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4“车路云50人年度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主机厂、运营商、通信设备商、自动驾驶软件算法提供商及“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的代表,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蓝图,展开深度对话与广泛交流,共同探索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化路径。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
本届论坛从顶层设计、企业实践到城市探索,全方位诠释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商用之路。在车路云迈向规模普及推广的新发展阶段,需更加强调生态圈的跨域协同。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创新中心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发起并联合编制“车路云一体化创新发展指数”。
“车路云一体化是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称,车路云一体化优势是能够克服单车智能原有感知上的缺陷,加速实现自动驾驶,提升安全和效率,通过路端云端补充数据,加快实现数据闭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表示,单车智能是网联车的第一步,虽然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灵活性,但单车智能还是有很多不足。一是感知不准,复杂路口、恶劣的天气、密封场景感知受限;二是距离受限,雷达、传感器都有一定的距离限制;三是受到建筑物以及其他车辆遮挡视觉有盲区;四是成本昂贵;五是难以准确获取其他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等交通载体的动态数据;六是导航服务受限,虽然不联网也可使用预先下载的高精地图进行基本导航,但下载量太大,且更新不及时。
“如果发展到车路云网融合,就可以得到全天候的车路感知,实现较为广泛的覆盖,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有效弥补视觉盲区。通过路边以及相互车辆融合,可以降低单车对传感器和雷达的要求,同样也降低车载算力的要求。云边端数据闭环获得全局认知,实时更新高清地图和准确导航,同时车路云网有利于交管部门对城市交通全局可控,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邬贺铨认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表示,“车路云一体化”是复杂系统,也是高科技载体,经过长期技术探索,现已进入应用关键期。“国家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真正意义把商用产业化落到实处。希望借此论坛加强三点共识:一是发挥我国体制优势,政府协调各方推动应用试点,产业各方应珍惜机会;二是要有危机感,政府投入大,若示范效果不佳会延迟产业化进程;三是需统一架构、标准,产业各方协同合作,共谋未来。”李克强说。
此外,包括华为、中国电信、卡尔动力、蘑菇车联、重庆亿连在内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从汽车、安全、通信网络、自动驾驶规模商用等角度,深入探讨车路云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路径。卡尔动力CEO韦峻青表示,卡尔动力根据公路物流场景的痛点,在车路云一体化框架下,凭借创新的L4级自动驾驶混合智能编队方案,深度融合车能路云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在鄂尔多斯市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大宗货运车路云一体化的新路径。重庆亿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伟业表示,车路云一体化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拓展,车路云一体化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产业规模及行业将进入爆发期。蘑菇车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各城市深入合作,通过与业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实验室、搭建车路云产业生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方式,持续加深在车路云一体化赛道的参与,为各城市构建完善的车路云网络提供助力。
编辑:刘文超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