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经过乡村,尤其是建筑工地附近时,总能遇到大货车,跟在后面不仅遮挡视线,遗撒的砂土飞扬起来乌蒙蒙的,路都看不清,一辆车就是一条污染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在各地调研时,对此深有感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标是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魏世忠指出,驰骋在乡间公路上的货运车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货厢或货物未作好封闭措施,渣土、矿石等运输车辆常发生抛撒,经过后续车辆反复碾压,形成浮尘等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他建议,封闭货车货厢,把美丽还给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各地遵循的发展路径。“乡村环境保护工作更应扩大视野,全面提升。”魏世忠告诉记者,目前多地已经在严查此类现象,要求货车规范货物装载,作好篷布遮盖,严禁抛撒滴漏。
但是,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货厢全封闭,篷布等遮盖效果不尽理想。在货物装卸不规范、道路状况不佳等情况下,货车沿途抛撒滴漏的现象仍然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国家鼓励货运经营者实行封闭式运输,保证环境卫生和货物运输安全。“我国封闭式厢车仅占货运车辆保有量的7%至8%,但有些发达国家的比例高达90%以上。”魏世忠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距今已10余年,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因此亟须对相关法律法规作出适应性调整。
魏世忠建议,强制货运车辆在生产制造阶段加装封闭式设施,且采用刚性封闭,避免缝隙过大,并加以软连接,装卸货物时方便打开货厢;同时应对现有货运车辆进行封闭式改造,对运营单位及个人给予适当补助。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