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图阿拉往事又逢新

2021-05-27 10:55:37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姜昌昆 -标准+

走进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赫图阿拉城,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导游的带领下,于一座座古朴沧桑的古建筑间,记者追寻着400多年前清王朝的发源。

掩映在群山中的赫图阿拉城拥有汗王寝宫、昭忠祠、汗王井等一大批古建筑,是记录中国历史和传承民族习俗的重要平台。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这些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曾一度无人问津。“因为路远又不好走,别说省外,就是抚顺当地人都不爱来。”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抚顺”,市交通运输局公路水运科科长崔万寿提起当年,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转机出现在2010年。这一年,随着沈吉高速公路抚顺至通化段和辽宁省内桓仁至永陵两条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并交会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原来的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中枢”。历经400年沧桑的赫图阿拉老城重新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随路而来的是旅游业的红火。赫图阿拉城景区党支部副书记唐旭哲告诉记者,2010年之前,景区年接待游客不足5万人次,经营收入约为200万元。近年来,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赫图阿拉城的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情况最好时,年接待游客接近50万人次,年门票收入突破640万元。

受益的不单是赫图阿拉老城,距离老城5公里外的清永陵也搭上了交通“便车”,游客人数连年递增,每年接待超过10万人次。

有了老城和“满清文化发祥地”这块金字招牌,加上不断加密和完善的旅游路,沿途村镇的创业激情也被点燃。当地以清代四合院为原型,打造特色民宿,将满族特色庭院、火炕等民俗元素与满族建筑融合,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满族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

赫图阿拉村党支部书记罗天成告诉记者,全村围绕老城大力发展满族特色文旅产业,开民宿、搞餐饮,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旅游升温也带火了满绣、满族地秧歌、满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衍生品。在赫图阿拉村的兴京满绣坊,满族刺绣娃衣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兴京满绣坊负责人桑菊说,“交通流”带来了游客,也带来了“信息流”,正是因为客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桑菊和同事们才开拓了新的电商业务,为时下流行的手办娃娃制作满族刺绣娃衣,成为不少年轻动漫爱好者的抢手货,产品已销往20多个省份。

编辑:李源源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