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干线旅游集团董事长李彦涛:与创新同行 与行业共进

2024-11-08 13:41:0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何宇 钟立龙 -标准+

从最初15辆车、20多个人,发展到900多辆车、近1000名员工,从晋州市走向石家庄、张家口,乃至河北全域,李彦涛用22年时间,把“新干线”这一民营出行品牌种进了市民心间。

眼下,传统客运行业正加快转型,李彦涛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20多年前的那次转型期,他抓住机遇,组建晋石快速旅客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晋石快客),并在20年后将其壮大为石家庄新干线旅游集团(简称新干线集团)。时移世易,李彦涛未忘初心:“要以多元产业布局和高品质的出行服务,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第一个“动蛋糕”的人

踏入道路运输行业前,李彦涛做过些小生意,虽大都赔了钱,但创业经验攒下不少。2002年,这股爱“折腾”的劲儿用在了“车”上,此后他一“折腾”就是20多年,再未转过行。

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改革开放,不少个体户成了“车老板”。李彦涛记得,当时石家庄几乎每个县都有数十家个体户,从晋州市到石家庄市约50公里的路上,“夫妻车”盛行,男方开车、女方售票,一辆车可以承担一户家庭全部经济来源。

随着“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乱象渐生。“为了抢客,对乘客又拉又拽”“压价竞争,物价局核定线路票价是7元,但实际执行的票价都是四五元”“车上脏乱差,途中多次等客停车”,李彦涛回忆,恶性竞争使客源大量流失、利润大幅缩水。晋州市运输管理站做过统计,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晋州至石家庄客运线路的月均客运量为7.3万人次,实载率仅43%,月均利润为负值。

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市场没有赢家。2001年起,中央和地方政策陆续出台,鼓励客运行业实行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石家庄市明确,将对长途客运进行“线路改制、优化车型、股份制经营、集约化管理”,晋州至石家庄客运线路被选定为改革试点。

得知政策后,李彦涛当了第一个“动蛋糕”的人,开始动员其他个体经营者合并。这意味着多数人的线路经营权都要被收回,以实行更加集约的公司化经营,对此,习惯相互争抢客源的同行一时难以接受。石家庄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一度在2个月内开了8次会,出面协调关系,帮助大家建立信任。

谈判历时近一年,2002年3月,28家个体户合并成立晋石快客,李彦涛成为带头人。这是河北省首家实现股份集约经营的道路客运企业,车辆、人员均实行公司化统一管理。

很快,客运线路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改善。司乘人员开始效仿空乘的接待礼仪,车上备有免费面包和矿泉水,更让乘客称道的是,晋石快客会发布班次时刻表,承诺不管乘客多少都准时发车,中途不停、一路直达,这有力冲击了本地“黑车”和外地过路车,违规揽客现象随之减少。

2002年晋石快客公司成立。.jpg

李彦涛介绍,新线路运行仅1年多后,乘客上座率就从30%提高到80%,日客流量近3000人次,成为股东的原个体经营者,收入较单车经营时提高近40%。

积极“触网” 革新图变

转型于李彦涛而言,一直在进行。他与道路客运行业共同成长的20多年里,出行方式、人群特征无一不在变化,“每个阶段面临不同的转型课题”。

晋石快客成立后,道路客运也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2003年,国内旅游业兴起,李彦涛趁机进入石家庄旅游包车市场,拓展原有班线客运业务。2008年起,经过一番合并重组,李彦涛推出并打造“新干线”客运品牌,成立石家庄新干线客运公司,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提供运输服务保障,一时声名鹊起。

另一关键布局是2011年成立晋州市新干线公交客运有限公司,为此,李彦涛收购了所有由个人经营的农村客运班线,投资1000万元购买了25辆公交车。此前,石家庄各县级市从未有过固定站点和线路、票价只需1元或2元的城市及城乡公交,许多居民为了节约成本,通常乘坐“招手一元”的非法营运面包车。随着公交覆盖晋州全域,城乡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2021年8月,晋州市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称号。

在员工眼中,李彦涛对市场需求的观察极为细致。比如,“农村里一个人生病住院后,同村的人大多会去城里探望”——常人眼中的风俗民情,在李彦涛看来,还是客运服务的潜在场景。

2017年,李彦涛带领团队试水“直通车”,模式类似于如今的“点对点”定制客运,根据出行场景设置线路,乘客从家门口坐车到约定地点下车,无需进入客运站。从乡镇、县城到中心城市,“直通车”聚焦了两类主要出行需求:上学和就医。“学校得以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家长也减少了接送麻烦,老乡看病不用再多次转车。”李彦涛说,这一举措广受乘客好评,也为企业增加了不少客流。

