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战高原 为冬奥会奉献精品工程

——中铁城建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工程项目建设侧记

2021-05-14 13:40:41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刘鹏 -标准+

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年轻团队,在呼伦贝尔高寒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历时36个月,完成了大道速滑馆、冰球冰壶馆、媒体中心运动员公寓及室外市政共计80908.46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施工任务。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时刻以建造精品为己任;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不忘初心,继承并发扬着顽强拼搏、勇争一流的“铁军”精神。

中铁城建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工程项目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自治区首个可同时举办大道速滑、短道速滑、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大型国内、国际A级赛事的冰上运动场馆,也是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主赛事场馆,也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备战、集训、练兵场地。建筑外观以蒙元文化为特色,主格调突出“卷云”“哈达”为特有风格,富有时代气息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鲜明特征。

该项目自开工以来,一直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为把该项目建成高品质的工程,项目部始终高度重视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在攻坚克难、工程策划、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一直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还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并先后获得“全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中国钢结构金奖”“铁建杯优质工程奖”。

攻坚克难,解决难题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工程项目处于我国高寒区,冬季严寒漫长,地面积雪时间长,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一盆水泼出去瞬间结冰,冬季严寒漫长,地面积雪时间长。因气候环境恶劣,每年的有效施工时间仅有6个月,实际可利用时间只有总工期的一半时间,为加快施工进度,根据呼伦贝尔市当地夏季气候条件(早晨3:57分日出,晚上8:30分日落),施工班组采取“两班倒”工作制,第一班工作时间为4:00~12:00,第二班工作时间为12:30~8:30,充分利用夏季时间进行抢工。该项目安全总监杨前成回忆说。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加快进度,项目部根据提前策划,制定好节点目标,根据施工目标制定相应的人员、材料、机械、资金、技术等施工保证措施,每个工序细化到周到天,确保工程推进有条不紊,按时完成工期任务,提前策划对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技术负责人孙辉伦介绍。

面对施工中的各类难题,他们充分利用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攻克难关。采用施工现场合理划分施工流水段、桁架工厂下料、切割,散件发运、场外分段拼装,合拢成整段,履带吊双机抬吊,逐步挪动就位等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难点问题。

针对本工程钢结构工程体量大,跨度大,单个构件重量大、构件数量多等施工难点进行逐项剖析和分解。利用BIM技术进行过程优化,开展QC等多种技术手段,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困难。

尤其是一期大道速滑馆采用大单层大空间结构,单层高度和空间跨度在当地建筑中首屈一指,他们采用张弦式钢桁架结构施工工艺以实现大单层大跨度需求,使用的钢材是Q345B特种钢;而且屋面钢结构大跨度张弦桁架梁造型复杂,每根腹杆的长度及端部坡口均不一致,要求杆件放样精度高,且杆件放样工作量大;张弦桁架梁需在地面分段拼装后在空中完成对接,空中定位难度极大。项目部经过反复试验,选用TEKLA软件对图纸进行深化,建立张弦桁架梁的三维BIM模型,根据模型对构件进行自动放样并编号,提高杆件放样速度,并保证放样结果的准确。大跨度张弦桁架梁测量定位是运用全新的方法进行放样,而为了获取设计图纸上张弦桁架梁各个部位的准确三维坐标位置,通过张弦桁架梁的三维BIM模型,再运用Autodesk CAD对其三维模型定位,获取准确的三维坐标,然后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方法,对张弦桁架梁进行现场实地的测量放线,确保放线工作准确、高效。该技术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工法。

如果说一期张弦式钢桁架结构施工是钢结构的技术核心,那么二期冰球并壶馆施工也采用大单层大空间结构,不同于一期的是份东西两个独立的区域,为节省资金,他们采用了正方四角锥钢网架结构,钢网架采用周边上弦多点支承与混凝土结构柱,螺旋球节点、局部焊接球,在承担负荷压力、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网架施工采用高空散拼法,通过对高空散拼技术优化改进。在跨中搭设起步架,由中间向两边同时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

通过技术总结,项目荣获多项科技成果,《大跨度张弦桁架梁施工工法》、《大型场馆异型金属屋面施工工法》、《大跨度弧形混凝土连续斜梁施工工法》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工法。该项目于2020年7月成功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精心策划,节约成本

“该项目在施工流程、方案优化和变更等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之下,项目部利用主体结构、二次结构、粗装修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做了相应的策划,精心编制机械计划,根据冰球冰壶馆各分项工程的实际,优先选择吊重量大、塔臂长的塔吊,提高了施工速度,有效降低了综合成本。”该项目负责人刘志强说。

“那段时间,我们都盯在工地,吃饭、睡觉在工地,夜里做梦都是施工。每一个细节都要深入推敲论证,确保安全性、可行性。”刘志强感慨道。

在桩基础工程施工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基础,通过对两栋楼采用平行施工的方式组织施工,在媒体中心安排两台桩机从东西两侧S形向中间推进施工,在冰球冰壶馆安排一台桩机从西侧S形向东推进施工,在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24小时不停歇施工,本来预计60天完成的任务,超前30天就完成了,从而缩短了工期,节省了人工费用。

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在钢筋混凝土柱顶对钢结构支座埋件进行预埋,在主体结构混凝土还未达到设计强度时,通过验算模板支撑体系,在确保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网架安装,通过钢结构提前穿插施工,可有效缩短工期20天。

同时,他们在精装修工程施工前,对原精装修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积极与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沟通,主要对一些施工难度大,进度缓慢、利润低的分项工程进行了变更,从而保证了施工工期,为企业创造合同外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狠抓标准,提升品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严格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扎实推进标准化,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绿色施工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项目自一上场开始,就确定质量创优目标。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各个工序质量标准,坚持落实公司质量管理“四项制度”(工序交接检制度、样板现行制度、关键工序旁站监督制度、实测实量制度)执行标准和工作要求,对所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追根到底”的措施,以加强技术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该工程荣获“铁建杯”优质工程奖。

为有效防治高空扬尘,该项目部也是创新举措频出。他们在建筑物塔吊、场区内安装自动水雾喷头,设置PM2.5检测仪,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当PM2.5达到预警数值时,报警装置启动,自动水雾喷头开启。对于施工场内裸土,采用覆盖,防止扬尘,并在大门处设车辆自动冲洗设备,防止环境污染。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实际,本工程采用了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大项20分项,包括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施工噪声控制技术,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高性能门窗技术,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最终该项目成功荣获“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并且《一种金属屋面导水槽》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项目全体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一、二期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各项施工节点目标,一期工程于2018年12月19日竣工,二期工程于2019年6月24竣工,并于2019年12月3日移交呼伦贝尔市体育局。项目经理刘志强表示:能够如期完成合同工期是项目全体员工努力奋斗的成果。我们将继续发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铁军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项目收尾的各项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高标准兑现业主承诺,为业主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编辑:公路中心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