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相撞、爆炸起火,平日里进进出出的航道被堵得严严实实,给来往船舶造成极大影响。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接到指令后紧急部署,出动多艘专业船舶、逾百名应急队员进行应急打捞作业。船东能承担昂贵的应急抢险处置费用吗?
通常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会理赔。在水上交通领域,船舶保险也起到类似作用。但水上事故要复杂一些,通常由于相撞的船东投保的保险责任限额低,船东作为受害者可能被迫破产,而巨额的应急抢险处置费用无处补偿,只好由打捞单位填补成本。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作为海上救捞队伍的一员,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副队长金锋曾多次面对这样的难题和困境。
随着航运事业的持续发展,船舶搁浅、沉没甚至爆燃等水上事故时有发生。金锋建议,提高船舶保赔险限额,并设立水上应急处置赔偿基金,解决应急处置经费,保障航道水域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清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金锋说,解决应急抢险打捞和防油污费用最合理的途径,是通过商业保险进行保障赔偿。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船东保障和赔偿责任保险来解决打捞费用问题,国外对船东承担防污、清污和残骸清除等责任要求非常高,船东一般会通过投保高额的保赔险转移风险。他建议,参考国际惯例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提高船东投保的保赔险责任限额,既保护船东利益,又确保应急处置费用来源,为打捞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16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索赔指南》,用于指导我国海域发生的船舶油污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油污损害及相关费用申请基金赔偿或者补偿。
“打捞行业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设立水上应急处置赔偿基金。”金锋说,通过申请基金补偿,减小企业成本压力,真正让海上“逆行者”有保障、不吃亏。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金锋认为,提高船舶保赔险限额和设立水上应急处置赔偿基金可以互为补充,一个是从商业保险的角度保障应急处置费用来源,另一个是从政府财政角度以应急处置基金的形式进行兜底,这对健全海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