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四川交通运输行业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运输服务体系,不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奋进路,阔步新征程。大美四川画卷徐徐展开,丰收金、科技蓝、环保绿、党旗红,运输服务多姿多彩,巴山蜀水更加秀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丰收金 助力乡村振兴
9月23日,在成都市新津区天府农博园举行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满载瓜果的四川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小黄车,引来诸多观众驻足。这辆金通小黄车对四川人来说并不陌生,统一的车辆外观、客运标识、驾驶员工牌着装以及监管平台,辨识度极高的黄色乡村客车,全力奔跑在四川35.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上。
早在2019年,四川提前一年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2020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罗佳明带着一个“金通工程”小黄车模型和一份《关于实施乡村客运标准化建设的建议》(简称《建议》)走进人民大会堂。
2020年,四川54个县(市、区)正式启动建设人民满意乡村运输“金通工程”试点工作,推动乡村客运提质升级。规划线路、争取补贴、投放车辆、多模式探索……“金通工程”成为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标志性工程。
《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对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来说,意味着车通了,幸福来了。阿布洛哈村在彝语中意为“人迹罕至之地”,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崖。通路通车之前,全村250余人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2020年6月24日,这个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建制村迎来了客车,进出村再也不用爬悬崖、过溜索。
金通小黄车穿行于山间,不仅让乡亲们“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成真,也为在外务工和求学的乡亲们送来“春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简称四川运管局)制定“春风行动”返乡返岗大巴与“金通工程”小黄车无缝接驳运输计划,为在外务工和求学的村民提供“点对点、一站式、一票制”直达服务。今年春运期间,“春风行动”运送返乡返岗村民达20余万人次。
两年过去,四川共发展乡村客运车辆2.7万辆、乡村客运线路8421条。金通小黄车已成为山区群众赶集卖菜的致富车、学龄儿童上学回家的学生车、邻近村民走家串户的亲情车、农村病患求医问药的健康车。
两年过去,“金通工程”不断丰富内涵,从最初的“乡村客运”不断丰富,成为现在的“乡村运输”。“我们打造4张网。”四川运管局局长彭涛介绍,除了客运网,还有邮快网、物流网、旅游网,全面覆盖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产业发展的运输需要,更好地支撑乡村振兴。
2021年5月,四川运管局与中国邮政四川分公司携手,共同打造“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品牌。邮政、快递、物流与金通小黄车结合,满足了农产品进城和生产生活资料下乡的双向流通,增加农村客运收益,增强了乡村运输的“造血”功能。
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团结村6组村民蔡宇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买了东西要到镇上去拿,现在村上有了邮快驿站,拿快递很方便,把农产品卖出去更方便!”据统计,资阳市实行“金通工程”车辆承运邮件快递后,驾驶员月均增收3000余元。
成都市金堂县金通小黄车与162个建制村(社区)邮政快递服务点合作,“金堂姬菇”“金堂脐橙”等农产品通过优先配舱、安检、通关的“绿色通道”走向全国各地。2020年,金堂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近1.2亿元,“乡村公交+电子商务”模式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物流品牌。
今年3月,四川首批27个“金通工程”样板县出炉。截至目前,四川邮政入驻区县客运站20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185个,金通邮快驿站建设6546个,交邮合作线路513条,邮件量约362万余件。“县级有中心、乡镇有节点、村村有驿站”的三级快递物流体系日渐成熟。“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班线客运、公交客运和预约响应等服务内涵,强化与农业农村、商务、邮政、供销等部门融合发展,每年安排省补资金,‘金通工程’样板县再奖补500万元,支持乡村客运发展。”彭涛表示。
俯瞰川蜀大地,沃野田间,高原山谷,金灿灿的金通小黄车格外耀眼,满载人间百味驶向乡村振兴。
科技蓝 服务美好出行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018年以来,四川运管局以数据抓总、分析和应用为突破口,发展数字监管和信用监管两大板块,夯实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之基,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题,让数字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行业从业者和群众。
走进四川运管局应急指挥大厅,四川省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上显示所有登记在册金通小黄车资料,点开任一金通小黄车,即可获取车辆相关数据,查看该车近期的轨迹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可实时进行安全监管。
以该平台为基础,四川运管局升级建设四川省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简称四川运政大平台)已基本完工,涵盖道路客运、货运、驾培、维修、安全监管等业务板块,20个子系统互联互通,全面归集人、车、户、站的基础数据。通过四川运政大平台,省、市、县、企业共用一张网,共进一个入口,支撑行业构建数字化监管、信用监管、数据服务三个体系,实现从准入、日常管理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形成动态监管和业务办理“两个闭环”。
四川省公路货运量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达93.8%,维护道路运输市场安全有序,四川运政大平台的电子围栏系统和打击非法营运大数据分析系统作用不可小觑。电子显示屏上,一个绿点就是一辆车,电子围栏系统精准筛查圈定区域内“两客一危”车辆,排查长期异地经营车辆,防止失管漏控。
得益于打击非法营运大数据分析系统,今年以来,四川运管局联合省高速公路执法总队、达州市交通运输局在达州试点推进“数字打非”工作,筛查789辆高度疑似非法营运车辆,并录入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据统计,省市联动进行精准拦截查处232辆非法营运车辆,纳入系统的嫌疑车辆单日平均高速公路同行次数由1.37下降至0.1,环比下降93%。
