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引领 科研攻关 大连海事大学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2024-10-21 14:27:0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隋雪梅 通讯员 王雨薇 高剑桥 -标准+

海洋,孕育生命,联通世界,促进发展。航运,通达天下,释放蓝色动力。

大连海事大学(简称大连海大)坚持以交通运输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海事特色科技领域,释放优势创新动能,依托航运船舶学科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力度,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自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以来,大连海大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为牵引,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主动担当、善作善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海大力量。

主动担当 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自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大连海大统筹部署,强化组织,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强化理论学习,为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凝心聚力;加强顶层设计,理顺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加快推进试点任务实施,7项试点任务均取得显著成效,部分试点提前完成既定目标。

强化理论学习,为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凝心聚力。大连海大着力开展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通过“第一议题”、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专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两个纲要”及五年行动计划、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各项部署等内容,引导全校师生学习领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意义,凝心聚力、全力以赴。

加强顶层设计,理顺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大连海大成立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印发大连海大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制度文件,利用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交通强国试点及相关工作20余次,对试点任务明确承担单位和研究团队,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推进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展,解决存在问题。

创新工作举措,加快推进试点任务实施。大连海大组建试点任务实体化平台,多学科交叉,跨学院建设,打造理论—技术—产品—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揭榜挂帅”项目为牵引,凝聚校内有效科技力量,开展技术攻关,产出试点任务标志性成果;协同行业单位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善作善成 力求试点任务取得实效

大连海大聚焦无人驾驶货物运输船舶、智慧港口与自动化码头运营、航海保障、海运船舶污染测控、绿色港口航道与航运安全、高质量人才培养与高端智库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研究七个试点主攻方向,各项任务稳步进展,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实效。

无人驾驶货物运输船舶技术研究为无人船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撑。大连海大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是新一代智能船舶技术应用与综合试验的高端平台。学校团队在船舶人工智能理论以及自主航行、船岸协同、试验验证、智能教学实训等方面实现了技术上的新突破。自主研发了船舶智能电子海图与辅助决策系统、智能货物管理与配载系统以及智能船舶应用与岸基测试平台等核心产品,实现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为智能船舶发展提供了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全链条支撑,助力航运业、造船业向智能化新业态发展。

智慧港口与自动化码头技术研究助力海运物流更高效便捷。大连海大研发多式联运智能运载装备、智慧服务管理平台等,成果已在我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国内外物流企业中获得系列应用,显著提升我国多式联运衔接与转换效率,为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推进交通物流结构性降本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引领和实践支持;突破了港口作业调度智能优化方法、物流智能一体化综合监控技术等,研发了全场景全流程Mini自动化码头作业调度平台,成果应用于青岛新前湾自动化码头和天津港等,有效提高物流设备利用率,提升港口物流科学决策水平。

航海保障技术研究打破海上通信导航技术壁垒。大连海大联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遨海科技公司,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IS/VDES全系列谱系化产品研制,建设了VDES岸站系统,在大连老铁山等地并入国家海事核心网正式运行,覆盖大连周边50海里,开展应用示范,服务于环渤海数字通信网络无缝覆盖工程;联合长江航务管理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等单位,研发长江航道图App、“行畅江海”平台和桂船通App等,应用覆盖我国长江和西江等内河水域,服务用户数量超200万人次。

海运船舶污染测控技术研究助力海洋更清洁。大连海大创新研制船舶硫排放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填补我国该领域产业空白,成果转化成立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集成开发船舶压载水现场快速检测成套技术装备,检测精度优于IMO公约标准100倍,整体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累计销售330余套,直接经济效益达3500余万元。新能源动力船舶研发方面,燃料电池游艇“蠡湖”号试航成功,启动研发第二代“蠡湖未来”号,为江西省九江市政府牵头建造的“西海新源一号”提供氢能动力系统。

绿色港口与航运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创新推动港航安全绿色低碳发展。大连海大研制深远海高精度海洋动力环境与气象预报系统、船舶跟踪与气象导航系统,为中外船舶提供超过150航次的全球极端海况预警与防控服务,在招商局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简称中远海)等多家单位投入运营。自主研制了智能化、高精度冲刷微地貌监测预报系统,完成多项生态港口相关设计工程,建立了侵蚀海岸防护现场跟踪实验基地。开发大规模液流储能关键技术与系统,成果在中国石油等单位得到转化,累计转化经费达3500余万元。

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在试点任务中,大连海大始终坚持国际化人才培养,获批教育部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中外合作办学—休斯顿国际学院,设立斯里兰卡校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400余名交通专业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布局,产教协同育人,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与中远海、招商局集团等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累计报送政策研究报告240余份,获得重要批示44次,建立近20个服务决策渠道。代表国家向IMO提交提案120余份,超过半数纳入决议或公约全球发布,参与多项国家海事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法工作。

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建设促进形成世界一流海洋运输工程学科群。大连海大组建专业化研究团队,产出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向交通部报送研究专报和成果汇编。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体系,自主设立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在读研究生100余人。获批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力打造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试点成效显著。

过往皆为序章,奋斗正当其时。下一步,大连海大将牢记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光荣使命,坚持科技引领,以技术装备研发为核心,调整优化工作机制,面向新的试点领域争取新一轮试点申报;搭建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科创平台,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载体汇聚创新资源,吸引更多试点任务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试点成果向产业转化应用,勇担重任,开拓奋进,以科技创新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编辑:朱嘉奇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