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公路从业者中,有这样一群人,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高温酷暑,遇到急难险重的事情,他们总是冲在一线,他们就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人员。近期,全国进入主汛期,甘肃省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暴雨,暴雨综合强度为特强等级。本报特邀请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高速公路运营板块部分工作人员,请他们讲述在各自岗位上防汛防暑抢险救灾的故事。
王定军:遇险情,勇敢冲锋上阵
我是天水高速公路处处长王定军。7月23日11时,受强降雨天气影响,甘肃省宝天高速公路某处发生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排水渠堵塞,大量积水及淤泥涌上路面。此时该路段不但面临山体二次滑塌的自然灾害风险,而且面临社会车辆闯入的交通事故风险。面对突发事件,我带领清障救援队伍快速响应,联合辖区“一路四方”单位,和风雨抢时间,为道路保平安。我们在倾盆大雨中积极开展碎石清理、路面清障等工作,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一小时后,碎石、淤泥被全部清理干净,滑坡路段恢复通行。
王新平:抗洪灾,争分夺秒战斗
我是陇南高速公路处平洛收费站站长王新平。7月23日,平洛收费站所属地区遭遇强降雨,导致临近河道、省道及村庄排水渠水位不断上涨。24日凌晨1点30分,省道205排水渠无法适应较大排水量,导致山洪溢出,倒灌至平洛站站入口劝返站。我第一时间同在岗班长刘亚平一起,扛起沙袋,拿起铁锨,摆放防汛沙袋,改变山洪流向,快速对治超站泥沙进行清理,及时检查治超站机电设备,清理维护,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有效阻断了山洪倒灌入口治超站,尽最大努力保障了车辆正常通行。
余旭霞:迎酷暑,坚持高质量服务
我是酒泉高速公路处清嘉收费所收费员余旭霞。骄阳似火的夏日,一个个收费岗亭仿佛是被阳光加热的“烤箱”,酒嘉地区室外温度已达到37度。面对火辣的阳光和滚烫的高温,我们始终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最标准的文明用语和手势服务,做好窗口服务。每日上千次的“问候语”和“送行礼”让我们的左右臂晒出了“肤色差”,左胳膊也从短袖的位置晒出了“分界线”。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挡我们的热情与坚持。酒泉高速处的收费员们用比夏日骄阳更灿烂的笑容,比滚滚热浪更热烈的热情,还有周到的服务与娴熟的业务,化作一缕清风,为南来北往的司乘拂去焦躁,抚平奔波的劳累,展现了高温“烤验”下的窗口形象。
李宏刚:查绿通,特殊时期不放松
我是平凉高速公路处泾川西收费站站长李宏刚,“在这条路上,洒满了我们无数辛勤的汗水,冬季除雪、夏季防汛,保通保畅一直在路上。可谓是尝尽‘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在心头。这条路真的成了我的另外一个‘家’”。23日晚18时30分起,泾川暴雨预警信号从蓝色、黄色到红色预警,持续了4个多小时。随着暴雨天气车辆绕行分流方案实施,泾川西收费站迎来了车流高峰,当晚仅查验绿通车辆就多达426辆。尽管已近深夜,但分流车辆亮白的车灯把收费站前后500米区域映照得如同白昼,从主线分流点到收费站,每50米就有1名交通疏导人员,引导客货分离、渠化交通,提醒绿通车走专用通道,现场秩序忙而不乱。整整一个晚上,泾川西收费站广场灯火通明、车流不息、机器轰鸣,大家查验绿通、引导车辆一直忙到天亮。
在2024年极端天气频发的大战考验中,甘肃省公航旅集团以“初心、臻心、匠心、同心、公心”五心文化为引领,积极践行省属企业社会责任,为全社会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公航旅集团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公司严阵以待,充分研判灾害风险,通过视频监测信息化手段与24小时人工驻点值守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他们对全省管辖路段的风险点建立了网格化清单,逐一组织排查,实现了预警响应流程的闭环管理,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加大了对重点路段排查人员和应急物资的投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了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的正常运行,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编辑:李盈臻
审核: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