十年间,数据资源的利用、信息系统的整合、工作机制的优化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实现传统“扫马路式”监管向问题隐患自动预警的“非现场式”监管转变,由“粗放管控”向“精准打击”转变。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四川运管局聚焦民生实事,以“互联网+服务”为抓手,让数字化建设为民所用,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道路客运和危货运输两类车实现机动车注册登记和道路运输证发放联审联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发放”“我要当网约车驾驶员”等6类事项“一件事一次办”,道路运输“人、车、户”9类证照实现电子化应用,10个高频事项“川渝通办”,25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交通驾培”与“公安考试”双网联动,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电子通行证全面启用,192个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实现电子客票功能……科技日益融入道路运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张现代运输服务蓝图次第展开,美好出行未来可期。
环保绿 擦亮发展底色
绿色低碳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主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运输服务领域勇于自我革命,绿色道路运输装备、绿色客货运发展、绿色汽修,绿色发展纵深推进。
9月22日,四川省2022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在泸州市启动。在泸州城北公交枢纽站,一辆辆身披绿装的新能源公交车,收车发车,停靠充电,秩序井然。泸州作为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也是四川推广绿色交通装备的缩影。放眼全川,公交车和出租汽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超过89%,新能源营运车辆总数达到2.5万辆。
以绿色道路运输装备为基础,四川绿色客货运发展生机勃勃。
成都将每月5日定为绿色低碳出行日,乘客当天持天府通卡在轨道交通全线网乘车享8折优惠,在中心城区“5+1”区域乘坐常规公交线路免费。绿色低碳出行日吸引更多市民了解、参与、喜爱绿色出行。
据介绍,当前成都市、泸州市、康定市等8市(县)正积极创建绿色出行城市。四川省35个县(市、区)完成全域公交改造,开通川渝跨省公交线路20条,在实现川渝间公交“一卡通”基础上,成都地铁与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等5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一“码”通行。3999辆定制客运车辆,453条定制客运线路,实现全省三类及以上班线客运全覆盖。
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兼顾效率的运输组织和服务方式深入人心。
在绿色配送示范城市创建中,成都、泸州被评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达州、宜宾、德阳、遂宁争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一辆辆新能源货车穿梭于仓储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超市、货物集散中心之间,一个个物流园、配送中心、分拨中心构建起“云仓+共配+新能源+融资租赁+共享经济”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新模式。此外,四川运输服务行业紧抓“互联网+货运”发展,大力培育网络货运平台。截至9月,全省网络货运企业已达23家。
在自贡市,占地3000平方米的绿色共享钣喷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运行。身着工作服、佩戴呼吸器的工作人员正对汽车车身部件进行喷涂作业,调漆、喷漆、烘干实现全程密闭。据了解,自贡市绿色共享钣喷中心采用分子筛吸脱附处理系统和中央集尘处理系统,可有效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粉尘。8条喷漆流水线正式投用后,满足每月2000辆次的车辆维修,实现中小规模汽修企业钣喷车间绿色共享,预计每年可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约15吨。自2018年以来,四川持续推进绿色维修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613个汽车维修绿色钣喷企业。
结合车辆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四川省深入落实I/M制度。2020年起,四川所有市(州)建立尾气治理维修M站,并实现I站和M站联网闭环治理。目前全省共建成1224个尾气治理维修企业M站,今年以来开展28万辆次尾气治理维修,机动车尾气污染有效降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已然成为四川运输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党旗红 映照初心使命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面对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四川运输人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顽强奋斗和不懈努力。在抗击疫情和抗震抢险中,党旗始终在第一线高高飘扬,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风骨!
疫情防控值班值守、道路保畅、物资保运和社区志愿服务,随处可见四川运输服务领域党员忙碌的身影。
今年9月,四川突发疫情。9月3日晚,四川运管局接上级指示,迅速调集8辆客车、3辆货车、2辆吊车参与人员转运和方仓建设,指导成都市储备货运应急运力1050辆,累计发放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23万余张,运送医务人员、密接病例、集中隔离人员等28万余人次。
9月5日,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后,四川运管局立即启动应急二级响应,持续督促甘孜州及周边地区仔细排查汽车客运站、营运车辆、驾校、维修企业灾损情况;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向全省可能途经震区的营运车辆推送地震警示提醒信息超10万条,提醒途经震区的驾驶员落实“三避让”要求,科学采取避险措施,全力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应急响应结束后,四川运管局全力做好泸定县灾后重建道路运输保障工作,及时督导雅安、甘孜交通运输部门对已恢复运营的客运线路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泸定地震抗震救灾中,四川各级交通运输行业党委1.7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8100余名货车司机昼夜奋战,累计运输疫情防控、抗震救灾、重点生产生活等物资4万余吨。
紧要关头冲锋在前,日常工作扎根一线。面向全川63万名货车司机,17546名货车司机党员,四川积极探索“车轮上的党建”,深入开展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工作,努力实现“车轮走到哪里,党群服务就跟到哪儿”。
在全省已建成的20个“暖心之家”,货车司机通过“蜀道畅”小程序上传有关证件,识别司机身份,即可亮证扫码享用“暖心之家”提供的一荤两素十元盒饭、自带被褥“一元入住”等服务。司机朋友还能通过平台党群服务专区,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据了解,“蜀道畅”是四川省运管局牵头建设的货车司机党建微信小程序,把管理教育、政务业务、法律服务、“暖心之家”推介等功能“搬上网”。通过该平台,党员货车司机可一键进入所在党支部,联系支部书记、浏览党建要闻、参与线上组织生活等活动,还可在线查找、预约和导航至最近的“暖心之家”,享受平价餐饮、免费淋浴、洗衣晾晒、休息床位、共享厨房等各种服务。
党建引领下,货车司机的凝聚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回望过去十年,四川运输服务领域变化翻天覆地,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我们要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接续奋斗,翻开四川道路运输转型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彭涛说。
本文图片由四川运管局提供
编辑:蔡筱懿
审核:张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