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作为道路运输主要移动污染源,其新能源化对绿色交通发展、绿色物流建设至关重要。近期,河南郑州航空港首座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陕西省宝鸡市麟游西电重卡充换电示范项目一期等多地新建补能基础设施投用,折射出重卡新能源化进程正在加速。然而,从目前来看,重卡约10%的新能源渗透率相对于汽车市场整体约40%的新能源渗透率还有较大差距,其中补能不便是阻碍新能源重卡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
痛点 专用基础设施数量有限布局不均
电动重卡的补能方式主要包括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充电桩建设数量达到1024.4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312.2万个。但把这个数据拆解开来,适用于重卡的120千瓦以上公共快充桩占比仅为17%。在换电方面,我国已建成换电站3772座,然而其中包括重卡在内的商用车换电站目前仅约700座。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重卡专用补能的基础设施数量有限,分布还有待完善,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新能源重卡补能方式涉及到供电站、充电站、换电站等多种能源补给系统,在土地、电缆负荷、相关标准法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目前重卡补能基础设施仍存在建设成本高、布局不合理等痛点问题,特别是重卡专用大功率充电设施数量不足,导致充电效率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认为,如何持续完善补能基础设施网络,成为促进商用车向新能源转型的核心任务之一。
受限于补能基础设施建设缺口,目前新能源重卡推广主要集中在矿区、港口等运输路线相对固定、充换电设施建设相对集中的场景。“物流场景之间差异较大,在部分低负荷的物流场景或者低负荷的时间段内,充电模式也能够满足用户的补能需求,整体投入相对更小;在高负荷场景通过换电模式保障运营效率,实现连续不间断运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不同场景需求,目前来看“车电分离+充换结合”的模式,是重卡电动化的更优补能解决方案。
破局 加快大功率充电技术研发
与乘用车相比,作为生产资料的重卡使用强度大、续航要求高,而其更大的“块头”和自重,更是让新能源重卡补能需求频繁。记者了解到,当前商用车充电桩功率基本为120至300千瓦,而主流重卡车型电池包容量一般超过280千瓦时,动辄一两个小时的充电时间会挤占重卡实际营运时间,进一步压缩货运从业者利润空间。
毫无疑问的是,要让新能源重卡补能“像加油一样方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快充技术创新正是破局的关键钥匙。
近年来相关企业加快推出快速充换电和大功率快充产品。例如,国家电投研发“充换送”一体的补能产品体系,实现3至5分钟极速换电,通过灵活的产品搭配解决新能源重卡用户运营痛点;深向科技创建独立品牌“马上有电”,建成10座大功率充电站,打造4条电动重卡运输线路,采用800千瓦充电堆,目前服务车辆超过500辆。
从整车维度来看,国内部分车企率先推出了600千瓦至1兆瓦的重卡车型,如宇通新款新能源自卸车、上汽红岩杰虎6X4牵引车等。今年1月,宇通重卡在河南郑州发布新能源重卡行业首个“闪充”整体解决方案,充电速度提升20%。
宇通重卡新能源技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新能源汽车主流快充模式中,充电电流一般是单枪250安、双枪400安,通过车桩匹配实现双枪500安。而宇通重卡发布的单枪300安、双枪600安、三枪900安整体解决方案,使单枪的充电能力较行业主流水平高出50安,即20%,相当于一个小时多充40度左右电量。“以宇通新品自卸车为例,匹配双枪600安或三枪900安,采用宇通自制大功率充电桩,充电功率最大可达600千瓦。”该负责人说。
规划 建好深度融合补能网
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这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整体建设作出了清晰规划。
近年来,针对补能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等情况,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启动相关试点示范建设,新能源重卡补能基础设施的数量、使用效率,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方海峰等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重卡补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集约化、共享化、标准化、智能化,实现车辆与能源低碳协同发展。
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批复《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国家电投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三项试点任务。
“目前,国家电投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建设试点工作,已实现换电重卡从封闭场景的短倒运输,向国省道、高速公路等开放场景远距离运输的突破。”国家电投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今年已推广换电重卡超6000辆,推动陕西榆林至石家庄干线打通,总长超过600公里,预期明年年中打通首个1100公里换电干线走廊;同步正在全国各地推动中长途干线的示范项目落地,串联形成超3万公里干线布局。
近日,由湖北交投集团打造的湖北高速公路首条综合能源示范线——福银高速公路武汉至十堰段投入试运营,形成“油气电氢全品类、光储充换全链条”综合能源产业走廊。在襄阳钟岗服务区,超级充电桩并排而立,它们专为电动商用重卡补能充电,能实现双枪同充。
“我们在建这条综合能源示范线的时候,到底用什么样型号的充电桩、和哪个电池厂家合作,让我们非常苦恼。前期,筛掉了很多来寻求合作的厂家,倒不是质量不合格,而是不适用我们投用的车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希望能够加强全行业在标准和技术等方面的联动和融合发展,通过新能源重卡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把干线物流的成本降下来。”湖北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下一步将加强超充快充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6年建成全国一流的高速公路超充网络。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重卡生产国和使用国,产业基础好、规模大。与其他类别车型相比,重卡的新能源转型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重卡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动车、桩、网深度融合。只有建好了这张补能网,商用车才能迎头赶上新能源的浪潮。
编辑:刘文超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