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再出发——党建引领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1-06-30 16:31:06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焦杨 -标准+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如果时间有刻度,2021年,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21年的50余名党员,到建党百年的9100多万党员;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步履铿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展示了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抓住机遇、持续奋斗、不辱使命,运输服务行业与民生紧密相连,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切以人民满意为追求目标。

党员干部秉持初心、奋发有为,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以党建引领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站稳人民立场 提供更便利的运输服务

村民们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真的了。

8年时间,扶贫扶智又扶志,农村出行“大变样”。家门口通了公交车,抬脚进城、招手回村;“镇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曾经滞销的山货变成尖货,畅销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100%建制村通邮。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广大扶贫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兑现了“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

为人民谋幸福是肩负的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宗旨。人民交通为人民是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力量源泉、发展导向和衡量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同样,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化有目共睹。

运输服务行业的党员干部立足本职、真诚服务,倾听群众心声。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一个热情的微笑、一次贴心的服务,他们是城市的“活地图”,是“安全卫士”,更是“爱心先锋”。

从改善需求到优化供给,从关注运营到重视服务,从信息滞后到实时互动;百姓对更高品质的运输出行期待,让行业孜孜以求。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303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京津、沪渝穗等地实现“一码通行”;一键叫车、电话约车等功能便利老年人出行……运输服务与信息化融合创新,更好满足了社会公众安全便捷、高效出行的需求。

坚持需求导向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摸准民意脉搏、贴近群众心窝。运输服务系统的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着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水平,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业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物流业坚持知行合一,主动担当作为。优化货运车辆通行管控、推动货物通关便利化,通过简政放权,建立更加公平开放规范的市场新秩序;完善物流领域增值税政策、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收费水平,通过降税清费,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完善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高效运行的多式联运体系,补短强基,完善支撑物流高效运行的设施和标准体系;促进物流信息互联共享、鼓励信息平台创新发展,通过互联互通,建立协作共享和安全保障新机制……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适应现代化建设及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一致努力的方向。技术的创新与货运平台不断更新的运营模式相互融合,加速推进降本增效、提高供应链弹性、促进产业链协同。

以前我们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与时俱进,让群众出行从“走得了”转为“走得好”?无缝衔接、品质出行,一站式服务应运而生,联程联运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整体效益,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安全、便捷的基础上,运输服务更加多样,发展新能动不断增强。智慧交通,智慧生活,网约车、共享单车、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方兴未艾,5G到来加速万物互联,累计认定7家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智慧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不断涌现……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办大事、解难事、稳急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加人民获得感,就是运输服务行业党员干部一直努力的方向。

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从线下审批变为线上审批,从几个小时车程变为10分钟搞定,从“两地跑”“往返跑”“多次跑”变为“最多跑一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进行中,大件运输许可等政务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不断完善。审批服务越来越智能,复杂的流程变得简单了。

“你们工作很辛苦,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为城市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北京出租客运公司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综合施策,合理布局,聚焦客货运司机、出租汽车司机、快递小哥等从业者紧迫的需求,服务功能越来越完善,运输服务也越来越有温度了。

“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城市生活不但要宜行,更要宜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20年年底,33个公交都市完成创建,两批46个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加快创建,公交车、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数量分别达到40.9万辆、14.2万辆和43万辆,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全面推进……在多年努力下,绿色出行吸引力越来越高。低碳生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切实有效的行动,更成为了深入人心的理念。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之一。

严于律己,实事求是。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目前,全国多个省市深入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进,改革配套措施逐步到位,加强监督检查,执法行为也在不断规范。

坚持底线思维 牢牢守住安全红线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坚持底线思维不能放松。运输行业的党员干部以坚决的态度、严格的要求、扎实的举措,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党员干部带头,增强责任意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作业环境及安全条件,建立完善的风险辨识及评估制度,凡事有章可依,违章必究。

信息化时代,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有迹可循。将数据接入卫星定位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能跟踪、全程有闭环的有效数据监管,让动态监控更加精准、有效。

掌握应急处置方法,是从业人员基本的安全技能,更是预防为主的主要体现。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及企业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交通运输行业将深化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切实维护行业健康稳定。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回首漫漫征程,交通人都是实干家。

行业向好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是看不见的汗水,和真诚清澈的笑脸。

披星戴月、马不停蹄,正是千千万万勤奋上进的你,共同支撑国家向前迈进。

真诚服务、热心奉献,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得以传承。

担当作为、模范带头,正能量的故事,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以岁月之名,有山河为证,句句誓言,字字铿锵,每个人的心中,都默默燃起了一团火。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未来还有不少难关要过。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而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也将带着最初的热情和最深的思考,贡献智慧,乘势而上。

今时今刻,我们更有自信、更有底气,在接续传承中砥砺前行,让斗争精神历久弥新,照亮逐梦前行之路。以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编辑:运输中心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