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才有速度 ——安公高速公路项目征拆工作纪实

2022-08-02 14:29:01 来源:内蒙古交通 作者:王振林 -标准+

金秋八月,锡林郭勒草原暑气逼人。在鏖战正酣的安公高速公路项目沿线,数以千计身着艳黄色服装的筑路者就像饮露含笑的金莲花,把如火如荼的一处处工地连成一道壮观的风景。可谁会想到,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支“走千家,访万户”的征拆工作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

“项目能否早日开工就看你们了”

安公高速是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也是连接自治区东中西部的重要路段,起点位在乌兰察布市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交界处的安业村,途经星耀、宝力根陶海、桑根达来、赛音呼都嘎,止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与赤峰市交界处的公主埂村,长178.85公里,核准预算58.73亿元。其主线系利用原省际通道既有一级公路改建,同时新建辅道186.96公里。

锡林郭勒盟冬季漫长,大雪不断,有效施工期最多5个月,对于这个主、辅道总长达700多里的大项目来说,何止是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加之是在疫情影响下施工,自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21年3月1日,安公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分公司完成组建,由副经理李宾“领衔”的9人征拆工作组当日便进入角色,接受任务后,经理刘晓波既严肃,又寄予厚望地交代说,“安公高速公路项目能否早日开工,关键就看你们了,我每天都静候着大家的工作进展消息”。

安公高速横贯正镶白旗和正蓝旗,沿线涉及征拆的对象基本都是少数民族牧户,而实现项目早日开工的第一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桥涵等控制性工程的先行用地问题。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和加快工作进度,征拆工作组采取3人划组,分段承包的同步推进办法,找政府、访乡村、进牧户,一边宣传公路用地征拆政策,一边调查地属类别界限,每天迎着朝霞匆匆走,披着夜色踉踉归。

在公路建设中,征地拆迁一直被业内称为是“天下工作第一难”,加之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工作难度可谓难上加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紧紧依靠乡村干部,调查基数、勘界确权,仅用6个月的时间,到8月4日,先行用地就获得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批复,使安公高速公路项目在建设程序上具备了开工条件。

首战告捷,这并不能让征拆工作组感到陶醉,因为项目到底哪天开工?仪式地点选在何处?悬着的心自然就不能得到舒缓,这使他们眉头紧皱,坐立难安。

8月18日临近中午时分,他们突然接到开工日定在一周后的25号的通知,但仪式地点还需在两天后才能最终敲定,并告知还要预留出2天时间进行场地布置。这也就是说,他们入户协调只有短短3天的时间,这让大家纷纷感叹,如果能找到一根长长的钉子,恨不得马上把太阳钉在天上。

到了20日傍晚,开工仪式场地终于确定,次日,征拆工作组同约好的苏木和嘎查干部紧急赶到地属家进行沟通,可不论怎么说,这家的大姐就是没有松口的意思,称已经约好了打草机,下午还要去牧场打草。征拆工作组决定全体同志都到她家牧场帮忙,并承包了装卸车等全部体力劳动,到收工的时候,终于看到大姐露出的一丝笑容。

第二天一大早,征拆工作组继续到大姐家里去做工作,大家始终大姐长、大姐短地叫个不停,还生怕翻译偷懒给“抽条缩水”,就这样,本来很简单的一句话,都得来回折腾老半天,急得他们头上的汗珠子直往外冒。临近中午,这位大姐终于说了句(音)“jià”,这个话音大家都明白,翻译成汉语就是“好的,行啊”的意思,激动得一行人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总算关键时刻没掉链子,保证了工程的按期开工。

把牧民当成好朋友

逐户现场确认土地边界。

工程的按期开工,但逐户协商工作才刚刚开始,只有地属签订占地合同才能生效,而且需要同步完善永久占地组卷工作,按照分公司的工作安排,要求他们必须在一年内履行完国家报批程序。

据统计,安公高速征拆范围涉及白、蓝两旗的6个苏木,33个嘎查,620家牧户,尽管现在的通讯工具方便,但是草原上的信号较弱,很多时候电话难通,加之牧户至少都有夏营(临时放牧点)、冬营(定居地)两处营地,而且居住分散,有的还在城里有房,入户找人非常困难,何况见了面也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跑上十趟二十趟的屡见不鲜,因此大家开玩笑地说,“访千家,进万户,走遍草原犄角处,协商结果心无数。”

他们不知跑了多少重复路,也不知说了多少“过年”话,更不知失意过多少次,每天依然迈着沉重的脚步在草场里、在牧户家、在用一种执着和毅力而奔波。

好在牧区的民风非常淳朴,而且牧民特别好客,只要你登门求见,主人总会先为你端上醇香的奶茶,到了吃饭的当口,即使是没能达成协议,但他们也要把客人留下上酒上肉,而且不能拒绝,所以需要尽量入乡随俗,有时还必须舍身“伤”身。