最艰辛的转型在2018年。面对高铁、私家车等出行方式的挑战,企业从一年利润超1000万元变成一年亏损600万元。李彦涛决心发展定制客运,推进车型“大转小”。

第一步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李彦涛记得,一开始几个人自己抱着代码书琢磨,几个月下来也没研究明白,其间买过软件、找过人代工,但都没能成功。“最后我们下定决心投入2000多万元,研发自己的定制平台‘哈喽出行’。”李彦涛说。

事实证明这一投入是正确的,到2023年,晋州到石家庄的定制客运成功扭亏为盈,一年盈利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哈喽优行”经营业务已不只网约车、定制客运,还因地施策拓展出城际巴士、城际拼车甚至小件快递服务。今年,李彦涛正推动各项业务整合进一站式综合出行服务平台“冀约出行”。“打造一个辐射河北全省的‘交通+文旅’平台,将是新干线集团下一步转型方向。”年过50岁,李彦涛仍对新课题满怀期待。

“冀约出行”爱心送考车。.jpg

到重大交通保障一线去

乘客的好口碑为新干线集团带来的不只荣誉,还有责任。

依托“哈喽优行”平台组建规模超1000人的应急保障车队,免费运送返乡大学生、老弱病残孕等群体……经过20多年发展,“新干线”已成为河北知名出行品牌,连续十余年,河北省“两会”等重大会议、活动和赛事现场,都有其参与保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交通保障项目,石家庄新干线客运成功中标。在张家口低至零下30摄氏度的室外,有800多名员工服务赛区运动员等群体出行,所有调度人员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用车需求随时在变,乘车人员数量也随时在变,我们每天要面对各种紧急任务。”李彦涛说,难点是如何随时调整发车频次、时间,并能准时高效地完成任务,这同时考验着人和车辆。有一次,李彦涛的团队在22时许临时接到通知,1小时内组织了25辆车、50名司机,将境外运动员送到机场。

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现场。.jpg

北京冬奥会保障最终以“零失误、零投诉”结束,这得益于赛前搭建的交通信息化指挥部、手台集群和调度体系,但归根结底靠日常工作的点滴积累,靠每一位员工的不懈奋斗。

李彦涛一直努力改善员工福利待遇,这和企业制度管理共同构成了他打造高品质运输服务的前提。

新干线集团石家庄总公司内,有一栋楼专用作员工宿舍,来这儿应聘的司机七成是外地人,得知能解决住宿,不少人愿意留下来。2023年,公司某次会议上曾讨论过一组数据:司机工资高于市场20%,员工福利高于市场20%,带来较大运营成本压力。是和市场平均线齐平,还是继续维持较高水准,李彦涛选择了后者。

一位员工记得,今年自己孩子考上大学,公司爱心基金送来了2000元礼金祝福。2018年起,新干线集团每年用公司总收入的2‰设立“爱心基金”,帮助和慰问员工,近6年来已累计使用12万余元。

与福利对应的是用制度规范管理。早在10年前,石家庄新干线客运公司就经常进行服务质量回访调查,回访结果与司乘人员收入挂钩,也会成为企业改进工作制度的依据。至今,新干线集团未发生过一起出现人员死亡的安全事故。

新干线集团客运场站。.jpg

10年前,李彦涛每年都要带队去广东省支援春运,全程长达50天,过年也回不了家。最忙的时候,“一辆车3个司机跑,人歇车不歇”。

现在,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健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这已成为历史。同时成为历史的,还有客运大巴“一座难求”的场景。这意味着行业没有出路了吗,李彦涛不这么认为。

“人员仍在流动,出行频次仍在增加,只是换了人,换了出行模式。”李彦涛说,这要求客运企业转变“等客上门”的心态,主动去摸索用户心理,盘活已有资源,因地制宜培养市场。

李彦涛以客运场站开发为例介绍,2020年时企业虽没有大规模使用电动车,但仍斥资50多万元提前布设充电桩。很快,部分短途线路开始投用运营成本更低的电动车,已有充电基础设施让司机不用担心充电难题。同时,场站面向社会开放,渐渐地,物流车、网约车司机成为新干线集团的常客,企业顺势打开了新市场。

“发展模式是有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李彦涛常常问自己两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人在出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提醒着他肩上的责任,也延伸他脚下的路。

编辑:何宇

审核:闫新亮