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交通运输局牢固树立“抓行业就要抓党建”意识,明晰责任,凝聚合力,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不断调整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发挥党员作用,加强关爱激励,完善服务体系,突出引领带动,全力推行“123”服务体系,切实推动大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有形有效、有声有色开展。
建立“一条主线”,串联货车司机群体党建“传动轴”
围绕建立组织体系这条主线,乌海市交通运输局把深化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形成一体推进、整体落实、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第一时间成立乌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行业党委,建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研究落实工作措施,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拉网式开展数据库内全面筛查、交通运输行业重点核查、属地行业管理单位实地排查的“三查行动”,全面掌握了大货车司机党员数。目前,往来乌海市的货车司机共15770人,主要工作地在乌海的货车司机共3529人,已建立联系的货车司机党员41名。同时,根据货车司机运输线路、常驻地等,分类建立货车司机信息库,并聚焦货车司机出行需求,成立流动党支部,做到货车行驶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覆盖到哪里。
拓展“两项工程”,丰富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参与面”
“阵地建设”工程。一是高标准打造“司机之家”,“把支部建在路上”。充分利用交通执法大队值班岗亭、超限监测站等资源,现已设立3个“司机之家”,为装卸时间长、夜间停留的货运司机提供休息、餐饮、停车等服务,让货车司机能在休息的时候“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并按照属地责任选派驻点“服务员”,确保“车管住、人管好、物畅通”。二是高效率推送学习内容,“把支部建在网上”。运用好新媒体平台打造司机党员随时随地接受学习、教育、管理、服务的“网上阵地”搭建,同时,建设区域性党群活动中心。通过开展阶段性“云上读书日”、优秀司机巡回展播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传、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党员教育,让司机群体找到组织归属感和党员身份荣誉感。三是多层次推进党建阵地建设,“把支部建在车上”。“让车轮转动起来是一面旗帜,行业行动起来是行业的标杆”。以丰富货车司机党员精神文化为原则,调整选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党建业务能力较强的党建工作指导员推进阵地建设,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发出“红色引擎征集令”,让更多的大货车司机群体加入进来,在运输途中做表率、争先锋,切实把党的关怀、党的温暖、党的政策和党的声音送到大货车司机中。
“部门联动”工程。交通运输局与司法局、教育局、工会等积极协调,为货车司机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及法律知识普及,让货车司机子女享受到就近教育,呼吁货车司机加入工会,全社会共同发力,构建关心、关爱货车司机群体的长效机制,探索货车司机社保制度,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兜底的政策红利。同时,乌海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三区大队主动服务,建立微信群,对接电商、物流平台配送等上下游企业为货车司机搭建平台,积极寻找订单,提高货车司机收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聚焦“三维模式”,构建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共同体”
聚焦“党建+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寓教育于倾听中,寓引领于服务中,建立“货车司机—党员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诉求表达直通机制,发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电话、货车司机微信联络群等媒介,多渠道收集货车司机诉求,建立《货车司机群体集中性诉求台账》,努力为货车司机排忧解难。同时,开展“零距离”调研和交流,搭建沟通平台,让货车司机讲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党组织成为广大货车司机的“主心骨”,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
聚焦“党建+货运”模式。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为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交通运输局成立疫情防控保障组,发放“爱心服务卡”“暖心物资包”,提醒司机提前准备,最大限度减少停留时间,帮司机“省些事”。抽调乌海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成立“保畅先锋队”,为司机“带个路”。全过程陪同经抗原检测阴性后的货运司机前往企业卸载货物,做好接驳点与目的地的无缝衔接大货车司机党员还在没有出车任务时主动为其他车友提供帮助。
聚焦“党建+发展”模式。设立大货车司机党员先锋岗,
推动货车司机群体党员亮出身份学懂理论、增强能力、示范引领,形成一支高质量党员队伍。组织开展“最美货车司机”评选工作,持续挖掘党员货车司机典型,大力宣传党员货车司机先进事迹,树立货车司机群体良好形象。党建引领行业发展,让货车司机流动党支部发出“红色引擎召集令”吹响货车司机“集结号”,集中解决困难和诉求,温暖人心,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形成规范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刘燕
审核:吴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