为了与老乡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征拆工作组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必须把牧民当成亲人,当成朋友,以诚相待,所以每在入户时,经常会给他们带去一些自己大棚种植的新鲜蔬菜,特别是在疫情的当下,大家保持戴口罩,进门后主动出示行程码、健康码,用尊重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出发前,又在为牧民采摘新鲜蔬菜。

正蓝旗赛罕塔拉嘎查德力黑都仁家相对困难,兄妹俩总想借拆迁的机会多要点补偿,征拆工作组前后登门不下20次,可得到的回答就一句“宝勒会”(蒙古语音译,不行)。征拆组通过红十字会为他们争取困难救助,并请来他的亲戚邻居帮助做思想工作,考虑到他家缺少劳力,签字之后又组织人员为他家挪移围网。

那日苏是正蓝旗扎鲁特嘎查的征拆户,可在合同签订半年之后,他总觉得自家涉及的地块零散,怀疑可能出现了漏计,要求给予重新丈量,征拆工作组马上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了让更多的人解除疑虑,复测那天,征拆工作组请来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在大家的见证下,逐地逐块按着每个转角坐标打点重新测量,结果与合同签订的面积相同。在复测现场,征拆工作组反复向大家介绍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准确性,以及程序运算不存在人为操作可能出现的错误,不仅让那日苏放心了,而且准备跟风的其他人也都放弃了复测的打算。

哈拉盖图嘎查涉及征拆户8户,面积270亩,征拆工作组进村那天,嘎查书记宝音吉日嘎拉正在组织牧民开会,他对大家说,“我早就听说了拆迁工作组的同志办事公道,做人厚道,修路又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咱们嘎查绝对不能难为他们。”结果涉及征地的牧民当天全都签了合同。

赛罕塔拉嘎查书记乌仁毕力格带头签协议。

图为“草原跤王”乌日图敖包嘎查吉日嘎拉在合同上签字。

与此同时,项目永久性用地组卷工作一直在同步进行,大家白天入户工作,晚上完善纸质资料,几个月下来,汇总整理出的组卷资料摞起来竟有1.5米高。今年4月,自治区政府与自然资源厅分别将组卷资料向国务院和国家自然资源部呈报,最终实现一次性审核通过。6月17日,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准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集宁至阿荣旗联络线安业至公主埂段工程项目用地,同意该项目征收正镶白旗和正蓝旗(牧)农民集体土地852.0113公顷,标志着安公高速公路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了建设用地的全部法定程序,成为自治区近年来重点公路建设工程完成法定程序较快的项目。

苦辣酸甜是历练也是生活

细细想来,征拆好像是一件让人既急不得,又不能不急的工作,因为急了容易出现矛盾,不急没有终点,的确对当局者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但安公高速的征拆人却把他当成是对意志的考验和生活中的磨炼,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品尝着其中的酸甜苦辣。

对此,征拆工作组的王永革感触颇深,他说,投入工作后就把双休日和节假日当成了机会日,原因是这个时候最好找人,所以什么端午节、中秋节,对于我们就像没那么一回事,就连春节也是“蜻蜓点水”,因为节假日期间的工作最有效率。

王龙是综合部的副部长,负责外围协调工作,经常往返于锡林浩特和正镶白旗、正蓝旗相关部门之间,妻子在呼市,两人的工作都很忙,女儿才6岁,接送全都依靠父母帮忙,每次女儿总是拉住他的手央求,“爸爸能不能不出差”?

伊德日根家在乌兰浩特,他主要承担正镶白旗段的工作,去年春节,他直到腊月廿八才启程,900多公里的路程,进门没一会儿就到了春节。而征拆工作组的主帅李宾副经理更是大年三十才往回赶,好在赶上了中午的开饭时间,但气得姑娘愣是不跟他说话,而正月初五一过,他就又匆匆回到了工作岗位。

28岁魏建兵与相爱近3年的女友本来已经进入到了谈婚论嫁阶段,可自打进入拆迁工作组后,两个人几个月都难见一面,惹得未婚妻经常致电批他。

征拆工作组的小李同志虽然没有这些经历,但一次被狗追咬的经历让他至今闻吠生畏。那是去年冬天,小李与拆迁工作组的同志到巴音苏日格嘎查入户调查,刚到一家牧户的门口,突然从屋后窜出一条猎犬狠狠咬住了他的小腿,幸亏穿着厚厚的棉裤才没造成肌肉撕裂,却还是住进了医院。

说起拆迁的故事很多很多,但最让他们为之高兴的还是,到7月底,他们入户签订合同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而且每户都是在和谐友好中达成的协议,不但没有出现任何纠纷和投诉,而且都成了安公高速的支持者,征拆人员的好朋友。


编辑:刘燕

审核:吴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