众服务。
未来,还必须进一步践行“长江大保护”要求,做绿色生态长江的维护者,努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付绪银表示,在2017年4月竣工验收的荆江航道整治一期工程,长江航道人开辟了生态航道建设先河;2018年11月开工的武安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涵养区、生态湿地等创新举措,努力实现了航道整治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共处。
在长江航务管理局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筹部署下,他们还积极推进疏浚土综合利用工作。2019年,疏浚土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与五省一市签订了相关疏浚土综合利用备忘录,合力将疏浚土“变废为宝”。
但这还远远不够。今后在长江航道整治和维护中,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因势利导、综合施策”的治理原则,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提炼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航道“长江经验”。
“明年和‘十四五’期,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住黄金期,当好‘先行官’,全面建成以‘数字航道’为核心的长江航道公共服务体系,真正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江航道高品质发展新路子,为交通强国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付绪银表示。
■观察
思想引领前行。一直以来,以“开辟美好生活新航道”为根本遵循,长江航道人一直在努力苦练内功,提升能力水平,用优质、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努力做好内河航道“先行官”。
本文图片由 长江航道局 提供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